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高温酷暑,在炎炎烈日下,电网建设现场的施工人员更是挥汗如雨。为此,施工单位采取多项避暑措施,调整高温作业和休息时间,加强工程管理和后勤保障力度,确保夏季施工安全。【组塔施工:高空作业汗洒海岛】俗语云: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7月23日,超强台风灿鸿还没走远,大暑节气就全线压

首页 > 配售电 > 售电服务 > 报道 > 正文

电网建设:烈日炎炎汗如雨 错时施工保安全

2015-08-06 15:06 来源:国家电网报 

 时下正值高温酷暑,在炎炎烈日下,电网建设现场的施工人员更是挥汗如雨。为此,施工单位采取多项避暑措施,调整高温作业和休息时间,加强工程管理和后勤保障力度,确保夏季施工安全。

组塔施工:高空作业 汗洒海岛】

俗语云: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7月23日,超强台风“灿鸿”还没走远,大暑节气就全线压境,舟山群岛的气温悄然爬到了32摄氏度。要知道,对于一个历史高温在36摄氏度上下的海洋城市,32摄氏度就已经意味着进入夏季“烧烤”模式。

当我们舟楫摆渡,抵达220千伏舟山—岱山输电线路改造工程K9高塔施工现场时,对这里的天气有了更直观的体验。无人岛上的施工现场,地表温度接近60摄氏度,可以把鸡蛋煎熟。海风拂面出来,已然没有春日的清新,只觉得像捂热的毛巾盖在脸上。而空气中水汽丰富,湿度异常之大,整个人就感觉在这里蒸桑拿。然而,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工人们却早早地在107米的塔上施展“功夫”了。

“早上5点,天刚蒙蒙亮,我们就从驻地出发了。”施工监督组长周勇说。为了错开高温,现在施工时间基本都是早出晚归,充分利用早晚温度较低时间工作,延长中午休息时间,确保工人健康工作。

想必很多人和我一样不理解,为什么海岛上会这么热,需要我们送电工人如此大费周章调整施工时间?其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萧何”指的就是海水。物理学上说,海水比热大,每升高一摄氏度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这使得海岛的气温不算太高,但是海水受太阳直射,水蒸气蒸发迅猛,导致人体体感非常差,就像在边晒太阳,边蒸桑拿。

时间接近正午,一个大型铁桶被缓缓吊上塔来。我凑上一看,里面居然是水壶和盒饭。这就是塔上作业人员的午餐和补给。

“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一般我们不下塔吃饭。”干了一个上午的施工班长郑学福,满脸都是汗水,边分发盒饭,边大口喘着粗气,“太阳会把人晒虚脱,所以一定要大量补水。淡水在海岛上可是稀缺资源,都是生活管理员从本岛上辛苦运来的,所以我们都很小心,生怕把水壶掉到海里。”

大家的用餐时间非常短,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用于午休,补充体力。铁塔上没有平整的地方可供睡觉,走道平台成了唯一的休息之所,铁栅格硌得身体很疼,但大家照样睡得很香。

突然间,风云突变,远处黑压压的乌云催促着大家赶忙躲到休息平台的篷布之下。“在塔上干活,最怕的就是打雷了。这雷声就像是在头顶炸开的爆竹,声音巨大。”刚从事线路施工满1年的19岁小伙子小田,仔细地向我描绘着他的经历。

还好,这乌云最终只是一场虚惊,淅淅沥沥的几滴小雨并没能舒缓闷热的天气。倒是工人们又得从休息平台出来,再次向上爬塔。(作者:楼迪)

工程管理:精益管控 细致验收】

7月,湖北荆州地区气温高达36摄氏度,在进入架线收尾阶段的松南至荆州南220千伏输电线路工地上,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部精益化管理,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合理安排避高温

20日清晨5时,当夜色的天空初泛白光时,施工人员已纷纷自觉起床,开始洗漱。从6月1日进入架线施工,为回避现场高温,项目部制定了早起早睡避高温的作息时间。清晨5时起床,5时40分出发,工地从6时30分工作到11时30分,中午休息到15时后恢复作业,直到18时收工,晚上22时施工人员必须熄灯休息。

5时40分,吃完鸡蛋炒饭的质检员李超带领两名同伴组成的质检验收小分队坐上工程车,向线路小号侧28号塔进发,今天他们将验收28号至42号15基塔的架线质量。28号塔位于一座高山上,上山需要1个小时。

