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的足球运动员,跟着球跑,一流的足球运动员,预测球会往哪里跑。二流的能源企业,被能源转型牵着走,一流的能源企业,知道能源转型往哪里走。究竟是谁在推动德国能源转型?是电气巨头西门子?还是电力巨头E.ON?RWE?不!事实上,德国能源产业转型的推动者们并不起眼,这些企业规模不大,实力却屌炸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评论 > 正文

当我们还纠结能源互联网是什么时 德国能源企业在做些什么?

2015-11-13 07:57 来源:能源杂志 

二流的足球运动员,跟着球跑,一流的足球运动员,预测球会往哪里跑。

二流的能源企业,被能源转型牵着走,一流的能源企业,知道能源转型往哪里走。

究竟是谁在推动德国能源转型?是电气巨头西门子?还是电力巨头E.ON?RWE?

不!事实上,德国能源产业转型的推动者们并不起眼,这些企业规模不大,实力却屌炸天?在传统能源企业尚未觉醒之时,他们早已走在了行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一些小企业有些只有200多员工,却已有近百年历史。

这一次,这些“隐形冠军”们来到了《能源》杂志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能源年会”的分会场,不妨让《能源》小编带你看看,在我们尚在纠结“能源互联网”是什么时,这些德国能源企业都在做什么?

Langniss博士和他的虚拟电厂

当然,VOGEL并不是唯一在德国专注于德国能源转型的企业。OleLangniss博士创立的Dr.LangnissENERGIE&ANALYSE是德国较早从事智能电网研究的企业。从气质上来看,OleLangniss博士更像一名学者,没错,Ole和他的咨询公司做的最多的,就是智能电网的战略和政策研究。

Dr.LangnissENERGIE&ANALYSE诞生于德国南部城市斯图加特。随着德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加大,传统电网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对智能电网的需求日渐迫切。

Langniss表示:“相比传统电网,智能电网的最大不同在于利益相关者众多,但没有任何一家独立互联网公司能够单独做明白什么是智能电网。这也是智能电网研究的最大挑战。”因此,Langniss团队开启了抽象化的运营项目,以虚拟方式运营电网,而其旗舰项目被命名为C/SELLS。

C/SELLS来源于英文CELL(细胞)和SELL(出售)的组合。智能电网中,电网也将被分割为数个微小的单元,这杯称做CELL。消费者SELLS将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供应方,这个项目参与者来自于不同领域制造业(如EKIA)、发电与电网企业、电信运营商(欧洲知名的电信运营商VODAFONE)共同从事智能电网的研究,而CELL的规模也不仅限于一个独立建筑,它也可以是整个欧洲的电网。

图:C/SELLS项目中,不同规格单元中的参与者

富四代的“智慧能源钥匙”

“富不过三代”在德国人中并不适用,成立于1923年的VOGELCleanEnergyGmbH的当下掌门人PeterVogel如今已是这一家族企业的第四代掌门了,虽然公司只有员工200余人,但在近百年的经营下,VOGEL集团的产业已涵盖汽车、农业、金融。

VOGEL涉足能源已是2009年,早期的VOGEL以太阳能产业为主。随着德国联邦政府的《能源方案》颁布,德国能源产业中,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将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PeterVogel看来,越来越多的Prosumer(Producer+Consumer能源生产与消费者)将成为德国能源产业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催生了德国人对智慧能源控制系统的需求。在收购了初创企业OLISystem后,VOGEL获得了OLI技术与生产能力,OLI的开发,标志着VOGEL正式搭上德国能源转型的顺风车。

根据Peter的介绍,OLI,更类似于一种软件和硬件结合的“能源路由器”。硬件主要包含类似于路由器的集成系统,系统由USB接口可以与家庭能源系统(包含生活用电、供热系统、照明系统、屋顶光伏、家庭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相连。而软件部分主要是用户的控制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轻松对分布式的家庭能源系统进行操控。

“用户也可以与相邻的工厂、家庭进行能源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自家多余的电,可以出售给邻居,也可以就近出售给电网,这一切只需通过手机操控就行。”PeterVogel介绍道。

