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司系统各单位大力推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积极开拓电能替代领域。在沿海沿河城市,供电企业与港口、航运公司等开展合作,主动提供服务,推广港口岸电替代技术。实施港口岸电,以码头供电系统替代船舶辅机燃油发电,能有效降低停泊船只的运行成本,有助于减少排放,降低噪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期刊发国网江苏电力、国网福建电力推广实施港口岸电的做法和特色服务举措,供各单位参考借鉴。
【江苏: 现代绿色港口 共享碧海蓝天】
“像连云港这样的港口城市,船舶靠港后燃烧柴油排放出的废气对环境影响比较大。基于首套岸电系统投运5年来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今年我们又投了一套高压岸电系统。这也是我们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作出的应有贡献。”9月15日,江苏连云港港口集团技术部电气主管苏永对我们说。
近年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大力推进港口岸电建设工作,并成功推动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广港口岸电系统工作意见》。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建成高压岸电6套,低压岸电系统201套,小容量岸电系统1596套。
节能减排 成效明显
经过一天一夜航行,9月8日,“泰和号”集装箱货轮顺利抵达泊位,在引航船的牵引下缓缓地靠向专用码头。“自从集装箱码头装上岸电系统后,我们都更愿意到连云港来,靠岸休息时再也不用忍受震耳欲聋的轮机声和刺鼻的柴油味了。”提起岸电,“泰和号”轮机长车景贤连声称赞,他所指的集装箱码头岸电正是江苏投运的第6套高压岸电系统。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船舶污染已成为我国沿江、沿海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排放源。据统计,江苏仅内河船舶一年污染物排放就达13万吨。
船舶接用岸电作为一项能有效减少港口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日趋受到重视。
何为岸电?据国网江苏电力新闻发言人顾国栋介绍,船舶接岸电技术就是指船舶在靠泊期间停止使用船舶上的发电机,改用陆地电源供电,从而减少废气排放量的船舶供电方式。“简单来说,就是陆地电源替代原先燃烧柴油发电。”顾国栋说。
早在2011年,连云港就投运了港口岸电系统,投运5年来,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159吨、二氧化硫80吨、氮氧化合物91吨。而今年投运的27号泊位岸电系统电源容量为3000千瓦,可同时向两个泊位供电,每年可实现替代电量12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10吨。
基于连云港的成功试点,国网江苏电力在全省港口组织开展了岸电情况调研,进一步完善优化内部机制流程。江海之滨、京杭大运河口、太湖……省内各供电公司纷纷联合地方政府,全力推广港口岸电。
建设岸电 政策支持
6月12日,苏州首个岸电项目在江苏沙钢集团海力码头成功送电后,低压岸电装置相继在张家港港务集团、江苏沙洲电厂等企业推广使用,张家港市沿江有39个泊位都用上了低压岸电装置,总容量达9400千伏安,初步形成低压岸电集群。
岸电系统除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改善港口空气质量外,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江苏沙钢集团海力物流公司总经理陆士东算了一笔账:“市供电公司的电费平均结算电价为0.75元每千瓦时,我们给货船供电的结算价格为1元每千瓦时,这0.25元每千瓦时的差价就是我们的收益。单以今天停靠的这艘船为例,每天消耗3000度电,停泊在码头3天的收益就是2250元,不出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今年7月,在国网江苏电力的推动下,江苏省政府正式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广港口岸电系统工作意见》指出,省环保厅将向岸电建设提供20%的补贴资金共计2200万元。此外,国网江苏电力还主动承担因岸电系统而引起的用户接入系统改造,所有设计免费、施工费减半,共计减少港口岸电建设费用326.7万元。这些补贴和优惠政策落地极大地推动了港口建设岸电的积极性。
优质服务 省钱省心
“呜——”9月9日10时30分,尖锐的汽笛声由远及近,一艘5万吨的外轮缓缓驶进靖江新华港务。与外轮上的工作人员沟通后,3名新华港务工作人员麻利地登上外轮连接上岸电系统,20分钟后,外轮关闭船舶发电机,但船上所有电器均正常运转。
“都不用我们动手,工作人员就给我们接好了电,交电费只要按几个键,真要给他们点个赞。”该货轮船长杨彬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新华港务是靖江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泰州供电公司多次走访,对港口岸电相关技术宣传和引导后,新华港务决定引入岸电。泰州供电公司主动帮助他们制定岸电设备操作规程,特派专家组及用电检查专员全程参与新华港岸电项目改造工程。
