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40余家中国企业登录澳洲资本市场。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进一步推动了中澳两国经济往来和投资交流活动,也为受制于国内IPO暂停、急于利用资本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推动产业升级提速,抓住海外拓展商机的中国中小企业创造了良机。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面积768万平方公里

首页 > 市场 > 正文

中企登陆澳洲市场 且看其售电侧改革

2015-10-09 10:11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目前,已有40余家中国企业登录澳洲资本市场。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进一步推动了中澳两国经济往来和投资交流活动,也为受制于国内IPO暂停、急于利用资本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推动产业升级提速,抓住海外拓展商机的中国中小企业创造了良机。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2014年底人口达到了2500万,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作为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其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因此被称作“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电力工业比较发达,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

延伸阅读:

【洞察】售电公司准备好了吗?还要考虑哪些问题?

电力急先锋:抢抓电改机遇 售电侧改革是关键一环

澳洲电改追随英美的步伐,初提出于上世纪90年代之初。但迟至2001年,澳洲联邦层面才出现实质性的电改动议。相对于美国和欧洲,澳洲电改的历程相对简单,历史线条清晰,制度框架也更加简明。现在的澳洲国家电力市场(National Electricity Market,NEM)已经实现了发售侧的充分市场化。

从1998年开始,跟随欧洲和北美电力市场化的浪潮,澳大利亚也对电力行业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与欧洲和北美类似,澳大利亚电力改革大体遵循厂网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和零售自由化的思路。作为电力生产“发、输、配、售”四大环节中的最后一环,电力零售端的改革是澳大利亚电力市场改革中的重要一步。

澳洲电改是澳洲能源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其能源改革的先行领域。澳洲电改的推动过程具有明显的立法先行的特征,先确定联邦层面的愿景和顶层设计,再立法界定市场体制和关键角色,然后依据法律边界来配套行政机构并授权,最后将细则立法来敲定执行流程和政策工具池。无论是前期的顶层设计,价格机制选择,还是电改进程中的政策工具开发和争端解决机制,澳洲电改有比较明显的市场派主导的痕迹,始终把改革愿景摆在首位,侧重对规则的拟定和修改。

根据交易性质的不同,国家电力市场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现货市场、金融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零售市场等几个相互独立的市场。其中,现货市场负责电力的大规模批发交易。金融市场负责各种电力金融衍生品(如电力期货和期权)的交易,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辅助服务市场负责电力辅助服务(例如调频服务)的买卖,发电厂和零售商可以通过提供辅助服务获得财务补偿。而电力零售商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交易则主要在零售市场进行。

澳大利亚从1990年开始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1998年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NEM)建立并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已成功运营近17年。澳大利亚售电市场特点包括:

1.零售端引入自由竞争,任何满足基本条件的商业实体均可申请电力零售牌照。获得电力零售牌照的企业即可从事电力零售交易。

2.用户可以随意更换零售商。

3.零售商可以自由决定零售电价的形式和零售合同的内容。

4.零售电价受政府监管,在不超过零售电价上限(该上限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核定)的前提下,零售商可以自由决定零售电价。

5.零售商可以自由参加电力批发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交易。

澳大利亚电力零售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引入自由竞争,打破原先电力公司对零售侧的垄断,通过赋予终端用户对零售商的自由选择权,倒逼零售商降低电价和提高服务质量。澳大利亚电力零售改革从1998年开始,最初仅对大用户开放零售商选择权,随后逐渐对中小用户放开,至2003年改革已基本完成。目前,澳大利亚共有超过50家电力零售商,其中OriginEnergy、AGL、TRUenergy等大型零售商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最大的三家零售商合计占有了居民用户的约70%用电市场和约80%的用气市场。

在澳大利亚电力市场中,参与现货交易和金融交易是零售商的两种传统盈利模式。要制定合理的现货交易与金融交易策略,需要零售商对电力市场的短期供需平衡和长期发展趋势都有较为准确的把握,这是零售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另一方面,近年来澳大利亚的电力零售商还在不断的发展新的盈利模式,例如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参与需求侧管理和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等。为了开展上述几种新业务,零售商在用各种方式尝试实现与终端用户的信息交互,推广智能用电技术,并不断提高自身分析用户用电数据,理解用户用电行为的能力。电力零售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正在不断加强。可以说,电力零售是当前澳大利亚电力行业中最有活力的领域。