但OLI最强大之处,是它绑定的并不仅仅是能源设施,而是智能家居、家庭储能、天气预测、报警系统、燃气支付等都可以与OLI相连。“智慧能源的四个标准,就是:互动、信息化、集成、互联网+”。PeterVogel眼中,一幅未来智慧城市的蓝图十分清晰,而其手中的OLI,或将成为打开智慧能源之门的“钥匙”。

OLI

系统会省钱的“被动建筑”

被动建筑(PassiveHouse),通俗上理解,被动建筑就是冬天不用暖气,夏天不用空调的节能房屋,最终实现被动节能。最早由德国Mr.BoAdamson教授和德国达姆斯塔特房屋与环境研究所的Mr.WolfgangFeist博士在1988年提出。2010年,默克尔访华期间,与商务部签署《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建立中德生态园,园中的部分建筑被德国dPHT公司设计,被动建筑因此传入中国。目前,在中关村的K20基地也有被动建筑的身影。

在dPHT总经理WernerZimmermann认为:“被动建筑,关键是实现能源管理、水处理、垃圾处理的合理化。在满足舒适度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约用能。”dPHT的德国办公室即坐落在一栋被动建筑中。办公室装有集成系统,保持了温湿度和二氧化碳平衡。

那么,建造一栋被动建筑,是否投资高昂呢?“这是必然的。”WernerZimmermann表示:“一栋被动建筑,需要好的外部保温材料,门窗也需要很好的隔热材料做成,避免能量散失,好的气密性和排风系统,在建筑设计上尽可能避免热桥和冷桥。此外,为了节约建筑成本,大部分被动建筑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最终节约下来的能源消耗费用,可以抵消建造房屋时的支出。”

图:被动建筑采用的特殊的门窗

例如,在dPHT的德国总部,建筑的采暖系统是远红外传感系统,热量回收率达到99.8%,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外部环境中,给屋内加热到零摄氏度,只需消耗600瓦的电,而零摄氏度加热到二十摄氏度,电力消耗约380瓦,和普通家用采暖相比,能耗大大降低。

“由于全球各地建筑材料,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建筑设计必须因地制宜,但气候变化使每个房屋都有了节能需求,因此被动建筑将是前途无量的。”WernerZimmermann表示。

还有哪些硬货?

当然,德国能源转型推动者们带来的硬货绝不仅限于此,受制于篇幅限制,《能源》小编无法为您一一道出。例如,全球范围内有近1.6万余员工的KSB集团,分享的火电厂节能技术也很精彩。

KSB曾做过一份统计,欧洲总能耗的42%都来源于工业用户,而工业中的能耗有30%都来源于“泵”,而泵的节能大有可为。

山西同华电厂的节能改造就有这家企业的身影。2009年起,同华电厂使用锅炉给水泵机组,由于锅炉给水泵机组运行在部分负荷区域,其效率较低,且机组输出不能满足电厂的生产要求。KSB通过改变3x35%给水泵机组为2x50%BFPaggregate,来增加单个机组的输出约10%和减少总的机组电消耗功率。通过移开旧的给水泵和它的电机,以及前置泵,但保留旧的给水泵基础和电机基础,来替换旧的给水泵机组。通过增加齿轮箱和中心油站,来取代Voith耦合器。Siemens变频器用于调节给水泵电机的转速;满足了电厂运行和生产中的节能减排;而且在同一个生产现场,可生产更多的电力。

此外,德国知名Noerr律师事务所能源业务部负责人ChristofFederwisch分享了电力经验:“电力公司的股价都在下跌,很多公司愿意变卖自己的资产。而随着智能电网的推广,智能计表也迎来了大的发展机遇。此外,家庭、工业能效管理,都有着较大的投资前景。”

当然,德国投资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高峰负值的电厂已经不是好的投资选择,而且投资者要充分考虑所投资的产业,脱离了政府的补贴是否能够存活。像光伏,生物质产业,最好的投资时机,或许是补贴停止之后。”咨询公司Finadvice创始人HansPoser表示。

相关阅读:

“能源互联网行动”方案预计年底发布 先试点后推广

原标题:当我们还在纠结能源互联网是什么时,德国能源企业在做些什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