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助理秘书长 帕兹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我很高兴受邀参加《全球能源互联网》英文版的首发式。这本书对人类未来电能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探索了很多新的领域,意义重大。
当前,世界各方都在积极努力,希望在今年12月的巴黎达成一份全球气候协议,推动各国采取行动,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今天这个研讨会正当其时。
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气温已经升高了0.9摄氏度,这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显而易见。气候变化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即使人类已经开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它仍将伴随我们多年。
《全球能源互联网》正提醒了我们: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是时候做出改变了。书中的探索,也正是联合国正在做的事情——找到有效的方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领人类迈入低碳生活的时代,并逐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
近些年,世界各国在促进清洁发展、加快能源革命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丹麦、德国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更多的企业也开始转变思维,参与到低碳发展的进程中。这值得庆幸,我们正在向对的方向前进。
但是,若希望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更多成就,不仅需要企业领跑者,更需要大多数企业自觉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来。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相对脆弱,需要金融、技术的大量投入,才足以支撑低碳化转型。
正因为如此,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气候协议,提供低碳化发展的长期清晰目标,为金融、技术进入低碳领域奠定基础。
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中,我们搭建了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协议框架,希望可以制定更加详细的策略推动可持续发展,让人类更从容应对气候变化,进而更好地生活。
不过,仅仅有协议框架是不够的。我们希望这份协议加入三个具体内容:其一,倡导更多不同国家的个人参与到节能减排中来;其二,为发展中国家低碳转型提供经济支持;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制定一个详细量化的行动议程,让人们看到低碳化并非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能够实现的具体事项。该行动议程涉及农业、建筑、林业、能源、交通运输等8个基础领域,倡导减少碳排放、改进能源使用方法、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等。另外,行动议程中也应量化议程参与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比如强大的合作能力和行动力等。
最后,恭喜《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英文版发行。书中提出的清洁替代方法,为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这样的理念出自中国并非偶然。中国已经在低碳发展的理念、技术上不断创新,并积极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帮助。这也恰恰证明,让可持续发展达成世界共识并成为现实,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需要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美国能源部前副秘书长 桑德罗: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已具备技术条件
这次研讨会吸引了许多专家和研究人员参会,《全球能源互联网》英文版的发行,给各位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深入思考的契机。借此机会,我们可以了解全球能源发展的最新动态,非常难得。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经到中国上海学习了一段时间。那时上海的晚上灯光暗淡,一些偏僻的地方甚至漆黑一片。如今,上海的变化翻天覆地,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上海城市灯火辉煌、光亮无比。这些发展变化,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得益于电网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飞,许多百姓也摆脱了贫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电力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中国和美国的碳排放量接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样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创新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美国科学家通过跟踪观察和研究发现,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稳定增长。联合国有关机构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温变暖。如果全球气温变暖,将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现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同样,建设一个强大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对未来世界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目前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墨西哥的电网已建立了联系;在中南美洲,哥伦比亚政府也提出建立跨国电网的重要倡议;过去几年,中美洲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电网跨国互联。刘振亚董事长提出的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是科技方面的设想,还是个政治问题。正如刘振亚董事长指出的,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具备技术条件,还需要各个国家、地区的政治信任和合作。中国是主导国家之一,可向G20国集团各国提出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提议。
今天,世界96%以上的电力储蓄靠抽水蓄能的方式实现,我们在电能储存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建立全球互联的电网,将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电能储存、使用方案。借助全球能源互联网,化学电池、电子电器、电动汽车等工业将迅速发展,许多设想将成为现实。比如使用已久的汽车,以后大家都会使用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我们未来还将实现电网+汽车,电动汽车将成为一个个电能储存设备。
从解决中国的缺电问题到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
IHS咨询公司副主席 耶金:降低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本至关重要
《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对全球能源的现状与未来、科技的演变等都有详尽说明,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及电力的开发、使用都有很大贡献。
在特高压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后,帮助中国解决长期的电力问题,特高压电网的发明和投运为供用电量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本书激发了全球的思考,可再生能源如何绘制新的发展蓝图?哪些具有可行性,哪些又是不可行的?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点。
1973年,世界第一家太阳能公司成立。
1980年,世界第一家风能公司在丹麦成立。
这两家公司与美国加州的另一家公司合作开发了风能项目,带来了加州风能运动。
90年代初,当时德国经济形势向好,在这两个领域投入大量资本。这两个行业在德国政策影响下得以发展。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得非常快,中国企业的参与对于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功不可没,中国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
但我们也应看到,虽然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很快,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的占比仍很小,太阳能只占1%,风能占比稍大一些。与此同时,刘振亚董事长也一直致力于把可再生能源融入到电网中,书中也提到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效率。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绝非一日之功,多重因素决定其发展速度和趋势。
