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建言“十三五“•中国煤控规划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5e作为会议的协办单位,从“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中国煤控项目)第一个报告发布开始一直跟踪着项目的发展,对“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煤炭的真实成本”、“中国能源统计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等一系列能够引起全社会对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成果进行了全程报道。

今天,在中国煤控项目发布《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执行报告之际,5e整理关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干货奉上。
为何要控煤?
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2012年以来反复出现的全国性大面积重度雾霾,严重威胁了公众的身体健康。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针对我国煤炭控制目标做出了进一步的明晰: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煤炭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控制在62%以内。
我们还能不能在煤炭消费上控制……再控制?
目标不是“猜“的
杨富强 博士
中国煤控课题组核心组成员、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
“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质量、公众健康、气候变化等红线的强力约束下;采用全国经济分析的自上而下、区域化差异的自下而上以及技术特点鲜明的部门分析模型相互耦合,得到煤控目标。”杨富强在会上表示,“课题组提出的煤控目标配合国家整体的能源结构调整规划,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分析结果,与其他各种约束目标相辅相成,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多重目标。“
煤控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生态红线的约束原则
耦合模型的应用
煤控目标是多少?
煤控项目集聚20多家国家级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共同智慧。报告整合提炼了中国煤控项目一年多以来的研究成果,其中提出的目标是:
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要约束在27.2亿吨标煤(38亿吨实物量)以内,总能耗控制在47.4亿吨标煤。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7.4%,天然气在总能耗中的比重提高到10%,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5.2%。

煤控意义何在?
迈克尔•安德森(MichaelAnderson)
英国儿童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中国正在走过一个令人振奋的十字路口。从政府到公众都向往发展低碳经济,并且理解对于实现未来能源需求来说,从煤炭转向清洁可持续能源非常重要。低碳能源体系对今天的孩子们而言,是未来的保障;它可以提供更加清洁的空气,能源安全以及更好的工作;并且,它提供了对未来全球资源更加智慧的管理。“
今年6月,中国政府向巴黎第21次气候变化谈判框架大会提交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做出了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承诺,这对控制煤炭消费形成了倒逼机制,2020和2030年的煤炭消费总量要控制在38和34亿吨以下。煤控规划能促进中国碳排放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课题组提出的煤控目标紧密结合了国家颁布出台的环境法规标准以及气候变化要求;同时,从全国、地方、部门三个维度进行了科学有效的学术论证,提出促进煤控的能源体制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呼吁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以及提出构建亚洲能源安全合作机构,促进全球能源市场繁荣。
目标如何实现?
实现减煤目标不仅仅要在煤炭利用的本身上找潜力,也要在其他协同的综合目标的共同作用下支持减煤,减煤的途径有三条:
煤炭减量化和资源高效利用
煤炭清洁化利用
煤炭替代
煤控和革命
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推动中国在更高层次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改革和进度效果相比,能源部门的改革之后。各项能源技术在国际比较中,总体处于中上水平。
煤控是能源转型的核心问题,要从能源体制中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能源体制革命
技术革命
谁来保驾护航?
制定强有力的、有实施效果的保障措施,确保煤控目标的实现。要从贯彻落实煤控的任务和途径中找难点、找重点、找薄弱环节、找实施力度弱的地方,制定能实施、有成效、可合适的保障措施。
△制定和贯彻煤控的协同管控和规划
△紧密结合环境法规标准以及气候变化要求推动煤控
△培育天然气市场,提高替代煤炭量
△市场机制和措施(价格杠杆、资源定价、财税政策、投资和金融工具)
别躲!和你有关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资源环境生态的法律法规,但社会上有不少人对这类法律法规不重视也不遵守。在整个社会中,要提高这类法律法规的守法、遵法、执法的认识,加强执法的责任和能力建设。
政府:应该支持企业组建的低碳联盟、节能先锋和领跑者计划,表彰企业的自发联盟行动。
公众:参与不仅包括监督和举报污染者及监督者的行为,还要参与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倡导新的立法法案和新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方案。提倡和培育以绿色生活方式为荣的理念,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媒体:深入基层,发现和发掘身边的先进事迹,提出表彰,产生正能量。

论道
制定煤控目标和发挥市场作用冲突么?
观点1:从建言上讲,我不赞成用总量控制这样一个表述。我们非常明确的是要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总量控制又会给中央纪委监察部门增加更多的工作压力,腐败滋生的空间加大。所以,应该通过这样一种经济激励政策,通过这样一种严格的监管,特别是要开放我们的能源市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在这个领域中一展身手。
观点2:我认为,行政性的总量控制指标跟市场的方法要结合起来。因为中国的问题很复杂,特别是对这些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光靠控制目标这样一刀切的政策,比如碳税或污染排放税。这种调整力度对重点区域而言就会失效,这个层面我理解是两个制度结合起来。
观点3:我眼中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不要将它理解为是一种手段,我想最终可能是一个目标,让我们形成共识。的确,大家都觉得未来(包括“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不可能再有像过去那样一个大的增加,所以作为目标来理解我觉得非常自然。而且“十三五”规划里面提到的,我们未来现代能源体系实际上不仅仅是从煤炭一个品种或者一个方面去看,我觉得中国现代能源体系要着力构建一个动态的系统。我理解,一个国家的能源结构、能源体系一定是和这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和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这个国家的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相关的一个变量。所以,未来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一定是和大家所预期的相同,不会出现倒回去这样一种逆反的结果。
观点4:一句话,减少煤炭使用是能源总量控制还是以其他的名义?但是下降是必须的。这种煤炭下降有它经济的原因,这个经济原因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用政策的手段使它下降的更快。
#关于中国煤控项目#
作为世界煤炭消费第一大国,中国不仅在国内面临雾霾等多重环境污染的挑战,并且也承受着国际上碳减排的压力。这对中国在未来中长期的能源转型提出了客观的要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势在必行。为此,NRDC与包括政府智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20余家有影响力的机构通力合作,于2013年10月共同启动了“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中国煤控项目),为设定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实施路线图和行动计划提供政策建议和可操作措施,促使煤炭消费量在2020年前达到峰值,帮助中国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
原标题:干货丨“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怎么控?(权威报告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