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人员而言,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恐怕是降薪了——
今年以来,中国能源企业普遍降薪的消息不断传出:前有中国神华,后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也开始根据效益情况对员工绩效奖金进行月度动态考核,按企业经营效益对职工绩效奖金进行动态调整。
我没有穷尽搜索,但估计降薪或者变相降薪的中国能源企业,绝不会止于此3家。
薪酬与绩效挂钩,效益下降的央企工资总额必须下降,这已经成为国家对于央企的要求。
而近日BP发布的“2015世界能源统计年鉴”透露出的信息表明,中国能源企业,尤其是国有能源公司,或将有一个持续降薪的过程。
这份报告显示出的一个重要数据,就是2014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明显放缓,仅增长了0.9%,创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的新低。
消费放缓,说白了,也意味着很多能源产品卖不出去,没有市场。对于能源公司而言,更少的能源消费,则意味着收入的下降。尤其是去年以来原油价格从每桶100美元以上跌至两位数,价格几乎腰斩,更是令油气公司利润大幅下滑。
面对收入减少利润下滑,国外的能源公司通常的应对手法,必包括裁员。有消息称,至今全球石油业裁员人数已超10万,这里面包括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包括法国的道达尔,包括世界第四大油田服务企业威德福国际,也包括发布这份“世界能源统计报告”的英国石油公司BP。
中国的能源公司,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其员工中有不少人端的都是铁饭碗,裁减不易,但是面对企业效益下降,降薪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何以说中国能源企业的员工可能要面临持续降薪这种不得已的窘境?
这还是BP报告透露的玄机。报告说,中国虽然创下了一次能源消费连续14年增长的记录,但是2014年的增速(+2.6%),已然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值。
道理还是那个道理:天然气等等等等能源产品是好东西,但是不把它消耗掉,能源公司就赚不到钱。
我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突然增加。一个原因,是整个世界还在从2007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中慢慢缓神,中国也不例外。经济增长缓慢,就意味着能源消费不会激增。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正在转变发展方式,即便GDP增加了,单位能耗也要下降。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中国的能源公司,还有很长一段艰苦日子要过。这不仅仅存在于煤炭、油气公司——价格跳水让这些企业的员工无法不湿鞋——也可能存在于电网等企业:中国正在推进能源改革,这些企业的垄断红利,恐怕也越来越少了。
最近看到媒体上有某电网公司一员工所写之信,大意说,原来收入不错,他可以半夜起来就干活,手机24小时待命。现在又苦又累又降薪,那索性该关机关机,该玩就玩去。此信真伪莫辨,若果为真,我的建议是:不要降薪了,直接裁员。
原标题:【另一面】能源消费低迷,能源企业或将持续降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