对于计量设备厂商来说,售电侧市场化并不一定就是机会,个人认为就短中期来看,挑战甚至会大于机会:
˙用户侧计量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
˙“懂计量”与“懂用户”之间的矛盾
˙单体产品与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互联网和计量设备之间的层次性关系
浅谈售电侧开放计量行业的机会与挑战原创作者 I 先见能源智库 武连明(经作者授权为《环球表计》独家首发,如需转载请勿改动文章内容及排版,违者必究)
2015年3月,中发9号文出台,正式拉开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大幕,11月,电改配套文件出台,电改深化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伴随着电力市场的构建、市场化电价的形成、特别是售电侧开放,对计量行业既是机会,更多的也有挑战,这里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电改政策及配套文件的基本内容目前已经出台的电改政策及相关配套文件,主要是中发9号文和6个配套文件,其核心在于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通过核定独立输配电价、组建相对独立的交易机构、培育多元售电主体、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等手段,建立电力行业市场化运行机制,形成政府转变职能和加强电力监管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电力市场。
电网企业营销业务的变化售电侧开放以后,电网企业原有的营销业务将分为两个部分,有两种不同的盈利模式:
基础服务:即根据政策要求,基于原有的营销业务体系,向用户提供报装、计量、抄表、结算、维修、95598电话等各类供电服务。这类服务是公平无歧视的向所有市场主体开放,受到严格的政府监管,其业务成本也需要进行厘清,不能与其他业务混淆。
市场化售电服务:面向市场化竞争的售电服务,从原有的营销业务体系中分离,并建立“防火墙”,做到独立法人、财务独立、场地独立、人员独立、信息独立。市场化的售电业务与基础服务是严格独立的,并受到政府监管,其监管力度按照“特殊类型售电公司”执行。
原有的电网计量部分变化不大原有的电网营销业务中,计量相关业务的变化不大,主要是两个部分:
计量装置安装、检定和维护:保持现有电网企业法定授权计量检定体系,由电网企业负责所有用户及各类结算关口计量装置的购置、检定、安装、调试、运维业务,有关成本纳入输配电价。但是这部分成本的核定以及发生都会受到严格的监管,短中期看对计量行业影响不大。
抄表:由电网企业通过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承担抄表业务,并向相关市场主体提供抄表数据。这部分业务也是电网企业的公共服务部分,包括对第三方的抄表服务也由电网公司负责。
售电市场化以后的机会对于计量行业来说,原有的电网业务基本不受太大影响,但是由于电网对智能电表的投资高峰期已过,后续大规模的计量项目可能性减少,既有业务只是计划轮换和故障更新部分,所以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售电侧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包括:
拥有配网的售电公司重新构建计量体系:在政策文件中“电网企业是指拥有输电网、配电网运营权(包括地方电力公司、趸售县供电公司),承担其供电营业区保底供电服务的企业”,即除了既有的国网、南网和部分地方电力公司之外,还会有一部分拥有配网运营权,承担所在供电营业区保底供电服务的售电公司出现,这些公司同样需要为用户提供无歧视的报装、计量、抄表、结算等业务,所以同样需要构建整套计量体系,对计量装置和用电采集系统也有相应的需求。
其他市场化售电公司的计量需求:对于不拥有配网运营权的市场化售电公司来说,虽然计量、抄表等业务是委托电网公司开展的,但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从电网公司公共数据接口获得的计量数据,很可能无法满足售电公司生产和管理的需求,所以维持自有的一套非结算的计量体系也是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未来对于用户来说,一个结算点很可能会有两块表计,一块是电网公司的计量结算表,另一外是售电公司的非结算管理用表计,为售电公司提供相关分析用的管理数据。所以即使是市场化的售电公司,也会对计量和抄表有较为明确的需求。
增值服务对计量设备的需求:由于未来售电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竞争的不断激烈,售电公司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计量数据,支撑负荷分析、购电策略分析等高级应用,另一方面也需要颗粒度更小的计量数据,为用户提供能耗监测等增值服务,这从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对计量和采集设备的需求,之前一个用户可能只有一块关口表,一套采集装置,未来用户侧的采集需求可能到低压出线侧,甚至到末端的配电箱/房,乃至到最终的用能设备。而且从采集对象看,除了基本的电能量信息,可能还需要其他电气量信息,甚至非电量信息。这些都会对计量设备厂商提出更多的需求。
能源互联网与计量的有机融合:随着售电市场的开放,能源互联网也有更多应用的机会,而计量是能源互联网较为重要的一条主线,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应用,未来计量体系将与其深入融合,各类不同形态的智能表计、智能计量模块,智能采集模块将会以各种方式与一次设备进行整合与融合。
售电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对于计量设备厂商来说,售电侧市场化并不一定就是机会,个人认为就短中期来看,挑战甚至会大于机会,主要原因如下:
用户侧计量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对于多数习惯于两网公司集中采购的大中型计量设备厂家来说,原有的标准化产品比拼价格的竞争模式,可能不太适合与用户侧计量市场,特别是面向市场化售电公司增值服务所需的计量体系和设备,需要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和开发,而在这个领域中已有不少中小规模的计量设备厂商,未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懂计量”与“懂用户”之间的矛盾:原有的标准化产品研发制造模式,是产品跟着标准走,至于产品到了用户那里,如何安装、如何使用、采集过程如何、采集的数据到哪里去,这些问题是由电网公司高度复杂和标准化的业务体系去保证的,产品厂商可以不去了解其中的复杂业务,但是到了售电公司那里,产品与用户的业务需求是高度融合的,做产品的必须懂用户,必须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标准化的计量产品厂商在研发流程、销售体系和企业文化方面都需要重新思考。
单体产品与能源管理体系:未来的售电公司一定是一个能源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综合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而这时售电公司对计量厂商的要求一定不仅仅是提供计量表计和部分采集系统,而是能够得到能源管理方面的完整支撑,从单体的计量装置开始,到采集平台,到大数据平台,到应用支撑。所以原有的产品思维要逐步转向系统思维,这对计量产品厂商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能源互联网和计量设备之间的层次性关系:再往深了说,计量和能源数据只是能源互联网体系的一部分,能源互联网包含了三个维度,一是电力供应链维度,包含发输变配调用等领域;二是电力业务层级维度,包含作业、流程、业务、企业、市场等层级;三是技术实现维度,包含设备、通信、信息模型、功能、业务应用等层级。这三个层级纵横交织,每个层级又有自己特定的技术和业务内涵,纵向又分不同的应用领域贯穿各个层级,构成了电力系统的能源互联网理解。未来在售电侧智能化和能源互联网的角度看,计量应该是有机融合到能源互联网体系中,而不是从计量的角度较为狭隘的去理解能源互联网,在业务需求、功能定位、产品形态等方面都又较大的不同,所以对计量设备厂商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对计量设备厂商来说,电改对传统电网业务影响不大,但是电网业务本身存在一定的发展限制,所以如何抓住售电侧市场化的机会,进行业务拓展是必须的思考。但是业务拓展需要进一步理解售电业务和电力业务,需要有清晰而独特的顶层认识和规划,然后进行逐步的落地,应极力避免在战略决策中“看到机会觉得自己就能做”的盲动,否则容易陷入“铺摊子”的格局而无法形成有针对性的业务和技术创新,这需要计量设备厂商逐渐改变原有的产品思维,形成系统思维和用户思维,这才是最难的挑战。
原标题:【独家首发】注意啦,这次是电改人谈表计,不看不知道未来怎么玩 - 浅谈售电侧开放计量行业的机会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