“组塔过程中,山上曾经见到过蛇,上山过程中注意脚下。”李超提醒同事。在李超的工具包中,除了安全带、扳手、钳子、卷尺外和水外,还有项目部为每位施工人员配置防中暑的藿香正气水、仁丹、清凉油,还有蛇药。

半个小时行驶,车停在一处山脚下,李超背上工具包,在路旁找到3根长木棍,交给同事两根后,带头上山。山间树木密实,不透丝毫晨风,成片的蚊子在三人身边飞舞。李超手拿木棍,除了支撑上坡时的身体,还不时敲打脚前的草丛,警防毒蛇出没。当爬到一处山坡上时,汗水已湿透了三人的工作服,为了避免中暑,三人稍作休息,各自吃了防中暑药后继续上山。

“导线绝缘子串垂直、铝包带绑扎规范,地线放电间隙15毫米,螺栓方向正确、开口销无遗留并开口。”上午7时,李超来到28号塔下,喝了两口水后,稍作休息后,把安全带佩戴到湿工作服身上,手脚并用稳健地爬上高塔,检查架线附件安装质量工艺,并把数据报给地面上的同伴,让其记录。

4天中,李超带队已检查了60多基塔,3名质检员每天分别轮流爬塔3基,塔上不放过每个细微缺陷。7时30分,李超下塔,与同伴向29号塔方向走去。

严格管理保安全

8时,在大号侧98号塔上40米高空处,2名高空人员把安全延长绳系在铁塔横担上,通过软梯下到导线上,俯身拆卸导线滑轮,开始更换线夹。

“安全腰带系在高处,工器具放在布桶中,防止高空坠物。”塔上,身穿红黑马夹的安全员戴锦现场监护,提醒附件安装人员规范操作。

“分裂导线上的穿钉、螺栓一律由线束外侧向内穿。”塔下,项目经理曾红刚注视高空附件人员作业流程,提醒安装细节。该工程2014年10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新建铁塔141基,线路长47千米,沿线多次跨越输电线路、高速公路及省道,多次钻越高压线路,架线施工难度及安全风险大,项目部全体人员现场监控安全。

为保证工程架线施工顺利进行,项目部在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开专项会,所有外包队伍都进行过安全技术交底,着重检查张牵设施及滑车、链条葫芦、钢丝绳等受力工器具,对重要危险点及危险作业环节提前进行了隐患排查治理。

针对跨越多、线路转向多等难点,工程技术人员在导线展放前结合施工图纸,多次深入现场实地勘测,详细了解跨越线路名称并联系当地供电公司制定停电计划,对不能停电的作业点提前制定专项跨越施工方案,保证被跨越线路安全运行。

项目部还请有施工经验的专家组成夏季安全督查组,张力场、牵引场、跨越架搭设处及沿线跨越点必查,现场做到即查即改,杜绝安全隐患。

11时,98号塔上的三相导线附件安装完成,当高空人员安全下塔后,技术员陈鑫走上前去,询问金具安装有无难点。架线前,陈鑫针对地形特点,编制了边放线、边平挂,边倒运、边牵引多方位作业指导书,不仅确保施工安全,还创造最快的架线速度。(作者:邹小民)

施工安全:优化部署 保障有力】

7月23日,正值农历大暑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地处中原的河南热浪袭人,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面对酷暑考验,在距离郑州市仅10余千米的郑州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河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部采取多项措施,在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员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优化施工部署,高效开展施工作业。

上午10点,我们来到位于郑州高新区石佛镇岳岗村的500千伏郑州北变电站施工现场。炎炎烈日下,站内划分为多个施工区域,土建施工热火朝天,电气安装井然有序。在220千伏施工区域,20多名施工人员正吊装封闭式组合电器。安全员郝瑞全告诉我,由于天气炎热,项目部采取错峰施工,施工时间是上午7点至11点和下午3点至7点,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并在现场搭设防晒篷、配备充足的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天气炎热,个别员工图凉快和省事,有的会把安全帽戴得松一些甚至不系帽带,也有的不戴手套或是解开工装袖口。”因此,他会加大巡视力度,消除各项安全隐患,确保工程施工和人员安全。