靖江新华港务码头在江苏地区并非个例。为了让客户用上“省心电、省钱电、绿色电”,国网江苏电力主动出击,对已经建设岸电的港口,重点跟踪分析岸电设备使用情况。根据暴露出的船舶流动性大、港口岸电费用收取困难等问题,国网江苏电力专门研发了具备刷卡收费、微信支付、APP支付等多种功能的岸电收费系统。
【福建:码头全电动 港口更清洁】
9月14日,记者来到福建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现场,看到集装箱正沿着既定轨道有序运输装卸,无需人工干预。去年年底,该码头完成船舶岸电项目并投入试运行,成为国内首个全智能、全电动、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
码头油改电 环保又高效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工程师施镇海告诉记者:“过去的港口,海风中总是夹杂着浓重的柴油味道。”通过实施“油改电”,远海集装箱码头的设备由内燃机驱动变为用电驱动,解决了噪音大、柴油机尾气污染物排放等问题,环保效益非常明显。同时,该码头引进了现代化的码头生产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在电能支撑下,实施无人全自动化信息操作,码头装卸生产效率提升20%-30%,安全作业水平也大大提升。
为了推进码头船舶岸电改造,福建厦门供电公司主动靠前服务,针对工程工期短、任务重的特点,突破常规,采用边施工、边验收、边督促施工单位整改的方式,大大缩短流程周期,为工程顺利如期投运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现有“油改电”的基础上,福建首个船舶岸电项目也将落户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今年上半年,厦门供电公司联合厦门市环保局、港口管理局,推动政府出台了港口岸电支持政策,采用企业投资、财政配套的方式,在年内开工建设两套船舶高压岸电系统,形成双试点示范,整体推进港区船舶岸电改造。初步测算,这两个岸电项目,每年将减少燃油消耗600吨,减排二氧化碳1902吨、硫化物和氮氧化物102吨,年替代电量300万千瓦时以上。
“船舶岸电技术是指船舶在靠泊期间停止使用船舶上的发电机,改用陆地电源供电,从而减少废气排放量的船舶供电方式。”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总经理王沈元介绍说。随着港口规模的快速增长,船舶排放出的废气给港口、大气带来了污染,船舶接用岸电是一项能有效减少港口污染物排放的技术。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急切需要电能助力,实现更环保、更快捷、更高效的运输。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的变化,并非厦门地区电能替代的个案。截至目前,厦门港区全部6个大型集装箱码头共有岸边桥吊72台、堆场桥吊189台,已完成“油改电”的比例分别达100%、85%,用电容量26.685万千伏安。这些改造每年将减少能耗折合标准煤4.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8万吨,年实现替代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以上。
港口油改电 黑烟不复返
在全国石材最大输入港——福建泉州石狮市石湖港,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在秋日阳光下与碧海蓝天相映生辉,巨型起重机繁忙地装卸货物,却基本听不到机器轰鸣,也没有传统柴油起重机作业时喷出的黑烟。
“以前用柴油,龙门起重机作业时会发出很大的轰鸣声,还会喷出一阵阵黑烟。‘油改电’后,不但没黑烟,连噪音也没了。”中远集团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德海说。
石湖港是国家一类口岸、10万吨级港口,已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内贸港口集装箱码头前五强。石湖港共有24架轮胎式龙门起重机,之前均采用柴油动力作业,一年消耗2000多吨柴油,不但成本高,而且因气体排放、噪声、废油水泄漏,对港口形成较大污染。福建石狮市供电公司积极推进“以电代油”,为该港口量身定制了由两条10千伏专线双回路供电的“油改电”方案。2014年,石湖港“油改电”项目全部改造完成。
“效益非常可观!”徐德海说,改用电后,吊装单箱能耗下降40%以上,运行成本节省70%以上,每年可节约2250多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吨。“经测算,‘油改电’项目一年能节省约1180万元,6年便可收回全部投资成本。”徐德海说。
实施港口岸电 实现多方共赢
作为沿海省份,国网福建电力在实施电能替代战略中,积极探索实施港口、码头“以电代油”岸电项目,主要涵盖三大内容:岸边电桥吊,起吊设备由用油改为用电;堆场电桥吊,也称轮胎式桥吊,将堆场货物场内转移的起吊设备由用油改为用电;船用岸电,靠岸的船舶生活、制冷等用电,由柴油机自行发电改为岸上供电。
福建省码头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等6个沿海地区。国网福建电力主要针对沿海万吨及以上码头推广岸电,列入跟踪的码头共55个。
在“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电网推动”的模式下,截至目前,福建所有港口均采用电桥吊,用电容量28.48万千伏安,年用电量6930万千瓦时;约有60%的堆场桥吊采用电桥吊,合计201台8.92万千伏安,年用电量2817万千瓦时,进一步提高了电能在港口消费的比重。
原标题:实施船舶岸电 共建美丽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