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以下为通知全文:渝府办发〔2015〕5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政策 > 正文

重庆:发展燃煤电厂和大中型工业装置脱硫、脱硝等高效深度治理成套装置(全文)

2015-06-23 09:17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2015—2020年)的通知,以下为通知全文:

渝府办发〔2015〕50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4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环保产业涉及环保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环保产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服务业等,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顺应世界经济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必然选择,对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大力推动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成国家重要环保产业基地,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以重大环保工程为依托,培育一批成套技术设备龙头企业,不断拓展优势环保领域;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突破一批环保关键和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以开放引资为抓手,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重大项目,不断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以政策扶持和要素供应为保障,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链条完备、布局合理的环保产业发展格局。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环保产业;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价格、财税、金融、用地等促进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为环保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龙头引领和集群发展相结合。坚持垂直整合的集群发展模式,在优势行业和领域形成以掌握关键技术的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社会化服务综合保障的产业体系。

培育扶持和开放引资相结合。立足现有优势,着力支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一批重大环保工程,引进一批精、尖、优的大企业集团和大项目落地。 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相结合。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面向全球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分类指导和集聚发展相结合。根据各区县(自治县)发展基础和产业定位,分类指导、科学布局,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重点园区和基地集中,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

(三)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市环保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670亿元。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大型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百亿元级工业园区,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到2020年,全市环保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300亿元。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和超过五十亿元的骨干企业,一批技术装备(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完整的七大环保产业集群,环保服务业全面发展,建成国家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

二、主要任务

(一)扶持三大领域环保龙头企业。

1.环保综合服务领域。支持市水务资产公司、康达国际环保公司等企业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总承包和特许经营,支持重庆泰克环保工程设备公司、重庆三众环保工程技术公司等工业废水治理运营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中电投远达环保集团等企业开展烟气脱硫脱硝总承包、特许经营和核电环保服务。支持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开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总承包和特许经营、重庆德兆环保工程公司开展城镇垃圾综合处理、市环卫集团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和中转体系。支持中天环保产业集团等企业开展危化物品处理综合服务。支持重庆德润环境公司、重庆立洋绿色产业发展公司等企业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咨询设计和总承包。支持重庆市再生资源集团、重庆市再生资源物流公司、重庆市绿色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公司等企业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支持重庆中钢投资集团建设再生资源交易电子商务平台。

2.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支持重庆新格有色金属公司、重庆剑涛铝业公司、重庆顺博铝合金股份公司等企业发展再生铝和铝合金产业。鼓励重庆机电集团、重庆松德铜业公司等企业发展再生铜产业。推动重庆钢铁集团、重庆足航金属集团等企业发展再生钢产业,延伸发展特种钢产品产业。支持重庆春兴再生资源公司、重庆得鸿再生资源公司等企业发展再生铅产业。依托重庆市中天电子废弃物处理公司发展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产业。鼓励重庆超科实业发展公司、双钱集团(重庆)轮胎公司、重庆绿科开投橡胶科技公司等企业发展废旧轮胎翻修再制造及高附加值再生橡胶综合利用产业。支持玖龙纸业(重庆)公司、重庆理文造纸公司等再生纸企业就地发展,延伸再生纸利用下游产业链。支持重庆建工控股公司等企业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及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发展绿色低碳建材产业。鼓励重庆机床集团、重庆大江工业公司等企业发展机床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

3.环保技术装备领域。支持康达国际环保公司等企业研发生产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内河船舶污水处理装置技术和成套设备,支持重庆通用工业集团发展高速离心式鼓风机、低真空机械蒸汽压缩水处理设备,支持重庆市排水公司等企业制造污水处理厂曝气鼓风机等关键设备,支持重庆泰克环保工程设备公司等企业发展化工、医药等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支持重庆海特环保集团等企业发展汽车、摩托车尾气三元催化剂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支持重庆渝江机械设备公司等企业加快布袋除尘、电除尘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支持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推进垃圾焚烧炉关键设备国产化,支持重庆耐德工业股份公司、市环卫集团等企业发展垃圾中转站压缩机、生活垃圾专用车、餐厨垃圾专用车等相关垃圾收运中转设备制造产业,支持中天环保产业集团发展危化废弃物焚烧炉制造产业。扶持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公司等企业发展大气污染物和环境水质在线分析仪器及成套系统、环境监测及实验室监测仪器。

