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豫1标段线路与郑西高铁交叉,为了不影响高铁正常运行,来自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的电网建设者需要在深夜的两个多小时内,完成大截面导线跨越高铁的所有作业,这无疑是一场考验。


5月24日0时30分,伴随着中原地区特有的小麦清香,我们来到豫1标段施工现场,远远就能看到一对跨越架耸立在高铁两侧,吉林送变电公司豫1标段施工项目部的建设者正在紧张地忙碌。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和多方协调沟通,豫1标段跨越郑西高铁的施工将在深夜展开。
面对波折耐心等候
刚刚下过一场雨,现场的泥土被雨水淋过后黏性极强,黏在鞋上甩不下来,大多数地方都需要施工人员靠肩扛手抬,才能把施工材料运上去。加之施工期间正值当地油菜籽收割的季节,我们在前往施工项目部的途中看到,本就十分狭窄的村间小路铺满了当地农户晾晒的农作物。
来到跨越施工现场,大功率的照明设备将导线盘和施工设备全部笼罩其中。在明暗光线的对比下,现场作业人员的表情显得格外凝重。尽管已做足了准备,项目部经理王庆国仍在不断地巡视,现场人员和设备早已就位,等待着铁路方面最后的指令。
“因为高铁在白天有班次,铁路方面批准我们在深夜0时30分至3时40分这个时间段进行线路跨越高铁的所有作业,除去之前的准备和作业结束后的收尾,有效的放线时间也就两个小时左右。”在前往工程项目部的路上,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俊凯详细地介绍了导线跨越高铁展放作业的总体情况,“这次的跨越施工原计划是在5月22日开展,项目部前期所有导线、设备、人员都已准备完毕,可是在22日深夜1时左右,我们突然接到了铁路方面的通知,因为铁路班次方面的原因,施工暂停。”
虽然跨越施工暂停,但是所有导线和施工设备都已运抵现场,前期的防护设备、安全设施也已做好,工程没有进行下去,施工人员只能将已做好的准备工作停下,将现场恢复。为确保导线和设备安全,一部分人员留在了施工现场,他们将不分昼夜地守候在这里,直到跨越施工结束。
时间来到5月24日深夜1时,铁路方面终于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准备放线!”随着现场指挥一声令下,张力机的轰鸣声瞬间打破了夜晚的沉静,6套张牵设备同时启动,钢丝绳牵引着6相1250平方毫米导线从张力场缓缓向牵引场方向展放。
部署周密终见曙光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直径如成熟的甘蔗般粗细的银色导线宛如一条银龙缓缓上升,现场的施工人员不约而同地望着导线升起的方向。虽然现场有多个专业在同时作业,人员穿梭、设备林立,但因为工作准备充分,人员密切默契,整个现场呈现出一幅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画面。
由于本次展放的是目前国内横截面积最大的1250平方毫米导线,对工程架线工艺、机具选择、施工方案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正常条件下架线施工难度都很大,何况又是夜间施工,非常容易出现人员疲倦、光线不足等威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不利因素。
为满足现场施工的安全技术需求,项目部除了做好常规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还在线路下搭设了一组跨越架,设置封顶网,封顶网采用3根承力索支撑,采取作业前封网、作业后拆网的方式进行跨越施工。在夜间施工期间,项目部设专人负责检查确认照明设备的配备齐全、完好,用电设备也设有专人看护。现场作业负责人统一指挥,各专业分工明确,同时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项目部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疲劳施工。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部经多方沟通,由铁路工务段、电务段、车务段等部门及工程监理部、施工项目部组成应急领导小组,确保施工期间的沟通顺畅。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在现场施工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一条银龙渐渐腾空。从深夜1时到3时,施工人员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施工方案,在两个小时里圆满完成了本次跨越放线任务,他们疲惫的脸上绽放出自豪的笑容。
随着放线任务的结束,施工人员按照计划陆续撤离施工现场,项目部总工程师王超作为现场的总指挥一直等到最后。待指挥所有人员都安全离开后,他才满脸疲惫地转身离开。当我们问起他的感受时,这位一身工装的年轻人笑着说:“送变电虽然干活辛苦,但是锻炼人,而且挺有成就感,你看像这样的工程干完后,我们项目部的人今后路过这里就可以指着线路说,‘这是我干的活!’”
回去的路上,天已破晓,伴随从东方渐渐亮起的阳光,泛金的铁塔托举着银龙般绵延的导线,消失在天地交汇的远方。
【工程名片】
施工项目:灵绍特高压工程豫1标段
施工地点:河南省西部,途经11个乡镇
施工概况:线路长95.99千米,共建铁塔179基,需要跨越多条铁路和高压线路。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道路不便,线路两侧地貌复杂、气候条件恶劣。
原标题:两小时夜战跨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