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施工建设的高峰期,特高压现场进度也是日新月异。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是在建特高压工程中最早开工的,目前该工程线路已陆续进入组塔阶段。本期关注特高压,我们走进该工程建设现场,感受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NewPage$]10标段:华东平原组塔忙关键词:水网地区塔材运

首页 > 输配电 > 输变电工程 > 项目 > 正文

淮上特高压建设日日新(组图)

2015-05-07 09:50 来源:国家电网报 

目前,正值施工建设的高峰期,特高压现场进度也是日新月异。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是在建特高压工程中最早开工的,目前该工程线路已陆续进入组塔阶段。本期关注特高压,我们走进该工程建设现场,感受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10标段:华东平原组塔忙

关键词:水网地区塔材运输

施工单位:陕西送变电公司

施工亮点:船运塔材、机械化施工

4月17日,淮上特高压工程10标段率先通过100%基础中间验收。负责该标段施工任务的陕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成为全线19个标段中完成该项工序的第一名。随后第10标段将全面进入铁塔组立的施工高潮。近日,我们来到这个遍地油菜花盛开的华东大平原,走访这些在密布的河网中间打水仗的西北汉子。

10标段起自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镇,经东台市五烈镇、时堰镇,止于海安县白甸镇附近。线路长度38.55千米,新建铁塔79基。基础均采用灌注桩,铁塔均采用自立式钢管塔,同塔双回设计。

7个施工点同时组塔

项目部设在东台市五烈镇夏柳庄外的公路旁。大门右侧是一间高大宽敞的封闭式厂房,左侧是一座三层的办公楼。与建筑平行的东侧,是开阔的宽阔场坪,有绝缘子成箱整齐码放,有钢管塔材正吊装卸车。看来的确是项目部和材料站合二为一的绝佳场所。

“有7个点在同时组塔。”项目经理任甲东邀请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原来,自春节前,该标段已经部分转序进入铁塔组立阶段。目前在整个标段,已是7个施工点同时展开作业。

“101号塔组立这才第二天,都快吊装横担了。”任甲东指着右侧车窗外说。平坦无边的油菜花当中,很远处是两基正在组立的铁塔,分别是F100号和F101号。

过一座小桥就是F103号塔位,有几十位建设者正在吊装横担。入场的便道两侧,是各种警示牌、张贴栏等安全文明施工设施。工器具室是一顶帐篷,工具架上的工器具标识清楚,摆放有序。让我们有些意外的是,现场也像变电站施工现场一样设有一个休息处——帐篷,桌椅,保温桶,一应俱全。

“使用双平臂抱杆效率当然高了。”在铁塔的中央,是一座类似塔吊的东西,任甲东介绍说。它与常见塔吊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两端分别起吊。抱杆仅自重就达50吨。再看抱杆底部,有专用的垫块密密铺实基础,四角又分别用导链和钢丝绳与铁塔固定。再向上看,每隔七八米左右,又有和铁塔相连的钢索固定,确保了塔吊的垂直、稳固。

配置最强的人员精诚协作

“基础施工你们标段是第一名。”4月17日,在10标段基础中间验收现场业主方代表说。在全线路19个标段里,10标段基础浇制是第一个完成的。

“这个标段是咱公司人员配置最强的项目。”走在通往F75号塔位的油菜花相夹的田间小道上,任甲东自豪地说。针对该项目的高要求,陕西送变电公司也做了充分地策划安排。在一线人员紧张的条件下,给该项目抽调精干人员,实现了技术、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双配置,做到现场每个施工点都有专人负责,项目管控通畅有力。“我们的总工逯也,去年6月1日结婚,6月4日就到了现场,6月18日和我在这儿组织了首基浇制。”任甲东说。

进入G9号塔位要经过很长一段庄稼地,临时道路全部由钢板铺成。“为铺路,仅钢板就用了上万块。”逯也说。这里海拔只有四五米,地下水位很浅,雨水又多,对平均每基450吨混凝土、150吨塔材的运输造成巨大阻碍。考虑到竣工退场后耕田和植被的恢复,以及成本和地域特点等因素,项目部没有采用铺垫沙石的常用方法,而是采用了钢板铺垫。不但承力效果更好,而且对土壤植被影响最小。

“船运塔材是这儿一大特色。”这里河网密布,当地人到田间地头都常是划船。多个塔位根本无路可到。于是在当地人的协助下,船运塔材成为最有效的运输方案。在F85号,我们看到两艘铁船装载着满满的钢管塔材,顺着曲折迂回的田间水道将塔材运到离塔位最近的地方。

6标段:湖区组立钢管塔

关键词:湖区组塔

施工单位:江西送变电公司

施工亮点:双平臂落地抱杆

“保持平衡,对接注意方位!”“收到,明白!”

