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参加了第11 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并且调研了几家风电企业。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纪要。
未来中国三代核电站国产化程度较高,国内制造商有望受益。华龙一号(第一批国产率为85%,大规模生产后国产率至少为90%)、CAP1400(国产率至少85%)以及AP1000(当前国产率为20~30%,在7~8 个机组后国产率有望达到85%)有望给国内领先制造商带来巨大市场。
“一带一路”有望促进核电出口。中国核电技术出口在巴基斯坦、英国、阿根廷、埃及以及南非等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正逐渐在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苏丹、约旦、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扩展相关核电合作。每台华龙一号机组的出口将带来相关建设投资为300 亿元,全周期为1000 亿元。
内陆核电有望重启,建设成本与沿海大致相同,内陆核电选址更加严格,并且采取了更多安全改进措施以确保不会发生类似福岛的核事故,其安全性逐步得到认可。
风电利用小时数继续改善,但是限电率略有升高。2015 年1 季度,多数风电企业风能利用率改善(华能新能源同比改善6~7%,大唐新能源同比改善5~6%,龙源电力同比改善1%,华电福新同比持平),华能新能源在4 月上半月发电量甚至同比增长约50%。
不过,大唐新能源和华电福新限电率升高,主要由于吉林、辽宁、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限电现象加剧。而华能新能源(主要因为使用直供电模式来解决限电问题)和龙源电力(风电装机更加分散)限电率基本同比持平。
原标题:核电工业展览会调研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