2000年的金融危机、2011年的石油危机等不同因素影响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此,现在的竞争趋势如何,经济与投资如何影响政策,政策与投资如何互动,世界经济对投资有何影响,这些都影响着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当前,全球太阳能、风能使用保持着1.5%的增长率。在日趋激烈的能源市场竞争中,石油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预计到2040年,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率将达到4%。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也提到,当今世界经济的波动增加了投资风险。国际货币组织也提到,经济下行压力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不是利好因素。各方的投资决定将更为谨慎,投资速度放缓、资源配置不平衡、资金延迟到位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全球能源互联网》还分析了先进科技对能源发展的影响,科技与能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的团队成员在麻省理工学院也提出倡议,能源行业需要在关键的技术领域有更大突破,通过科技、国际协议消除障碍,把全世界联系起来。
因此,今天我们再次思考通过政策、经济发展如何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提到了中国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我们也应当向中国、向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学习。
国际能源署署长毕罗尔特别代表 高桥美佐子:以新技术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首先,我代表国际能源署署长提赫˙毕罗尔恭喜《全球能源互联网》英文版发行。下面请允许我宣读毕罗尔署长的致辞。
“刘振亚董事长,很高兴《全球能源互联网》英文版2015年9月14日在纽约发行。现在,我们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您建议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是目前应对该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法。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承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特高压以及智能电网的发展,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非常关注能源互联,此书的发行不仅会推进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会推进世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很抱歉,我不能参加新书发布会。希望我们能有更多成功的合作。”我是提赫˙毕罗尔署长的特别代表。
中国在国际能源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际能源署(IEA)对于未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扮演角色的看法,与《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描述的概念是一致的,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理解也很相近。2015年是很重要的一年,三个月后将在巴黎召开联合国气候大会。
6月份,IEA出版了国家自主贡献预案(INDC),选出5个地区,提出进一步减少温室效应的行动,希望在2020年运用科技手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同时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一年需要4000亿美元,目前为2700亿美元,这方面的投资需要增加。
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采用传统方式发电,是产生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上升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电力行业在2050年将会占有整个能源使用的50%,但在减排方面只投放5%的力量。为此我们要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在经济有效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
IEA有一些方案可供参考。第一,希望尽量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帮助电力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更重要的是,电网应提高适应能力。中国能使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灵活互相连接,以减少成本。我们必须集中力量促进这一领域中技术的发展。实现国家之间的能源互联将是重要一步,使得在一个地区采集的风能和太阳能,能输送到不同国家使用。
中国在此领域已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建设特高压输电网,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起了领导作用。未来,我认为洲与洲之间的能源互联势在必行,以便不同国家分享电力。例如可以从中东发电输送到欧洲、印度尼西亚、中亚地区等。IEA希望可以采取各种举措加强与业界的合作,让我们把握契机,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创始人、特别高级顾问 乔治˙科尔:成功商业案例将带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前瞻性的视角,让我们认识到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我个人在能源行业工作二十多年,在我的从业经历中,我发现,企业和政府部门、各国政府之间必须紧密联系,加强全方位合作,才能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能源问题。在刘振亚董事长提出这个全新观点之后,我们尤其需要一起努力,将全球能源互联网付诸实施。
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政府层面的合作也非常关键。公共政策对我们开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工作十分有效,包括电价定价、污染排放定价等等,都需要有公共政策作为支撑。作为企业,我们需要呼吁政府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让人高兴的是,我们目前看到很多国家领导人都自愿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界还愿意捐助资金来协助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电力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可以对这种全球合作加以引导。我们必须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科技创新和理念创新做成成功的商业案例,这样,全球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才能得以加速发展,这种示范效应十分明显,必将带动一大批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七,不仅仅代表了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也展示出有远见、有创意的美好前景,这将推动我们加快智能电网领域的发展。如果说,过去我们的方向走错了,那么,我在此十分感谢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重新找对了路径。
气候议会秘书长 邓洛普:加快探索清洁能源联网方法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胆识。气候议会是各国议会联手,通过影响国家政策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组织,我们希望由此对抗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现在的能源储备非常有限,如果我们仍旧无限制地使用化石能源,我们的孩子在70岁时将面临非常恶劣的生存环境。
地球正在变暖,气温升高将影响农作物和农业的生产,一旦食物生产受到影响,人类的生命也会遭到不可预见的灾难。1992年多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温室气体总量仍以每年5%的幅度上升。所以,我们不能单靠这些协议。
那么应该做些什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能错过清洁能源带来的机会。清洁能源从哪里来?印度、非洲及很多国家太阳能资源丰富,已经推广了很多太阳能板,通过科技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现在这方面成本已经下降,可以大规模推广,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也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带动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
24小时内,太阳有升有落,太阳能集中在某些地区,风也是不可预测的。风能和太阳能是最便宜的能源,300平方千米沙漠采集的光,就能满足全世界的需求,100平方千米沙漠采集的光就足够整个欧盟或美国使用。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如何解决风能、太阳能的采集问题值得研究。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提出用智能方式解决能源资源的采集利用问题,利用地理位置有效获取风能,打破国家之间的障碍,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有效途径。
未来,气候变化仍将对人类生存带来影响,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全球能源互联网》让我们看到更远大的前景,让我们深刻思考不能只依靠协议,必须采取行动。我认为,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探索绿色电网联盟、清洁能源联网是很好的行动。
几千年来,人类可以建成金字塔,可以建成长城,可以建成美丽的城市,现在我们也可以建立绿色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原标题:《全球能源互联网》研讨会暨英文版首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