(二)培育七大环保产业集群。

1.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产业集群。围绕技术研发—系统设计—零部件制造—成套装备总装(产品集成)主导产业,构建生活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工业废水治理产业链。发展高效低耗智能化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带动鼓风机、搅拌机、曝气机、水泵、滗水器、污水处理自控设备等装备生产。积极研发和引进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以及城市水体持续修复、页岩气开采废水处理、排水管网智能诊断和修复等技术装备。加快发展污泥干化、焚烧等成套处理处置设备,带动刮泥、吸泥、高效能脱水机、压滤机等配套设备制造。发展工业废水处理成套设备,带动絮凝反应器、厌氧复合反应器等配套设备生产。大力引进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微气泡纯氧曝气、重金属超磁分离一体化、膜法重金属脱除等技术装备。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产业主要布局在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等地。

2.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品)产业集群。围绕技术(产品)研发—成套装置(药剂试剂)主导产业,构建烟气治理、尾气治理、废气恶臭治理产业链。发展燃煤电厂和大中型工业装置脱硫、脱硝、脱汞、除尘高效深度治理成套装置,扩大脱硝催化剂产能。

加快研发和引进SNCR法脱硝、脱硫脱硝设施分散控制系统(DCS)、烟气脱硫除雾器、高效除尘器、燃煤电厂PM2.5预荷电及低温微颗粒控制等技术装备。支持超支抗氧化PPS除尘短纤维、袋式除尘器专用PTFE滤材、袋式除尘器用大口径—高压电磁脉冲阀、高温烟尘过滤袋等产品研发生产。发展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及产品,加快研发内河船舶柴油机、重型柴油车以及非道路机动车等尾气净化技术装备。发展适用于南方高湿度环境的工业有机废气(VOCs)、恶臭治理技术集成装备及餐饮油烟净化装置。研发和引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品)产业主要布局在两江新区、渝北空港园区等地。

3.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理设备产业集群。围绕垃圾收集—分选—压缩中转—处理处置流程,构建生活垃圾收运设备、生活垃圾处理成套装备、危险废物处置设备产业链。加快研发垃圾智能分选及综合利用装备,推动垃圾收运、中转和压缩成套设备规模化生产,带动相关零部件加工装配。推动垃圾焚烧成套装备规模化生产,带动焚烧尾气净化、飞灰稳定化处理等技术装置生产。推动垃圾渗滤液处理膜等技术研发及设备产品制造。推广移动式医疗废物高温蒸煮等技术装置。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理设备产业主要布局在大渡口建桥园区、巴南园区等地。

4.环境仪器仪表及环境修复产业集群。环境仪器仪表产业重点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及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物等高灵敏度连续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快速准确便携或车载式应急环境监测设备,大型实验室环境分析仪器仪表;加快光谱、质谱、色谱、离子迁移谱、电化学分析技术设备等环境监测传感网络系统、污染治理系统,以及运营维护服务与远程诊断管理系统等技术设备研发制造和工程应用。环境修复产业加快研发和引进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放射源及高污染企业搬迁或关停遗留场址等污染土壤及水环境修复技术与设备。环境仪器仪表及环境修复产业主要布局在两江新区、大渡口建桥园区等地。

5.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围绕资源回收—分选拆解—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构建产业链。再生钢铁产业要依托现有废钢回收和汽车拆解企业,集中生产再生钢,延伸发展法兰盘、H型钢等特种钢;研发和引进剪切机、抓钢机和防辐射、自动化检测、超宽履带输送、预碾压、磁力分选等设备。再生铝产业要扩大铝制品和铝合金产能,延伸汽摩发动机气缸和泵壳、五金压铸件、小家电等用铝及精深加工产业。再生铜产业要引进大型电解铜生产企业,发展铜板、铜棒、铜粉、铜管等初加工产品,延伸漆包线、铜阀门、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材料等精深加工产业。再生铅产业要在现有产能基础上,重点向铅酸蓄电池等下游产业延伸。研发和引进废有色金属机械化拆解预处理、废电线电缆自动筛选分离处理等设备。再生纸产业要依托现有龙头企业扩大产能,发展牛皮箱纸板、瓦楞纸板、纸箱和包装纸袋等下游产业。废旧轮胎及废橡胶综合利用产业要依托大型轮胎生产企业和专业化公司,发展高附加值再生橡胶和轮胎翻修产业,同步发展轨道交通轮胎翻修、废橡胶热裂解制油和废橡胶再利用产业;研发和引进废旧轮胎回收精细胶粉全自动、硫化胶粉常压连续脱硫等设备。废旧塑料综合利用产业要规模化发展,延伸汽车、家电、电子电气等配套改性塑料产业;研发和引进废旧塑料破碎分选改性造粒、废塑料自动识别及分选技术。完善废塑料瓶回收体系,重点发展再生瓶级聚酯切片。推进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提纯还原稀有贵重金属;研发和引进废冰箱整体拆解与多组份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废印制电路板粉碎分离回收等设备。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主要布局在永川—双桥、綦江—万盛、长寿—涪陵、万州—梁平四大区域,兼顾现有企业优化发展。

