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被写入多地教科书,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现代浙商已经是当仁不让的华夏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人物 > 正文

吉利李书福 “东征西伐” 画下锂电新能源轨迹

2015-12-03 18:13 来源:中国电池网 作者: 于清教 陈芳芳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被写入多地教科书,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

现代浙商已经是当仁不让的华夏第一商帮,台湾商界称之为“大陆之狼”,生存能力让全球感到震撼!欧洲人美誉浙江人为“东方犹太人”,800万在外浙商每年创造的财富总值和浙江全省年GDP相仿!浙商的特点是: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岁末年初之际,刚刚在湖北武汉举办完第3届锂电“达沃斯”全球论坛和评选出第五届(2015年度)中国电池行业年度人物后,中国电池网今天回眸、挖掘、盘点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浙商”群体,旨在梳理产业脉络,探索行业领先基因,检阅主流企业家精神,促进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今天,我们推出第二位“浙商”代表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相关阅读】万向集团鲁冠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浙商”典范

人物素描

李书福,1986年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低调不善言辞的李书福凭借勇于拼搏,将“造中国人买得起的轿车”作为自己的目标,并由此建立了吉利庞大的轿车业务——从没有造车资质到现在形成60万台的年产能力;从当初借鉴成熟的技术到如今布局全球研发体系;从靠低价走量的“豪情”到现在整合全球资源的旗舰车型“博瑞”。

李书福在2015福布斯华人富豪榜排第122名。2015年10月24日,当选为浙商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具有浙商特质的李书福是一位意志坚定、雷厉风行、不达目标不言弃的企业家。

《华尔街日报》把李书福类比为亨利˙福特,称其为“一个有远见的人。一个执行力强大的人。一个生活简朴的人。”

公司特性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轿车企业,总部设在杭州,旗下拥有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伦敦出租车等品牌。“像卖西瓜一样卖汽车”是吉利汽车初创期的名言,这让吉利汽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低端汽车的代名词。在并购沃尔沃后,“土豪”李书福带领的吉利集团华丽转身,欲打造受人尊重的中国品牌汽车,谋求沃尔沃重新跻身高端汽车业领导者行列。

锂电新能源产业链轨迹

1986年11月6日,李书福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了吉利创业历程。

1996年5月,成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1998年8月8日,吉利集团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豪情”两厢车)在浙江临海基地下线,开启中国民营造轿车的先河。

2001年,吉利集团正式获得国家汽车目录公告,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相关阅读】万向集团鲁冠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浙商”典范

2003年3月24日,主营吉利集团汽车产业发展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同年8月,首批吉利轿车出口海外,实现吉利轿车出口“零的突破”。

2005年5月,吉利在香港成功上市(0175,HK),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7年5月,吉利发表《宁波宣言》向业界宣布进入战略转型期,成为中国第一家宣布进入战略转型的汽车企业。

2011年,吉利收到新年大礼,完成中国汽车业史上最大的并购(收购沃尔沃汽车),中国区战略已经公布,沃尔沃在国内的工厂已经落地,沃尔沃甚至成为了中国政府“两会”用车,取得了与奥迪比肩的地位。

在2012年,吉利与沃尔沃的合作中,定下了双方将联合开发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系列发动机,环保型的小型车平台,以及电动车、油电混合车及插入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技术,由此,沃尔沃能给吉利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同年6月,山东衡阳新能源有限公司锂电池项目投产,背后隐约闪现着吉利的身影。

2013年携手康迪电动汽车集团成立康迪电动车有限公司。2月1日,吉利控股集团通过下属子公司——吉利英国集团有限公司按零现金、零债务模式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控股的业务与核心资产,包括英国锰铜的厂房、设备、不动产、全部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商标、商誉等),以及锰铜与吉利在中国设立的合资工厂中48%的股份和库存车辆。同年,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联合成立的吉利欧洲研发中心,主要从事汽车的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如动力总成、底盘、转向系统、车身轻量化、车内空气质量、汽车安全技术、电子电器、自动驾驶等,未来双方将共享这些研究成果。

2014年11月,国内镍氢动力电池生产商——科力远发布公告,与吉利共同出资成立科力远混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混合动力及传动系统总成技术平台项目……不经意间,吉利完成了向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游的挺进。

2015年1月10日,吉利与新大洋在兰州宣布将共同投资10亿元组建合资公司——新大洋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以联手打造推广“知豆”品牌纯电动汽车。按照李书福的设想,未来康迪电动车将主攻城市迷你公交车,新大洋电动车则主要面对私人销售市场。目前,依托兰州、山东、浙江三大生产基地,知豆汽车已经逐步形成年产30万辆的小型电动车整车生产能力。

2015年夏天,吉利以2.8亿元价格收购冰岛一家甲醇生产研发公司,更可以解读为吉利在为未来的燃料电池汽车进行技术储备——甲醇燃料电池同样是燃料电池电动车这一终极动力解决方案的技术路径之一。

【相关阅读】万向集团鲁冠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浙商”典范

“在过去的十来年中,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几次跨国并购,不断完善旗下汽车产业链。通过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英国Emerald电动汽车公司,使旗下汽车产业技术人才基础不断得到加强。”吉利集团已经突破了原有的跨国公司或者全球公司的概念界限,转而向一种“全球型公司”转型——淡化上述两种公司具有鲜明国家特征背景,更加突出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细分与合作,强化本土化发展与全球化协调的重要性。以推动本土化研发、本土化人才、本土化采购、本土化市场与全球研发、全球人才、全球采购、全球市场的灵活协调作为赢得竞争的关键。未来,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发展与协调就将会遵循这一原则。

李书福透露,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需求,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也正在讨论成立联合的电驱动系统研发机构和制造公司。大规模投资汽车电驱动系统的研发与制造,以迎接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

在2015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吉利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承诺提前全面实现2020年国家第四阶段平均5.0L/百公里燃油消耗限值;实现消费者用传统汽车的购车成本购买插电式混动汽车的梦想;实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车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等。

用5年时间,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彻底转型,无论是从政策、技术、管理、市场等各个方面看,都是一项巨大挑战。李书福的豪言是否成真,还有待市场考验。

无论如何,中国电池网向所有有梦想并付诸实践的企业家致敬,尤其是“浙商”,中国电池网和新成立的“中国电池百人会”将一如既往地倡导正能量企业家精神,与中国企业家一道为振兴中国精益制造而殚精竭虑、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们真心期待新能源之路上有更多的务实的类似李书福和吉利集团的“中国卫星”。

【相关阅读】万向集团鲁冠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浙商”典范

原标题:浙商“狂人”李书福:期盼新能源的“中国卫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