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故事,故事可能听起来有点儿熟悉,但这是发生在美国,不是中国。谢绝联想。2008年,也就是美国经济衰退那年,奥巴马提出要刺激经济,其中输电线路现代化改造和智能仪表研发也被列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缅因州的电网公司CentralMainePower(CMP)适时提出了一个15亿美元的输电线路建设方案,将

首页 > 配售电 > 国外经验 > 国际 > 正文

【海外镜鉴】这家小公司击退了15亿美元的电网项目

2015-11-21 08:43 来源:领能知道 

今天讲一个故事,故事可能听起来有点儿熟悉,但这是发生在美国,不是中国。谢绝联想。

2008年,也就是美国经济衰退那年,奥巴马提出要刺激经济,其中输电线路现代化改造和智能仪表研发也被列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

缅因州的电网公司CentralMainePower(CMP)适时提出了一个15亿美元的输电线路建设方案,将建设5座新的345千伏变电站以及大约450英里新的或者重建的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南端终点将连接新英格兰电网,横跨75个城市和乡镇,输电线路的北端终点将连接在缅因州来自加拿大奥灵顿(Orrington)的输电线路。

CMP测算,该项目将于2015年之前完工,在项目5年的建设期里,每年将创造超过3000个就业岗位。

但一家小公司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他们认为投入这么多钱,只是为了保证一年用电高峰期时候的电力可靠性,有点荒谬,尤其是这个高峰期一年可能也就几个小时的负荷无法满足而已。

这几个小时就是每年最热的时候,缅因州的空调给电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小公司GridSolar认为,虽然太阳带来的热量逼得人们不得不打开空调制冷,但是这些能量也可以被用来发电啊,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他们提出可以将那些分散的发电资源集合起来,比如太阳能屋顶、小型风电、潮汐发电、储能电池,以及一些可以快速响应的电力需求侧,组织这些资源来增加电力供应,或者减少电力负荷,并不需要建设电网来解决高峰期短短的几个小时的问题。

无法了解中间的具体过程了,最后缅因州的政府官员决定,CMP和GridSolar你们也不要争吵谁的方案更好了,二者结合起来,主线路该重建还是要重建的,该新建也是要新建的,但是从纽卡斯尔到布斯贝港的那条34.5kV的输电线暂时就不要重建了,让GridSolar实验一下他的办法。

GridSolar要在布斯贝地区建设他们心中理想的智能电网,在他们看来,装了好几十万个智能电表、建设一套全新的高压输电网络,并不代表电网就升级为智能电网了。智能电网要能够双向传输、要能快速反应。智能电网的核心是信息,要能够实时地了解发电端有多少电力可以提供,需求侧可以消纳多少,并且还要根据这些信息实时反应,这才是“smart”。

缅因州的电力监管机构给了GridSolar这家私营公司一个特殊的身份,使他们可以参与到电网的运营中。GridSolar介于CMP和用户之间,当CMP发现电力负荷接近上限了,CMP要通知GridSolar,GridSolar则快速地组织此前收集到的可调度资源,这些资源就是前述的一些可以离网运行的小型发电系统,或者一些可以快速响应的需求侧,GridSolar将他们称为Non-TransmissionAlternativeresources(NTAresources)。

在布斯贝港的这个试点项目中,一共需要2000kW的NTAresources。GridSolar根据电网线路,圈定了一块儿地方,在该区域生活或工作的人们,可以申请成为NTAresources。

NTAresources并不需要额外做太多的事情,大概一年也就收到来自GridSolar3-4次的指令,根据这些指令,及时将多余的电上传到电网,或者将自己的负荷快速降下来,相应的好处则是根据表现有一些电价补偿和奖励政策。

这个试点项目按计划从2013年7月开始实施,2016年6月结束,三年后根据效果来评估是否要继续展开第二期。

效果还不错,就在前几天,福布斯用了一个非常标题党的新闻盛赞GridSolar:“TheBiggestSolarBreakthroughYou'veNeverHeardOf”。

要不要把意义把这么高?!不过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折衷后的方案比原定的方案,经济性的确大大提高。

福布斯认为,GridSolar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创新,但是他的这一创举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所以说这是太阳能领域最大的突破并不为过。同时,文章作者还表达了一个这样的观点,电力公司的角色,第一是投资商,第二才是电力公司,所以他们倾向于大搞建设,让这样的角色去发展分布式能源,简直是太扯了,这本身和他们的利益并不相符。

发展分布式能源需要一个新的社会角色,比如GridSolar。

好了,故事讲完了。虽然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但这个故事真的感觉很熟悉。呵呵。

延伸阅读: 【干货】售电市场放开 三大主体如何迎接互联网+电网?

原标题:这家小公司击退了15亿美元的电网项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