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司完成了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平台2.0的部署。这一平台的上线,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业务场景的创新融合提供了标准化技术底座,为电力系统装上了“最强大脑”。
此次上线的人工智能平台2.0,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构建电力知识记忆理解、业务逻辑推理、内容辅助生成及多模态融合分析四大核心能力。通过模块化训练组件与全流程自动化机制,实现通用大模型向电力领域的高效转化。目前,人工智能平台2.0已全面赋能公司业务,覆盖电网规划、运行、设备管理、作业管控、客户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多个场景,通过这些“AI+业务”场景落地,大幅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业务的影响,为基层员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数智化工作体验。
在青浦公司外青松公路营业厅里,客户经理通过营销专业知识库的智能问答界面,输入“10千伏光伏并网申请材料清单”查询指令,系统即刻调用技术规范、业务流程,3秒内生成包含申请要件、办理流程、常见驳回原因的定制化清单。“现在遇到新能源接入等复杂咨询,系统能自动关联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大大减少了现场解答的人力成本。”客户经理指着屏幕上实时跳转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知识图谱说道。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构建的电力营销知识专家系统,融合了问答、阅读理解等多种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可以实现便捷的专业知识答疑、快捷全面的知识检索和智能化的业务培训,真正做到7*24h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服务。
在项目管控与监测领域,光明大模型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应用于项目计划执行、建设过程管控、数据要素管理、运行智能分析等场景中,可以全面提升一线工作效率。信通公司相关人员现场演示了平台应用:“过去监测指标派发异常工单需要人工诊断,现在接入光明大模型后,可以通过数据链路追踪和业务逻辑拆解自动生成诊断建议,助力问题快速闭环,相应效率提升50%,工单处理周期缩短55%,数据合规率提高40个百分点。”
此外,平台打造了全栈式大模型训练体系,创新采用“1+N”生态架构,即1个中枢平台对接N个业务系统,支持通用大模型向电力领域的高效转化和行业模型的精准调优。通过模块化训练组件和全流程自动化训练机制,电力专属模型开发周期缩短至传统模式的三分之一,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标准化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