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5”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国网上海电力自主开发建设的电能绿色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可全景展示上海地区涉网电厂环保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涉网电厂脱硫、脱销、烟尘排放、煤耗等环保关键指标数据情况,对涉网机组电力品质的“绿色性”进行在线监测、分析与评价,实现上海地区上网电量的全过程绿色评估。
“事实上,一台机组发出来的电是否绿色,不仅取决于燃煤利用率和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的污染物排放量,还要考虑每个电厂对水、空气、土壤等资源的依赖程度,对排放产物的再回收利用率,以及对周边居民环境的影响程度等,这是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全国环保标准委员会委员、国网上海电科院电源技术中心环保资深工程师吕敬友如是说。
2015年初,为了更全面、科学的对涉网电厂上网电量进行绿色管理,国网上海电科院与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启动了上海地区火电机组绿色评价研究项目,建立一套适应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政府及行业都认可的电能绿色评价体系成为该项目的核心任务。
“通过综合考虑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因素,开展绿色评价指标设计与计量权重的设置,将NOX、SO2、烟尘、煤耗等环保的专业问题转化为人人都能看得懂的绿色指数,就像我们每天都关注的PM2.5指数那样一目了然。”老专家吕敬友从事环保专业近三十年,临近退休依然奋战在环保一线,“我们可以通过绿色评价指数,对上网电厂的电能生产状态进行定量的评价和区分,不仅将大大提升电网节能调度的管理效率,为政府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将为千万上海市民监督与推动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创造广阔的舞台”。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建立以“绿色化”为主导理念的发展路线,已成为上海电网建设的主旋律。2014年,国网上海电力利用电能绿色管理平台的基础数据监测,加紧督促涉网电厂按照国家最新标准开展锅炉、脱硫脱销设备的环保节能改造,开展绿色节能调度,实施高效机组替代低效机组,2014年累计节能置换电量10.67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6万吨。
原标题:国网上海电力电能绿色管理平台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