6.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围绕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构建产业链。推进电力行业粉煤灰、脱硫石膏等综合利用,冶金行业炉渣、含铁尘泥、铝灰等综合利用,化工行业磷石膏、电石渣等综合利用,建材行业废复合材料、废玻璃、废玻纤、废陶瓷、废碎料及石粉等综合利用,轻工行业废旧纺织品、食品加工副产物等综合利用。研发和引进煤矸石生产超细纤维等高值化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及成套装备、大宗固体废弃物破碎和筛分装备、工业固体废弃物衍生燃料技术及制造设备。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场,开发建筑垃圾分选、再生混凝土及制品等技术设备。加快建设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支持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制备沼气发电,精制天然气、生物柴油、化工制品和高效有机肥等,推进餐厨垃圾密闭化、专业化收运、分离、除渣制浆、低能耗高效灭菌和废油高效回收利用装备制造。依托特色农业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养殖废物发酵制饲料、沼气和高效有机肥,发展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柴生产代木板材,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围绕产生地就近布局。

7.再制造产业集群。围绕旧产品回收—分选拆解—再制造产品构建产业链,规范废旧工程机械、机床、模具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开展汽车零部件和工程机械、工业机电设备、机床、模具等再制造试点。研发和引进旧件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无损拆解、高效环保清洗及预处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制造。再制造产业主要布局在江北港城园区、巴南园区等地。

专栏:七大环保产业集群

1.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产业集群。

膜处理技术、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等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鼓风机、搅拌机、曝气机、脱氮除磷、膜过滤器等关键零部件—高效低耗智能化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微生物絮凝剂提取技术、隔膜快速压滤技术等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刮泥、吸泥和高效能脱水机、压滤机等配套设备—污泥干化、焚烧等成套处理处置设备。

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微气泡纯氧曝气、重金属超磁分离一体化、膜法重金属脱除等技术—絮凝反应器、厌氧复合反应器等配套设备—工业废水处理成套装备。

2.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品)产业集群。

SNCR法脱销、高效电袋复合除尘技术、脱硫脱硝及烟气净化处理技术—高效过滤材料、吸附和催化降解材料等药剂—燃煤电厂和大中型工业装置脱硫、脱硝、脱汞、除尘高效深度治理成套装置。

高精度SCR尿素喷射技术、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柴油颗粒捕捉器、三元催化剂—柴油内燃机、机动车等尾气净化成套装置。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恶臭治理等技术—除臭剂—工业有机气体(VOCs)、恶臭治理技术集成装备、餐饮油烟净化装置。

3.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理设备产业集群。

垃圾智能化分选等生活垃圾收运技术—压缩机、运输装备关键部件—生活垃圾收运、中转和压缩成套设备。

多列炉排同步控制系统、垃圾均匀燃烧技术等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焚烧烟气净化、飞灰稳定化处理等设备—垃圾焚烧及烟气处理成套设备。 医疗废物高温蒸煮技术、危险废物焚烧技术等—移动式医疗废物高温蒸汽灭菌设备、危险废弃物焚烧处置成套设备。

4.环境仪器仪表及环境修复产业集群。

高精度在线连续监测技术、标准小流量采样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等—光度计、采样器、传感器、检测器—高灵敏度连续在线监测仪器、快速准确便携式或车载式应急环境监测设备以及大型实验室通用和环境专用分析仪器仪表。

环境监测传感网络系统、污染治理系统以及运营维护服务与远程诊断管理系统等技术—系统设备。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地下水抽取和地面处理技术等—重金属搜捕剂、脱色剂等环境治理及修复产品药剂—土壤污染原位和异位修复设备、水环境修复技术设备。

5.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废钢回收—破碎、拆分—熔炼—法兰盘、H型钢、不锈钢等再生钢、特种钢产品。

废铝回收—拆解分选—熔炼—再生铝锭、铝板、铝带、铝材铝合金件—发动机气缸、泵壳等汽摩、五金压铸件及用铝小家电等产品。

废杂铜回收—分选—电解—铜管、铜线、铜棒等初加工铜制品—漆包线、铜阀门、水表、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材料等电力、五金、机械、电子等精深加工用铜产品。

废铅回收—再生粗铅块—高纯度铅—铅酸蓄电池等。

废旧纸张回收—初制再生纸—牛皮箱纸板、瓦楞纸板—纸箱、包装纸袋等。

废旧轮胎、废橡胶回收—胶粉(翻修轮胎)—再生橡胶、裂解制油等。

废旧塑料回收—分选、破碎—塑料颗粒—初级塑料制品—汽车、家电、电子电气等配套改性塑料。

废塑料瓶回收—粉碎、熔化—再生瓶级聚酯、薄膜。

废旧电器电子回收—拆解、分选—稀贵金属—高附加值精深加工。

6.固体废弃物利用产业集群。

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废渣、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再生砖、无水石膏、再生混凝