NEM分为电力批发市场和电力金融市场。电力批发市场采取电力库(Pool)模式,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机构(AEMO)负责集中调度和交易,对于受AEMO调度的机组,所有电能交易都必须通过AEMO的集中交易平台进行交易,AEMO每半小时公布一次电力市场现货价格。市场的主要购电方是零售商,终端用户也可直接从中购电,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2011~2012年,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的交易电量约1830亿千瓦时,成交额为57亿澳元。

除现货市场外,发电商和零售商还可参与电力金融市场。发电商与购电商可根据双方协商确定的履约价格签订长期或短期的双边交易合同(差价合约),也可以在政府批准的证券期货交易所,比如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进行电力期货交易。目前,期货市场涵盖了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和南澳,交易电量规模约为现货市场的2倍。

澳大利亚通过发电和售电环节引入竞争,输配电环节严格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形成了“多买多卖”的全面竞争格局。NEM包括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由多个销售者和购买者构成,即发电公司在批发市场中卖电,零售商在批发市场中买电并卖给零售市场,用户可以从多个零售商中选择购买,输配电公司提供电网服务,其价格由监管部门根据市场规章核准、修改、公布。目前,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和首都特区已放开所有用户的选择权,塔斯马尼亚放开了年用电量150兆瓦时以上用户的选择权,每年大约有170万用户更换零售商。2011年,《国家能源消费者框架》《国家能源零售法》开始实施,将放松各州零售价格管制,促进需求侧参与市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澳洲NEM整售电市场采用发电侧单侧竞价模式,全电量实时竞价。澳洲整售电价现已成为澳洲能源市场及政策辩论中的一个关键参量。

NEM整售市场上,发电机组按州竞价,各州不同。发电机组上报隔日的供电容量、十个分段分容量报价以及各负荷段的变负荷率。这些数据均可以在当日实时修改并进入系统。各州调度中心按照报价序列依次调用发电容量,直至系统负荷平衡。调度过程依赖于按报价排序而来的发电容量序列。达至市场平衡的边际容量所申报的价格即为“边际价格”。交易中心以五分钟为一个固定步长,取一次边际价格读数。每半小时求取区间内六个边际价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交易价格,作为此区间内市场全部电量的结算价格。所以,NEM的整售电价实际呈现为一种阶梯式折线形态。每一个折线段为半小时。

NEM的整售电价机制实际上是区域电价机制和节点电价机制的一种折中。这与NEM的历史有关。各州在历史上长期自主主导州内电力工业体系。NEM由州间互联而实现物理层的一体化。在州间互联基础上推进电改,联邦必然会考虑尽可能减低系统动荡,兼顾各方利益,寻求最小成本的体制变革设计。因而,各州的调度和交易功能虽被AEMO集成,但整体格局依然保持了以州为区域的特征。这也同时有利于各州电价反应州内的资源禀赋和电力供需格局,尊重州政府对州内能源产业的经济处置权限。

附属资料:

澳大利亚的电力批发交易

在市场化的环境里,电力零售商在发电商与用户之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零售商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在现货市场(或称批发市场)中购电,然后销售给终端用户赚取差价。澳大利亚电力市场规则规定,用电需求大于10MW的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向零售商或从现货市场购电。而用电需求小于10MW的用户,则必须参与零售交易,通过零售商购电。之所以要在发电商与中小用户之间引入零售商,是因为电力批发交易的参与者面临着极大的财务风险;因此,电力批发交易的参与者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引入电力零售商的重要目的就是避免终端用户直接暴露在电力批发交易的风险之下。

为了理解为什么现货市场的交易存在极大的风险,需要先简单介绍澳大利亚的现货市场是如何运作的。澳大利亚的电力现货市场由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机构(AustraliaEnergy Market Operator,简称AEMO)负责运营。澳大利亚的现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单边竞标市场。发电商每天向AEMO递交包括计划发电量和价格在内的竞标信息。另一方面,零售商和大用户每天向AEMO递交对电力负荷的预测。AEMO在零售商和大用户提交的负荷预测的基础上,计算确定未来24小时内系统的总负荷水平。随后,AEMO根据系统总发电成本最小的原则,在满足电网安全稳定约束的前提下,依次调度竞标价格最低的发电商参与发电。AEMO调度的最后一个发电商的竞标价格就是最终的电力现货价格。