4月24日9时,在位于江苏金湖县高邮湖区淮上特高压工程6标段DN114号钢管塔组立现场,江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现场施工安全员岑永超,仰着头,睁大眼睛,用对讲机与处在40层楼高的施工队员保持联系。高空中,6名施工人员借助双平臂落地抱杆在对最后一组横担进行组装。

“要把这3吨多重的上路横担与钢管塔上丝毫不差地对接组装好,考验的是上下之间的配合。”岑永超介绍说。DN114号钢管塔是淮上线6标段的一基直线塔,地处高邮湖区,在施工方案设计上,经多方论证采用“围堰垫土”的方案。也就是以塔基的定位点为中心,用湖中的淤泥打成围,抽干围堰内的水,再回填垫土。

据介绍,该钢管塔塔基采用群桩结构,由16根17米深的独立桩组成,共使用商品混凝土645立方米,钢筋75.83吨。

“我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江西送变电公司6标项目部副经理胡佐和直言不讳。尽管他在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7个省架设过14条500千伏的交直流输变电线路,但1000千伏的特高压工程在湖区施工,他还是第一次。

在选择采取何种抱杆组塔时,也有过争论。项目部有人建议采用内悬浮外拉线抱杆,自身重量轻,但湖区作业范围小,四周的拉线无法安装;选取双平臂落地抱杆,土质松软,12块各有400千克重的抱杆平台,好像放在一床棉被上,但无需在向场外打拉线。胡佐和决定采取后一种方式。

安装过程中,他们采纳了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专家意见,在平台下方垫起3块钢板,用于固定和平衡抱杆平台的地锚桩,安装深度是其他地方的4倍,达到4米。组塔时,每增高一层,就用经纬仪对抱杆测量一次,查看四个方向有无偏移,以便及时调整。

9时40分,江西送变电建设公司总工程师胡国飞一行6人,千里突袭,对工地春季安全生产飞行检查。看到场地规范,物品摆放有序,“两票”执行到位,就连钢管塔的四个平台桩均被麻布及木工板二层保护,他们对现场的细节管控给予肯定。

“湖区施工有五怕:怕雨、怕风、怕雾、怕涨水、更怕雷。”项目部安全员游鑫泉解释说,下雨,路面泥泞,运输困难,即使地面铺上钢板,也会打滑;涨水如果淹没平台,则无法施工;遇到5级以上的大风,就不能高空作业;同样,雷电天气,也不能登高施工;遇到大雾天,地面和空中看不见指挥,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有对讲机也无法保证吊件准确就位。

湖区天气变化无常,4月4日组塔时,就遭遇了一天过四季的经历,早晨有霜冻,中午变暴晒,下午刮起7级大风。

现场施工负责人陈昌锦介绍,在DN114号钢管塔施工中,除了每天有业主、项目部、监理公司等单位专职监督检查外,已经接待了国网交流公司、国网江苏电力、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电力中超建设管理公司、江西送变电公司、淮安市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人参与的15批次检查。检查,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正因为天气的变化对工程安全和进度的影响,施工人员抢晴天,争速度,早上6时进场施工,午饭送进工地,晚上干到天黑。属地管理的江苏金湖县供电公司抽调2名工作人员全天候在场,及时协调解决政策性问题。

11时55分,一辆白色货车驶进工地,这是送餐车。4个不锈钢圆桶装着饭菜,两菜一汤,还有一个50千克的白色塑料桶装的白开水。餐进工地,地面人员却没有一个进餐。安全员岑永超说,我们有个规矩,高空作业人员不下来,地面人员不吃饭,也不会提前下班。