土等建材、路面材料。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等—建材。

餐厨垃圾统一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处理—分类—发酵制备沼气发电、精制天然气、生物柴油、化工制品和高效有机肥。 特色农林废弃物收集—分选处理及分类利用—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代木板材等产品及综合利用。

7.再制造产业集群。

废旧汽车、工程机械及机床回收—破碎、拆解处理—无损检测、寿命评估—再制造成形与加工。

(三)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产业。

1.环保交易服务。2015年重点推进排污权(污水、废气、垃圾)有偿使用和交易,并逐步扩大交易范围和规模,争取建立国家级排污权交易中心,利用市场机制和改革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争取纳入国家级区域性交易中心。发挥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的金融功能,有序发展环境(碳)金融。规范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做大再生资源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再生资源实物交割仓库和交易市场。

2.管理咨询服务。完善消费品和污染治理产品环保性能认证社会化服务,引导发展再制造产品性能评价、质量检测和产品认证服务,开展低碳标志产品及环境管理认证、碳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碳排放核查社会化服务。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校加强环保产业技术研发,建立示范工程和产业化推广机制。鼓励社会监测机构面向政府、企业及个人提供环境监测与检测服务。探索建立第三方环境风险损害评估。积极发展环境审计、清洁审查审核等第三方审核评价服务。培育专业咨询服务、环境教育普及与培训服务。开展环境监理试点,培育发展第三方环境监理服务机构。

3.环保运营服务。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培育一批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大型综合环保服务企业及若干专业运营公司。发展污染土壤及水环境修复服务业。支持专业化公司利用表面修复、激光等技术为工矿企业设备的高值易损部件提供个性化再制造服务,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环保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外环保服务企业合作。 环保服务产业主要依托都市功能核心区和北部新区打造总部经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推进环保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采用特许经营和公私合营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加快环境收费价格改革,逐步将污泥处理成本纳入污水处理费,完善对自备水源用户征收污水处理费制度。加快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探索建立再生资源押金—退款制度。支持行业协会建立环保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发挥“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和长江经济带节点的物流优势,争取国家支持重庆设立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区、实行进口固体废物转关和第七类废旧金属“圈区管理”。

支持大型企业通过自建或合作等方式,建立一批国家级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公共技术平台。支持环保产业上下游之间通过产业联盟、联合投资等,合作共建共性技术研究机构。鼓励构建一批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研发成果直接向产品转化。鼓励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落实国家进口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环保装备技术,实现国内首台(套)生产;争取国家相关补助资金支持首台(套)装备产品示范应用,政府性投资项目优先采购首台(套)装备产品。统筹协调财政性资金投入,注重“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产业化”全过程扶持。支持公益性和公共性环保机构、环保行业协会能力建设。

(二)强化生产要素保障。

支持将具备建设条件的重点储备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库,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环保技术装备(产品)项目用地出让金按照《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有关规定执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抵(质)押贷款,支持环保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票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进入环保产业。探索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电价支持政策,鼓励开展大用户直供电。对重大环保产业项目,视情况实行人才培训政府补贴和人事管理外包服务,引进高端人才按《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享受有关政策。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建设,建设物流、贸易、海关、检验检疫等生产性服务体系,推行“一站式”服务或一条龙代理服务。

(三)加强财税政策引导。

统筹协调国家和市级环保资金,建立环保产业发展股权投资专项基金,重点投入环保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工程。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资金补助政策。全面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渝府发〔2014〕58号)有关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将全市先进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纳入国家推广目录。

(四)培育规范市场秩序。

依法依规将获得环保标志和低碳认证的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清单。鼓励公众购买环保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购买纳入国家《节能环保汽车推广目录》的汽车享受财政补贴政策。建立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产品标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制订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环保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大环保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强环保工程设计、监理和环保产品标准化与质量监督管理。严格环保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五)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围绕环保产业重点项目库和目标企业库组建招商团队、确定招商任务、开展招商宣传、组织招商活动、推动项目对接与洽谈,及时协调解决招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各功能区产业定位,结合各区县(自治县)实际,依托各级各类招商平台,采用龙头企业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资源配置招商、海外并购招商、增资扩产招商等方式,积极吸引环保企业和项目集聚发展。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细化措施,加强对全市环保产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环保局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总结评估。

附件:重庆市环保产业重点项目表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

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4月7日印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