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最火的新闻,那一定少不了北京-张家口2020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在能源圈里,张家口也“火”了一把,不仅是因为申奥成功,还包括它发布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
时间回到2013年的11月3日,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为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京张联手申奥,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张家口市长侯亮表示,张家口市申办冬奥会有五大优势,其中之一为——空气质量长江以北排名第一,为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最优城市。
延伸阅读:张家口将成为民营智能电网的典范

张家口获批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旨在打破制度“藩篱”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在张家口建设国际领先的“低碳奥运专区”,并提出到2020年,示范区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城市公共交通、40%的城镇居民生活用能、50%的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40%的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
新世纪以来,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革命快速演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严重制约能源机构优化,亟须通过在局部区域开展先行先试和创新示范,探索有利于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我国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国家规划的新能源基地之一。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毛宇山表示,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综合示范,对引领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经济落后地区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针对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和消纳问题,《规划》还特别提出了推进能源电力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的新型规划管理体制、电力市场体制、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其中,为解决制约当前弃风、弃光、限电,可再生能源交易机制缺失等问题,重点开展包括发电、用电和输配电在内的电力价格体制改革,鼓励企业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资局域智能电网建设,完善示范区跨省(区、市)电力交易机制,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电力。此外,通过确定示范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本地电力消费比例的年度配额指标,明确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的责任,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奥运之城——张家口的电力使命
7月31日晚6时,传来喜讯,北京、张家口经过多轮角逐最终胜出,成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这是张家口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获批之后又一重大喜事。两大机遇同时到来,究竟哪些区域以及哪些产业将获益最大? 欢庆之余,我们畅想,在接下来的七年间,京张冬奥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可以预见的是,冬奥会申办成功,旅游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等将获得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助力,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中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节点,张家口近年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拥有“国家风光储输试验中心”、全国首个风电研究监测试验基地以及风机总装、叶片制造等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开发应用、装备制造、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电力负荷中心之一,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5000亿千瓦时,其中化石能源电力占90%以上。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京津冀地区要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迫切,这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规划将促进张家口市的发电、用电和输配电等环节电力价格体制改革,促进新能源上网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规划还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新增配电网投资业务,鼓励企业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资局域智能电网建设。
张家口地处京、冀、晋、蒙4省市区交界处,是北京的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开放较晚。与其他地方相比,张家口的经济明显落后一大截,其下辖的13个县中,就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
此次冬奥会,张家口市提出“绿色奥运、低碳奥运”的承办理念,建设低碳奥运场馆,以崇礼县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奥运场馆用电的主供电源,周边县区的电力作为辅助电源,实现奥林匹克中心和其他赛场用电 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建设 4—6 座 10 万平方米级以上大型太阳能集中供热站,实现奥运场馆所有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
电网规划:冀北电力白皮书“张家口篇”
8月1日,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发布《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服务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白皮书》,将其“十二五”期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举措,以对话公众的形式向社会各界郑重承诺,接受各方监督。

据了解,此次《白皮书》的发布,是继7月6日,冀北公司在北京发布服务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白皮书之后,根据张家口市经济发展特色需求再次推出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冀北五市白皮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冀北公司全面加强品牌建设、深化社会责任工作的积极探索。
《白皮书》的核心章节对张家口公司“十二五”期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电网规划和各项配套措施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据预测,到2015年,张家口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83亿千瓦时,比“十一五”末增长97.9%。同时,为支持张家口市“十二五”期间年均11%的GDP增速战略目标,冀北公司共向张家口110千伏及以上电网投入133.5亿元,建设坚强的电网,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特变电工:签署30亿元项目协议 拟在张家口建基地
特变电工5月25日晚公告称,5月22日,公司控股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政府签署了《特变电工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建设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能源公司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建设特变电工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
根据协议,新能源公司在张家口市注册子公司,初期注册资本5000元,投资建设年产300万千瓦逆变器及SVG研发、柔性直流输电设备制造基地。同步打造光伏、风力发电设计、咨询、EPC、运维服务等业务基地,累计投资总金额30亿元。在张家口地区开展300万千瓦风力、光伏资源开发、运营业务,累计资源开发量投资额约260亿元。
一分钟看懂《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
1.《规划》对未来张家口&河北地区环境方面有何作用?