12时20分,塔上的6名工作人员相继下来,一个个满头大汗,中午的气温已达28摄氏度。白开水成了他们最好的饮品。开饭时分,大家围坐在抱杆平台边的荫凉处,吃得很开心。我们也体验了一次工地午餐,感觉很辣。据说,做饭的师傅老家是四川的。

休息大概半个小时,陈昌锦把大家叫起,吩咐着下午的主要工作——回收抱杆,把41节抱杆全部拆除转场。巨大的双平臂落地抱杆,像蚂蚁搬家似的,被空中和地面工作人员一节节拆除。

该塔的组立成功,为特高压工程湖区施工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9标段:精雕细琢铸精品

关键词:质量管控、技术攻关

施工单位:河北送变电公司

施工亮点:抱杆改良

4月23日,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满江苏兴化这个小镇时,一群来自河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的施工人员早早地开始忙碌起来。

在他们负责施工的淮上特高压工程线路9标段F055号组塔现场,哨声吹响后,伴随着施工现场负责人有规则地挥舞手中的指挥旗,施工人员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时响起。

据了解,该标段基础工序已全部完工,且施工质量得到监理、运行单位的充分认可。目前该标段已进入组塔施工高峰期,20个施工班组齐头并进,抓紧施工。为了实现组塔施工质量零缺陷,全力打造国家优质工程,该工程施工项目部全体员工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尽情挥洒着汗水。

强化管理重质量

“基础施工时,项目部对基坑成孔、混凝土浇制等环节安排专人现场检查和复测,及时对各种基础原材料和试件进行取样送检及养护,送钢筋原材试验80次,直螺纹连接试验124次,试块标养718组……组塔时,项目部更是精益求精,将质量工作细化到每个环节。”质检员李荣升介绍。

为完成既定的质量目标,该项目部编制了标准工艺方案、质量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分解,实行逐级负责制。同时提前组织技术人员对组塔工序进行了详细策划,在策划中明确质量通病的治理方案,组织编制《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在组塔施工前,组织人员进行质量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现场负责人告诉我们,组装塔片精细与否直接影响组塔工序的质量。看似简单的工作并非简单,从螺栓规格的使用、螺栓的穿向到塔材的型号、就位,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使完成的塔片与设计图纸不符,造成返工。因此,现场安排专门负责人对每一根塔材、每一批螺栓与图纸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无误后进行组装。项目部质检员定期对十字叉板、休息平台等容易穿错方向的螺栓进行检查,确保组塔工序万无一失。

“在组塔时,还要注意成品保护,我们不仅要保证塔材的镀锌层不受磨损,在组装时还需加垫道木。基础成品也要进行保护,专门为基础安装了安全保护条。”李荣升指着基础上一圈红白相间的彩条说道。

放眼望去,在蔚蓝天空,黄油油的油菜花丛中,红白相间的基础融入其中,景色格外美丽。

改良抱杆提工效

“小刘,你看看我们使用的抱杆和原来见过的有什么不同?”该工程现场负责人王刚突然问道。看到我一副茫然的表情,王刚介绍说:“以前平臂抱杆的提升是经过大量的人力将抱杆标准节慢慢移动到抱杆附近,通过塔身挂滑车做起吊点,使抱杆一点点升高,施工人员再推动抱杆标准节使其进入套架内……”

“经过改良的抱杆是这样的:提前在平臂抱杆的套架上制作吊架,然后我们将起抱杆套架上安装吊架,通过钢丝绳将标准节吊起来,再将提前制作的小滑车套在抱杆标准节上,人力轻松一推进入抱杆套架中,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使用,保障了人身安全,还保护了塔材本身不被破坏。”王刚说。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从施工的每道工序入手,查找优化、创新工序的突破点,仔细研究。王刚把抱杆作为攻坚目标,从春节前就着手优化创新抱杆的施工方案,每天睁眼就是抱杆,连说梦话也是抱杆。

春节过后,他回到现场就与技术人员讨论方案,组织技术攻关,反复推敲,科学论证,终于敲定了优化方案,进入前期试运行阶段,并收到预期效果。目前,该方案已在各组塔现场推广使用。

原标题:淮上特高压建设日日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