站内施工如火如荼,站外的线路作业也同样是热火朝天。下午3点半,我跟随线路项目总工和欢来到15号塔施工现场。只见20多个员工正在紧张作业,一副平臂抱杆立在铁塔中央,正在吊装横担。和欢介绍说,该塔是同塔四回布置,塔高近百米,光是横担就有12个,施工难度大。为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该公司投入平臂抱杆进行5基四回路高塔的组立施工。

在施工区域东北角的控制室,施工人员搭设了一个较大的遮阳棚,遮阳棚内几张简易的桌子上排放着两个大保温桶,施工负责人告诉我们,桶内是中午刚熬好的绿豆汤。

“最近正处于三伏天,气温居高不下,塔材、螺栓、扳手等摸着烫手。为防止员工中暑,各个施工队都在现场准备了充足的矿泉水、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还在施工现场搭设遮阳棚,防止人员被晒伤。”和欢说。

据和欢介绍,500千伏郑州北线路工程途经郑州市惠济区、高新区和荥阳市,共有杆塔116基,沿线协调环境复杂、厂房密布,受城中村拆迁、修路建桥等工程和其他在建工程的影响,沿线外部协调环境恶劣,施工协调难度大。此外,工程跨越施工多,施工困难重重。目前,该工程处于组塔施工攻坚阶段,计划下月初开始架线施工。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项目部一方面在施工组织上合理调配施工资源,广泛采用机械设备取代人力,采用科学施工方案提高作业效率,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员工们的作息时间,目前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六点半准时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中午11点,下午3点开始作业,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

“我们还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给现场员工配备充足的手套、工作服等劳动保护用品。”和欢介绍说,“此外,项目部还充分保证员工的饮食卫生和休息时间,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作者:彭怀胜)

【基础施工:头顶骄阳 浇筑塔基】

7月22日,在上海市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12标段R026号基础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基础浇筑作业。该基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由于近期河北省天气的突然发威,天气预报的最高温度也节节攀升。当天,施工现场的最高温度已经达到35摄氏度。

R026号基础施工以人工挖孔和岩石嵌固基础为主,目前的基础施工现场位于山上,由于当地的地形是强风化石,使得山顶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簇杂草和灌木,其余可见的都是光秃秃的山石。没有了山林的遮挡,阳光的直接照射令到现场温度较之其他地区更高。

“这段时间我们都是6点开工,等9点半温度升高,所有施工人员便下山到驻地休息,到下午三四点左右再上山,一直干到天黑。”项目经理说。虽然这样的时间安排已刻意避开了中午的最高温度,但是即便是早上的天气,依旧让施工人员“热”不堪言。每次上下山,施工人员顺着马道爬到山顶时,都是汗流浃背。

山上的基础都是以掏挖为主,但是因为地处强风化山体,下挖进度显得非常缓慢。R026号基础同样如此,为节省体力,施工人员轮流下到坑中,和坚硬的岩体较劲,每隔10分钟就换一个人,在风镐嘶哑的“突突”声中,碎石被一桶一桶地吊了上来。

“上来一次就会沾上满满一身灰,加上坑洞中不透风,洞里施工是又闷又热。”下坑的施工人员说,“但是还要加快干,不然温度再高些,就真的干不了了。”

考虑到山顶的施工难题以及恶劣天气条件,项目部搭建的凉棚,成为了施工人员解暑的“缓冲带”。凉棚里备有茶水和一些防暑急救物资,让施工人员在工作期间也能补充体力。虽然有了这样一个四面通风的凉棚,但是温度依旧无法下降。热风将凉水吹热,想要凉快下的施工人员,也只能喝点儿“温水”来解渴了。

“怎么北方的天气比南方的天气还要热?”休息间隙,项目负责人郁冬一边拿着毛巾擦拭汗水,一边问。为了按照里程碑节点,完成12标段的施工任务,他已经好几个月没回上海了。他和项目部其他同事坚持每天在现场参与工作,时刻关注施工人员的身体及精神状态。为了解决“温水”问题,他们每天都带着冰水前往各个工地,用冰水为饮用水降温。

天黑下班后,当施工人员结束一天工作的时候,项目经理会和项目部管理人员在帐篷里开班后总结会,避开了炎炎烈日,大家的心情也是格外舒畅。满脸的石粉加上被汗水冲刷过后脸上的皱纹和沟壑,像极了唱戏的演员。(作者:孙刘清 郭健)

原标题:烈日炎炎汗如雨 错时施工保安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