在实际的现货市场交易中,现货价格可能发生非常剧烈的波动,这种现象称为“价格尖峰”。 目前,澳大利亚现货市场价格的平均水平大约为30-60澳元/MWh。而根据电力市场规则规定,现货价格最高可达13100澳元/MWh,是平均现货价格的200至400倍。导致电价尖峰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输电能力不足或系统故障,导致AEMO不得不调度报价很高的电厂。另一方面,大型发电商利用垄断地位操纵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以发生在2010年12月的一个电价尖峰为例,当时各州的价格都在20澳元左右,而昆士兰州的价格却高达2000澳元,是其它州的100倍。事后调查发现,电价尖峰出现的原因是昆州的一个大型发电商在昆州总发电容量不足的情况下,临时改变竞标策略,让旗下的两个机组退出市场。可以看出,由于现货市场的价格随时可能发生剧烈波动,引入零售商替中小用户承担这一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澳大利亚的电力零售交易

目前,澳大利亚存在超过50家零售商。各零售商之间主要通过降低电价和提高服务水平争夺用户。比如分析一家大型零售商的零售电价。可以看出,其结构大体上是分时电价与阶梯电价的结合,即在峰谷电价的基础上,对高峰时段的用电进一步实行阶梯电价。由于在用电高峰时段,发生电价尖峰的概率也较高,这使得零售商有很强的动力应用各种手段来减少用户在高峰时段的用电。因此,上述零售电价结构在澳大利亚很常见。

在零售电价结构确定后,如何决定给每个用户的具体价格是零售商面对的重要课题。由于现货价格变化很快,而与用户签订的零售合同价格不能频繁更改。因此,能否定出合理的零售价格是零售商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零售商既要通过降低零售价格吸引用户,又要确保不会因为现货价格的突然变化而导致亏损,这需要零售商具有很强的把握市场供需水平和控制成本的能力。零售竞争的另一个手段是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吸引用户。这包括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向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用电套餐;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例如节能指导和代理用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推出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型服务平台,改善用户体验等等。

零售商如何管理风险

由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剧烈,零售商在不同时段的购电成本差别极大。而另一方面,由于零售合同不会频繁更改,零售商的卖电收益是相对固定的。因此,针对电价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于零售商非常关键。在澳大利亚,零售商主要通过参与电力金融交易对冲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澳大利亚的电力金融交易主要分为OTC交易和交易所交易两类。OTC交易是指不通过交易所或第三方, 由发电商和零售商双方直接议定电力交易合同的内容。澳大利亚市场上的OTC合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电力掉期合同(Swap),其交易量超过OTC总交易量的60%。交易双方首先协商确定一个合同价格(StrikePrice)。在该合同覆盖的交易时段里,如果现货价格低于合同价格,零售商将向发电商支付差价;反之,如果现货价格高于合同价格,则由发电商向零售商支付差价。这样,通过掉期交易就可以确保双方事实上是以合同价格进行电力买卖,从而完全规避了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除了掉期合同之外,OTC市场上常见的合同还包括上限合同(Cap)、下限合同(Floor)、天气期权(WeatherContingent Options)、亚式期权(Asian Options)等等。由于不受第三方监管,OTC交易合同的内容非常灵活。OTC交易的缺点是,由于不受监管,交易双方面临较高的违约风险。此外,由于交易双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谈判合同条款和调查公司背景,OTC交易的过程较为复杂;因此,OTC合同的年限一般较长,可达3-5年,合同的交易量一般也比较大。

澳大利亚电力金融交易的另一种常见形式是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ustralianSecurities Exchange, 简称ASX)提供的标准期货和期权交易。ASX目前共提供7种不同的电力期货和期权。ASX的期货和期权合同按照合同标的物可分为基荷和峰荷两类,分别覆盖全天和高峰时段(早上7点至晚上10点)的电力交易。与OTC合同不同,ASX合同的覆盖时间较短,通常是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与OTC合同相比,ASX合同具有几个显著的优点:首先,由于ASX合同是标准合同,交易者可以避免繁琐的条款谈判过程。其次,由于在交易所内交易,ASX合同的流动性比OTC合同高,交易者可以根据最新的市场价格随时选择平仓。最后,由于ASX的保证金制度,交易者面临的违约风险远远小于OTC交易。由于ASX的期货与期权交易具有上述种种优点,成为了零售商进行中期交易时的首选交易方式。

目前,澳大利亚超过70%的电力通过OTC和ASX市场进行交易,这显著的降低了零售商面临的价格风险。而零售商通过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还可能在金融市场中获得超额收益。因此,金融交易部门是澳大利亚任何一家零售商的核心部门之一。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