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于2015年4月15日-1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主题为:新能源,为新常态带路。来自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齐聚北京,共同讨论新能源的未来。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为您整理了行业大佬们在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梁志鹏: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成主流
新能源在全球能源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期。从全还范围和我们国家来看,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流,主要国家和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比较通道。首先,在欧洲、美国、新增电器当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已经占到60%到70%,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已经超过化石能源的投资。第二个,我们国家新增电机当中,可再生能源占到一半。按照投资计算,60%都是可再生能源。全球能源转成可再生能源未来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趋势。这样的一个观点,实际上是看到我们总量的一个问题。能源的转型主要开增量,在新能源的增量当中可再生能源代表了能源发展的战略性发展。其次,我简要的介绍一下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就。一个,我们建立了技术装备的一个完整体系。水电毫无疑问,我们的装备、施工全方面的,在国际占有绝对的优势。那么光伏产业更是建立了完整竞争力的产业链,而且具备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全还市场需求当中,我们国家制造的光伏占到60%到70%。生物质发热和供热也已经实现产业化,地热能的利用也已经进入扩大规模的一个时期。
杨裕生院士:十三五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必须改革
财政部等国家四个部委发布了一个公告,征求对十三五电动汽车补贴征求意见。看到这个之后,我做了一些思考,做了一些计算。电动汽车现行的高额补贴政策的问题很多。我们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是世界的最高标准,对推动新能源汽车有积极的作用,去年销售了 7.42-8.49万辆车,但是过高补贴政策的负面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第一个,汽车生产企业,主要是大的企业,可以卖高价车。名以上是补贴消费者,等于纳税人的钱补给了有钱人。第二个,实际上大部分的补贴最终成了汽车企业的利润。第二个负面影响,汽车生产企业追逐高补贴,地方政府压公交公司。于是,纯电动公交车在我们国家是畸形发展,扒窝的比比皆是,国家损失严重。第三个是汽车生产企业稳赚不赔,只享利益,没有义务。
黄小祥:新能源企业不能只看到挑战
当前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意凸现,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经济从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外延式高速增长,转入了以创新驱动,结构升级,节能环保为特点的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经济增速的降低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速也有所放缓,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用电总量同比增长3.8%,比十二年前三年平均增速低了5个百分点,是15年以来的最低增速,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电力产能过剩的问题会更加突出,但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讲,不能只看到需求下降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
曾少军:新能源还面临着上网难融资难等难题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迈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做支撑,新能源要与传统竞争,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降低成本,技术低,间歇性水电性强等先天不足,无疑大力发展新能源将有力带动中国的科技创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建立可再生能源基金,对燃料依存进行补贴,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去年以来投资增长速度逐渐回落,但新能源的投资和装机都在增长和快,2014年开展的光伏发电新能装机达到3千瓦,居全球首位,动力发展装机容量稳步增长,光机容量高于全球榜首,现在看来,我国鼓励新能源发展政策的效果十分明显,这也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上的坚定决心。当然新能源发展也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如上网难,融资难,产权争议,审批流程复杂,电价不合理等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找出症结所在,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胡润青:电力系统改制有利于支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们的环境各个方面都在向好的方向,对于可再生能源有支撑的方向做发展,能够支撑可再生能源做更好的发展,首先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国家是把指标分到省,这里面控制的主要是化石能源的总量,对可再生能源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支撑,大气污染的防治从国务院到能源行业都在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文件做具体的工作,而且安排大笔的资金做支撑,应该说可再生能源是其中重要的基础措施和手段,电力体制改革、可再生能源除了大型的风电和光伏,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做分布式光伏。电力体制的改革,对可再生能源,能够吸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非常强的支撑作用,而且按照德国能源转型的基本思路的话,电力系统是一个很大储能非常好的系统,能够很完美的如果设计得当的话,可以很好的匹配生产和消费端的需求,这两端都是随时在变动,但可以作为一个电力市场,如果设计的好的话都可以做的到的,我们可以看到电力体制改革在启动,深圳已经开始在做试点,从一些局部的地区也在做一些具体的试点,这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支撑,另外还有碳排放的,我们谈到新能源或者是清洁能源的时候,经常会把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放在同样的水平,但实际上这里面变,不同是根本的,天然气是化石,不管怎么做,是要排二氧化碳的,可再生能源是无碳的,这是从国际角度的看,从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来说,这个差距是根本的,碳排放交易的话,也是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支撑,另外我们能源局正在研究设计实施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这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强的支撑作用。
王会东:各国应减少贸易保护 加大新能源配额
在新能源的发展的配额方面应该加大新能源的配额。对中国而言,我们认为中国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需要提高,发电量里面新能源发电应该适当提高。最近政府对火电价格下调2分钱,是非常积极的信号。另外新能源补贴的及时发放,这里涉及到项目的测算,经济性的评估。所以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新能源补贴及时足额到位,能够作出一些新的措施。
冯庆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彻底改变电力系统结构
我们认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将彻底改变电力系统的结构。未来的主要目标是增强电力系统的冷或性和适应性,以接纳更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里边包括提升火电机组的灵活性与调节型,还有就是电网的扩容,电网扩股的灵活,也包括储能。第三个方面提升需求侧油画管理水平,需求响应水平,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在这方面加强调节,也可能更多的接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个里面包括实施能源总量控制。
Sandlholt: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促进就业
能源联盟和气候变化也是欧盟的重点,第一位是就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际上是可以促进就业的,那么它可以创造一些就业能源系统的改革,也可以帮我们进行就业的促进。那么欧盟和中国之间有很多共同点,首先就是梦。比如说美丽中国,美丽欧洲这样的梦想我们都是有的。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实现长期的增长,减少碳排放,这都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我们看到关于欧盟的报告。在2011年,也就是4年以前,这是这个路线图的文件。那么它的目标就是说,对于整个欧盟,不是说对某一个国家,而对整个欧洲地区减少碳排放。在未来欧洲的能源系统中。就像刚才介绍过的,在转型过程中,在需求的领域中,不仅能源效率很重要,包括电动汽车发展,包括餐饮热,包括供热,对于电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