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常识的力量!注:该文属北极星电力网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相关阅读:电改再出发将开创配售电业务一片新蓝海启发我将这些观点汇集成电改常识的原因有:一是杞人忧天的个性;二是无所顾忌的身份;三是正本清源的自大;四是理想主义的情结。其实谁会在乎我这些废话呢,

首页 > 输配电 > 电力市场 > 电改 > 市场 > 正文

第三只眼看电改:输配售一体与电力市场化改革自相矛盾?

2015-12-08 08:43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独家) 作者: 赵克斌

■引言

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常识的力量!

注:该文属北极星电力网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电改“再出发” 将开创配售电业务一片新蓝海

启发我将这些观点汇集成电改常识的原因有:一是杞人忧天的个性;二是无所顾忌的身份;三是正本清源的自大;四是理想主义的情结。其实谁会在乎我这些废话呢,只要大家在乎这些常识,放下私利与偏见,以公心屏蔽杂念,用你内心第三只眼睛看电改…,我心中的共识已经达成。

有人说,时间比理论更让人转变观念。但时间是个“奢侈品”。常识有助于快速地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常识一:电的特性

电具有不宜储存、无形性、 同质性等物理特性。

电力系统运行具有发、输、配、用连续不间断实时平衡性;输、配自然垄断性;统一调度与可靠性;供求波动性;阻塞与潮流… 。

对于消费者,电本质上是唯一被用户持续消费的必需品,替代性差, 短期内需求弹性差。

■常识二:电力市场化是一种选择而且可行

垂直一体化垄断模式曾经长期存在,存在就有其边界条件下的合理性,但这不是常识一的必然结果。常识一决定了电力市场的独特性。

随着通信、信息等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网运分开”等理论的研究,电力市场化成为一种可能而且可行的选择。

电力市场化有赖于经济学原理和电力系统运行原理二者的结合。

垂直一体化垄断的效率与竞争性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难以证明,但垄断的不利证据在增加,还有民众对垄断负面效应的憎恶!

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但市场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市场也不能设计自己。不完善的市场会比管制系统更为糟糕。

电力市场化改革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欧美等一些区域电力市场进入相对成熟阶段。

电力市场化没有标准模式,但有普适性理论。

进行市场模拟与试点是一种谨慎的态度和方法。

■常识三:电力市场化须区分自然垄断与竞争两个环节

“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在国内既是政策、也是基本共识。

对电力输配自然垄断环节进行政府管制,对电力发售环节形成公平竞争是电力市场化的共识。

按照“网运分开”原则,电力输配自然垄断环节的本质是“线路”业务的提供者。

输配环节电价的单独核定与发售环节电价的市场形成机制是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

对自然垄断环节要有约束与激励的管制机制;对竞争环节要有主体平等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常识四: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运营机构行使的是公权力

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运营机构包括电力调度机构和电力交易机构。运营机构行使的是公权力,公权力应保持独立性和公平性,不能随意委托。

电力交易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市场交易的组织;电力调度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系统的实时平衡与可靠性。就可靠性而言,需要发、输、配、用各环节的协作。

电力市场交易和电力系统调度在电力市场运营中是一个优化问题的原解和对偶解的关系。

运营机构在“体”上的不独立性,市场的效率和公平会受到影响,同时会增加监管成本。

输电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符合“网运分开”原则,分离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不会带来必然的负面影响。

■常识五:电力市场化改革会带来搁浅成本

电力市场化改革中,发电企业的搁浅成本可以理解为受管制的发电价格与竞争性市场电价的差异。

由于体制转换导致的搁浅成本的处理不可回避,合理的补偿是必要的。

搁浅成本的回收方法包括用户埋单、政府埋单。

搁浅成本的处理为发电侧平等竞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常识六:售电侧放开的同时要保障售电主体的平等

有输、配电垄断业务的企业与没有输、配电资产的售电公司一同参与竞争性售电业务,必然导致市场主体地位的不平等。

输配售一体或配售一体的混业经营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思路自相矛盾。违背“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

配售一体化下难以科学的进行配电价格的单独核算。

配售一体化将导致在区域售电市场中对其他售电公司的“挤出”效应。

配售业务必须在资产、财务、人员等方面实现法律分离。

■常识七:现货市场是现代电力市场的选择

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合电力行业特点的市场体系。这一点已经被理论界公认并在国外电力市场建设中广泛采用。

中长期市场通过实物合同、差价合同以及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为规避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提供了让双方共同承担价格风险的方法。

现货市场考虑了电网实际的安全约束,体现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物理条件,有机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与电力系统的实时平衡。

目前,各地开展的大用户直购电有致命缺陷:没有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无法有效规避发用电合同双方的风险;缺乏市场化的实时电力电量平衡机制,无法真正满足电力物理属性要求;无法提供对偏差电量的有效解决手段。

■尾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电改的常识不仅仅是上述寥寥几条…,自知之明告诫我这不是一个人能力所及。

下面的每句话我无法也根本没有能力做出让人满意的解释,但相信谁也难以提出令人信服的反驳:

历史的教训切莫忘记;

国际的经验值得借鉴;

电改的方向不能迷失;

垄断的壁垒应当清除;

市场的设计需要打磨;

专业的监管必须到位;

法律的空缺亟待完善。

相关阅读:6大核心配套文件出台 新电改正式进入操作层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