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考察。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考察时,李克强表示:你们为我撑腰,我去国际舞台为你们扬名。华龙一号扬名中国制造核电走出去再获政策东风中核集团6月16日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面向全球组织召开华龙一号技术推介会,推介中国先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市场 > 正文

华龙一号扬名中国制造 核电走出去再获政策东风

2015-06-18 09:45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作者: 筱阳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考察。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考察时,李克强表示:“你们为我撑腰,我去国际舞台为你们扬名。”

    华龙一号扬名中国制造 核电走出去再获政策东风

中核集团6月16日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面向全球组织召开“华龙一号”技术推介会,推介中国先进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技术,以及中国装备制造能力和融资优势,并向全球提供核电一体化方案,推进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开启中国核电“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布局。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俞培根表示,“华龙一号”成功落地,标志着中国步入了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国家的第一阵营。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中国目前在建核电站数量占全世界的40.5%。2015年,中国将有6至8台核电机组开建,8台机组有望实现商运。

世界核协会点赞“华龙一号”

“今后,不仅要在国内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还要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或已成为李克强总理继向国外大力推介中国高铁后,给自己定下的另一符合他“超级推销员”角色的重任。6月16日,在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的第二天,中核集团在福建福清面向全球推介了“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来自沙特、苏丹、阿尔及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和世界核协会(WNA)的代表,国内政府机构与核能相关单位,以及中国核能设备制造、建造商、金融机构等共近200人出席。

作为受邀代表之一,世界核协会中国区主任傅默然(FrancoisMorin)表示,西方媒体不久前载文认为,中国核电的发展速度目前过快,“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这种速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法国有过。从投资和功能上来说,中国的核电建设都没有问题。所以,中国的速度没有过快。”

“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在我国几十年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合作研发的自主创新成果。据介绍,“华龙一号”的安全指标和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国际上对于三代核电技术的要求。

“华龙最大的机会还是在中国国内,但这并不说明就不需要在国外同时寻求机会。”傅默然说,从价格方面中国应该有优势,从安全方面也应该是没有问题。中国的核电水平已经很好很高了,但是中国的经验还不够。因为中国核电的历史虽然不算短,但核电站的数量不多,“两者相乘就是经验,这是个需要逐步积累的过程。”

根据WNA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电市场的总额是1.2万亿美元,其中,各国核电公司可进入的他国市场约为5000亿美元。傅默然指出,也要看到核电站设备的市场,这是马上就可以进入的,可以促进中国参与全球核电的竞争。如果双方有合作基础的话,就可以缩短整个技术项目的出口周期。

肩负走出国门重任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早已是李克强总理推销单上的主打产品之一。无论是在达沃斯论坛,还是到各国访问,中国核电俨然成了中国的外交名片。

据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介绍,“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是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在中国几十年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合作研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

俗话说“好货不愁卖”,但在讲究抢占国际标准市场的今天,“好货”也要合标才能好卖。6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期间,尤其关心中国企业联合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堆芯是否使用同一标准。

据邢继介绍,“华龙一号”的安全指标和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国际上对于三代核电技术的要求。“核电不光要在国内发展,还要走出去,要形成统一标准,五个指头要攥成拳,与欧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李克强说。

中国智密区研究所副所长王长信介绍,我国核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AP1400技术非常安全,而第四代核电技术也已经进入安装运行阶段,这给核电出海打下了基础。

今年2月,中国和阿根廷签订了《关于合作在阿根廷建设重水堆核电站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口拉丁美洲,这也是第一台“走出去”的中国重水堆。

据了解,中核已经与包括英国、巴西在内的多国达成合作共识,并于今年5月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巴西核电公司签订全面核能合作谅解备忘录。

世界核电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新增160台核电机组,由此带来的新增投资将达到1600亿美元,这无疑给中国核电“走出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020年前海外开工6—8台机组

与此同时,国内核电市场不断升温之际,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步伐也在速。

“目前国际核电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像俄罗斯,总统、总理都在推销。核电出口不是简单的技术出口,技术、融资、整个核电设备情况,是一个综合体。”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核动力事业部主任李晓明16日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指出,华龙一号将成为中国核电出海的关键性棋子,“国家层面对不同机型有初步的区域划分。但国务院开会定的出口主力,首推是华龙一号。”

于是,在国内成功落地之后,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加速其国际化布局。6月16日,就在李克强总理为华龙一号出海打气的第二天,作为中国核能行业航母、华龙一号总设计方之一的中核集团在全球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所在地——福建福清对多国组织推介华龙一号技术,打出了包括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融资优势在内的组合拳。

通常来说,在核电站固定资产投资中,核电设备投资占了40%-50%,是核电投资的最主要环节。因此,中国核电出口,将对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拉动作用。

“华龙一号主要的设备,不管是机械还是电仪,都主要是国内制造的。特别是现在几大制造商,东方、哈电、上海电气、一重、二重,都承担我们的重大设备。华龙一号前两台机组的国产化率差不多在85%左右,我们力争以后批量化建设的机组,国产化率达到90%甚至95%。所以你可以从中看出来对装备业的拉动作用。”李晓明介绍说,核电出口对设备产业链的拉动不可小觑。粗略估计,以每台华龙一号机组造价约300亿人民币计算,每出口一台华龙一号,将带动约70亿元核电装备走出去。

来自中国机械行业联合会的数据则更为乐观。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处长孟彦辉在推介会上称,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核电装备生产能力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具备每年生产约15套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能力,成为国际上拥有最大产能的国家。孟彦辉对此解释道,15套的数字与俞培根介绍的8—10套并不矛盾,这是一个产能的概念。“比如说给了我们足够的订单,我们会发挥最大的能力把这个潜能发挥出来,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是一个生产能力的概念。”

原标题:华龙一号扬名中国制造 核电走出去再获政策东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