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了4年的核电产业终于迎来了爆发期。6月10日,募资规模达160亿元的中国核电上市,连续11个涨停让这幕大戏进入了高潮。但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却很淡定。早在去年3月份,孙勤面对权威媒体时就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来形容彼时核电业的境况。惊蛰之后春天就来了。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6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市场 > 正文

核电产业园借政策东风疾进

2015-07-07 08:59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低迷了4年的核电产业终于迎来了爆发期。6月10日,募资规模达160亿元的中国核电上市,连续11个涨停让这幕大戏进入了高潮。

但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却很淡定。早在去年3月份,孙勤面对权威媒体时就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来形容彼时核电业的境况。惊蛰之后春天就来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2850万千瓦,在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今年年内将有8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成为投入商业运行核电机组最多的一年。随着核电项目的重启,核电产业园也随之兴起。

核电产业蓬勃发展

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政府停止了对新增核电项目的审批,就此中国核电业进入了四年低谷期。

这四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项目开工,国内核电产业面临了巨大压力,尤其对装备制造和配套产业而言,产能无法释放。相应地,国内的核电产业园也集体呈现出“低调”状态。

然而目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今年两会后,国内核电产业一扫“低调”状态,在过去几个月中,产业领域动作频现:3月29日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

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

5、6月份以来,多家部委又密集调研了国内核电项目与企业……

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布、中国核能大会召开、三代核电技术突破、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等一系列利好下,我国核电产业受到密切关注。

好消息远不止如此。

日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在第十一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表示,预期今年国内还会有4—6台机组得到核准,4—6台机组投入运行。到今年年底,运行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0GW,核电发电量将进入世界前三位。

“按照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核电在运在建总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这意味着2020年之前,还要新建3500万千瓦,平均每年开工5—6台机组,新增投资约5000多亿元人民币。”徐玉明指出,“以华龙一号、AP1000、CAP14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将成为中国未来核电规模化发展的主流。”

除了政策的支持,国内核电关键技术的突破也成为主要助力。

2012年国务院发文宣布核电重启,但此后核电发展速度大大低于预期,出现2014年无新机组开工的全年断档情况,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包括主泵在内的AP1000关键设备研发不顺利,多次出现叶轮、推力盘等方面的问题,随着AP1000这项核电关键技术突破,为后续项目批量上马扫清了障碍。

产业园区兴起

随着国内核电项目重启,江苏、上海等地的产业园区发展开始重新回到轨道。

据了解,除了南京滨江核电装备科技产业园,江苏靖江市的核电配套企业群目前也已初步形成。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靖江市经信委等部门获悉,靖江市目前已有生产核级泵、核级阀门、核管道、核电站用特种门、核级压力容器、核级低压开关柜等产品的核电配套企业10多家,初步形成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核电配套装备产业集群。2014年主要涉核企业核电产品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1.3%。

而上海,目前正积极发展核电服务新业态,其目标很清晰:打造面向国内外市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核电创新产业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现有上百家企事业单位从事核电研发、设计、科研、设备制造和相关服务以及上海电气(11.69, 0.29, 2.54%)临港重装备制造基地、闵行热加工基地、宝钢核电材料基地三大核电产业基地。从2007年至今,已累计承接核电装备订单近750亿元,开展核电科研项目90多项,总投入达93.5亿元;累计获授权的发明专利412项,建立了一支近2万人的核电人才队伍。

而位于浙江海盐的中国核电城和山东烟台的核电装备产业园区,早在几年前就已崭露头角。

尤其中国核电城,在企业规模、数量和园区发展规划等各方面,走在国内前列。据了解,中国核电城内目前有76家核电关联企业,实施抱团和错位发展。

对于全国兴起的建立核电产业园的浪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教授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核电的快速发展将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沿海到内陆新格局

尽管各地核电产业园发展的侧重有所不同,但是我国核电产业集群式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呈现出以浙江、广东为龙头,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西部地区推进的新格局。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入门”较早,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成熟园区,海盐和烟台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些较早发展起来的核电产业园在抢占了市场先机的同时,也为其他省市发展核电关联产业提供着经验借鉴”。

目前,国内核电产业园区建设中地方政府是主要推动者。沿海各地的产业园区基本都以所在地的核电项目为依托,通过招商方式引进装备制造和材料生产等企业,既可以解决设备材料的运输成本高问题,又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以海阳核电园为例,据园区内一家制造企业的吕姓工作人员回忆,2012年他路过这里时,路边停得大多是些自行车、摩托车,但今年情况就大不相同,“连轿车都没地方停了”。

随着落户海阳核电园的企业日益增多、落户企业的效益逐步提升,园区内车辆繁荣成为整个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园区,各地政府都在尽可能地为其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中国核电城建设办公室主任徐浏华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生存在核电产业链巨大的市场空间之中,要把被动地“依托核电、发展海盐”转变为主动地“接轨核电、发展海盐”,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性,从以往简单“要钱”这一竭泽而渔的方式全方位转变为要“产业”。

此外,烟台市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核电产业的发展。如在园区规划、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审批、土地指标、规费减免、对外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吸引国内央企、高校院所等高端项目入园发展等。

原标题:核电产业园借政策东风疾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