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00亿千瓦时以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清洁能源。通过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年替代化石能源1400 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排放分别约3600万吨、35万吨和6万吨,大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950亿千瓦时以上。通过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年替代化石能源约33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约8500万吨、84万吨和14万吨”。总之,“有力支撑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
2.根据《规划》,张家口要如何办低碳奥运?
①建设低碳奥运场馆。以崇礼县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奥运场馆用电的主供电源,周边县区的电力作为辅助电源,实现奥林匹克中心和其他赛场用电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建设4—6座10万平方米级以上大型太阳能集中供热站,实现奥运场馆所有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
②推行低碳市政和交通。采用集中和分布式相结合供能模式,在崇礼县办公区、医院、学校、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用电用热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按照绿色、智能的理念,打造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体系,专区内交通运输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设施供能。
③打造低碳民居。奥运村、崇礼县城、主要风景区和周边农村采暖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奥运村和县城按照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方式,供暖主要采用太阳能、地热等热源,其他区域利用分布式太阳能方式供热。
3.《规划》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点击下面小标题查看详情)
①规模化开发工程
②大容量储能应用工程
③智能化输电通道建设工程
④多元化应用示范工程
4、要完成《规划》中的目标,政府将提供哪些扶持措施?
探索能源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能源电力规划新体制,实现示范区可再生能源规划与电力规划的协调统一;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指标实行计划单列,支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生物天然气进入天然气管网和车用燃气领域。
深入实施电力市场体制改革。开展包括发电、用电和输配电在内的电力价格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新能源无歧视、无障碍上网制度,促进新能源上网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成;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新增配电网投资业务,鼓励企业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资局域智能电网建设;完善示范区跨省(区、市)电力交易机制,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电力;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试点,通过确定示范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本地电力消费比例的年度配额指标,明确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的责任,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建立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创新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补贴机制,简化补贴程序,提高补贴效率;在核定电网通道建设投资成本基础上,完善可再生能源并网成本补偿机制;建立电网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完善并网发电企业调峰、调频和备用等辅助服务的考核和补偿机制。
金融政策:由地方发起成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入股并参与管理运营。利用各类金融资源,成立可再生能源担保基金,为可再生能源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及相关企业到包括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和发债融资。
推动京津冀三地碳交易市场协同发展,探索碳金融对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的支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质(抵)押等担保贷款业务。
探索利用工程供水、供热、发电、污水垃圾处理、产气等预期收益开展质押贷款业务。研究探索投贷结合、信用担保、信用保证保险等创新型金融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发展与可再生能源投资、建设、技术创新和消费相关的保险业务,鼓励保险资金投资示范区可再生能源领域。
人才政策:建立可再生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可再生能源人才引进工程;加强示范区与京津及河北其他地区人才制度对接。
创新政策: 支持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发行项目收益债用于加大创新投入;支持面向可再生能源企业创新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等。
土地政策:加大对示范区的用地支持力度,对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河北省在用地指标安排上给予倾斜;创新示范区用地审批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项目用地高效审批通道等。
张家口地区乃至河北省发展新能源产业面临障碍是什么?经小编分析整理主要有以下三点:
1、体制问题。由于河北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能源税和碳排放交易体制,传统发电方式所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尚未内化到其定价中,因此导致可再生能源仍然无法与火电在成本上抗衡。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交易机制尚未完善,售电侧有效竞争机制尚未建立(建立机制背后是各大发电,输电以及部委的利益角逐)。当下,可再生能源力价格不能合理反映用电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制约可再生能源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2、消纳能力不足。以河北2014 年张家口的数据为例,其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容量约 700 万千瓦,但是其区内电网最大负荷仅为 185 万千瓦,并且可再生能源对外输送能力不足 400 万千瓦。在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发电严重受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目前的消纳能力问题。张家口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超过 5000 万千瓦,其对外输送通道和消纳能力建设需求迫切。
3、人才问题。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领域高端人才缺乏,研发力量薄弱,创新平台和设施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研究滞后,支撑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综合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如今,张家口申奥成功(飞上枝头变凤凰既视感),是否会获得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额外补贴之类的美事儿?上述业内人士称:“期望政府给予额外补贴不如期望扶持政策,因为可再生能源在电价上已经不用再优惠,电价已经得到相应的补贴。关键是并网、电力送出、调峰等电网支持和消纳的保障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