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下文简称《发展指南》),提出确定优先发展五大类205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多项与电池相关的技术赫然在列。据了解,《发展指南》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挥产业技术研发应用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完善企业主导产业技

首页 > 输配电 > 政策 > 正文

多项电池相关技术列入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

2015-11-25 11:29 来源:电池中国网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下文简称《发展指南》),提出确定优先发展五大类205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多项与电池相关的技术赫然在列。

据了解,《发展指南》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挥产业技术研发应用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完善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发展指南》提出的五大类关键共性技术包括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48项、原材料工业42项、装备制造业49项、消费品工业27项、电子信息与通信业39项。

《发展指南》指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具有应用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因其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问题。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展指南》对锂离子关键技术及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密集的布局。具体来看,锂电池技术包括高比能量金属锂体系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设备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包括整车集成技术、电驱动系统技术、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能量存储系统技术、汽车节能技术等。

涉及到光伏领域,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高纯多晶硅生产技术,包括高效节能的大型提纯、高效氢气回收净化、高效化学气相沉积、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装置及工艺技术、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工艺;22%以上的高效电池生产技术,包括重点背场钝化(PERC)电池、金属穿孔卷绕(MWT)电池、N型电池、异质结电池(HIT)、背接触电池(IBC)电池、叠层电池、双面电池等;薄膜电池生产技术,拓展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范围,发展BIPV构件产品;支持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生产工艺技术研发,特别是大规模柔性铜铟镓硒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提升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发展指南》还对废旧铅蓄电池循环回收利用方面技术,及其高性能铅酸电池制造技术做出了具体技术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废旧铅酸电池铅膏湿法直接回收电池级氧化铅新工艺技术,实现铅膏中锑、铁、铜、锌、钡等有价金属杂质的高效分离和废铅膏脱硫过程硫酸钠的循环免蒸发结晶,以及脱硫母液的循环回用。研发回收氧化铅的清洁提纯过程和不同晶型控制技术,回收氧化铅制备高性能铅酸蓄电池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废铅酸电池废铅板栅的低电耗精炼和合金技术,锑、锡和钡等重金属杂质元素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相关专家认为,《发展指南》的发布,在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为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中,与电池相关部分的节选: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修订说明(节选)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共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205项,其中,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48项、原材料工业42项、装备制造业49项、消费品工业27项、电子信息与通信业39项。

一、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

2.废旧铅蓄电池循环回收利用方面技术及其高性能铅酸电池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废旧铅酸电池铅膏湿法直接回收电池级氧化铅新工艺技术,实现铅膏中锑、铁、铜、锌、钡等有价金属杂质的高效分离和废铅膏脱硫过程硫酸钠的循环免蒸发结晶,以及脱硫母液的循环回用。研发回收氧化铅的清洁提纯过程和不同晶型控制技术,回收氧化铅制备高性能铅酸蓄电池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废铅酸电池废铅板栅的低电耗精炼和合金技术,锑、锡和钡等重金属杂质元素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二、原材料工业

(二)有色金属

6.长寿命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

主要技术内容:

镍钴铝酸锂前驱体的制备技术包括两性元素铝与过渡金属镍钴的均匀共沉淀技术、镍钴铝酸锂前驱体合成的反应机理研究及镍钴铝酸锂前驱体制备设备研究;镍钴铝酸锂材料烧结工艺技术研究,包括锂配比、掺杂元素的选择、烧结温度曲线、烧结气氛浓度和破碎设备和工艺的优化;镍钴铝酸锂材料的包覆改性技术研究,包括通过不同包覆元素、包覆量、包覆方式以及包覆返烧条件等优化。

三、装备制造业

(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1.整车集成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动力系统电动化技术,底盘系统电动化技术,轻量化技术,整车控制技术,可靠性技术,电动车整车安全、振动噪声(NVH)、寿命等性能控制技术。

2.电驱动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电机与传动装置、逆变器集成技术,高输出密度、高效率永磁电机技术,高速减速器及变速器技术,高可靠低成本逆变器技术,自动化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

3.燃料电池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高性能及高可靠性关键材料技术、低成本技术、耐久性技术、高可靠性供给系统技术。

4.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

5.能量存储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正负极、隔膜及电解液等关键材料技术;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集成及制造技术,性能测试和评估技术。

6.汽车节能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动力系统技术、传动系统技术、轻量化技术及低阻力技术。

五、电子信息与通信业

(三)太阳能光伏

1.高纯多晶硅生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在已有多晶硅生产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品纯度,支持研发稳定的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并建立千吨级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突破高效节能的大型提纯、高效氢气回收净化、高效化学气相沉积、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装置及工艺技术,降低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成本。大力发展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工艺研究,包括放大设计、装置整体运行管理、操作优化、工艺设计等方面,实现规模化生产。

2.高效电池生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开发电池效率达到22%以上的高效电池生产技术,包括重点背场钝化(PERC)电池、金属穿孔卷绕(MWT)电池、N型电池、异质结电池(HIT)、背接触电池(IBC)电池、叠层电池、双面电池等,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3.薄膜电池生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拓展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范围,发展BIPV构件产品。支持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生产工艺技术研发,特别是大规模柔性铜铟镓硒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提升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时跟进高效率砷化镓及有机薄膜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

4.光伏生产专用设备

主要技术内容:

支持还原、氢化等多晶硅生产设备、大容量高效率多晶铸锭炉和单晶炉、多线切割机、硅片测试分选设备、多晶在线制绒设备、减压扩散炉、全自动丝网印刷机等的研发与产业化。研发晶硅太阳能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整线交钥匙能力。加快高效电池用平板式PECVD、离子注入机、刻蚀机、原子层沉积镀膜设备(ALD)等关键工艺设备研发。

(四)锂离子电池

1.高比能量金属锂体系电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加速我国高比能量金属锂体系电池关键技术突破,包括:连续薄膜金属锂(10-20μm)箔制造技术;固体电解质(室温锂离子电导率电导率10-4Ω-1cm-1)材料组成选择、合成以及电解质薄膜制造技术;全固态电池(2Ah、100Wh/kg、循环寿命500次)设计、制造与评价技术;实用型锂硫电池(250Wh/kg、循环寿命300次)关键技术等。

2.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设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磷酸锰锂、磷酸钒锂、镍锰二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等新型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硅基、锡基等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钛酸锂、硬碳为代表的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负极材料(循环寿命≥10000次);低成本、高性能石墨负极材料(成本降低10%以上,能量密度≥360mAh/g);隔膜基体材料聚丙烯、聚乙烯次啊辽河添加剂的制备和改性技术;产品质量稳定与一致性较好的隔膜生产工艺(孔隙率40%左右,纳米微孔≤200nm,纵向拉伸强度≥100MPa);晶体六氟磷酸锂、无水高氯酸锂、无水碘化锂、四氟硼酸锂等电解质盐与功能性添加剂。专用设备规模化生产技术、稳定运行技术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在线监测和控制技术。

原标题:多项电池相关技术列入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