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2015年全国两会上,社会各界就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发出声音,引发强烈关注。据悉,2014年,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80%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频繁发生大面积雾霾。大气污染防治 电力减排和控煤成重点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介绍说,2014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作排在第一条。陈吉宁指出,从国际经验和“APEC蓝”实现的过程来看,要实现大气环境的明显好转,不能靠老天,必须把污染物排放量从现在的千万吨级水平降到万吨级水平。陈吉

首页 > 市场 > 正文

防治大气污染 电网建设势在必行

2015-04-02 09:09 来源:英大网 

 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2015年全国两会上,社会各界就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发出声音,引发强烈关注。据悉,2014年,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80%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频繁发生大面积雾霾。

大气污染防治 电力减排和控煤成重点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介绍说,2014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作排在第一条。陈吉宁指出,从国际经验和“APEC蓝”实现的过程来看,要实现大气环境的明显好转,不能靠老天,必须把污染物排放量从现在的千万吨级水平降到万吨级水平。陈吉宁说,2015年大气污染治理将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包括重点地区燃煤量的控制,包括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等等。二是全面实施“大气十条”。去年是实施的第一年,今年是第二年,要真抓实干,提高治污水平,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三是提升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的水平。四是强化信息公开。让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暴露在阳光下,要让每一个人成为污染物排放的监督者,动员全社会力量一起来形成共治雾霾的局面。

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破解京津冀大气污染

“全国空气哪里差?京津冀占据八席。”根据环保部近期发布的报告,2014年空气质量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天津、河北占据8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此,民建中央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难题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该题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3号。其中建议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破解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难题。

发展特高压电网 根治大气污染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认为,实现情节发展,解决雾霾问题,根本途径是发展特高压电网。

邵志清建议,将特高压电网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十三五”能源电力规划。结合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开发,进一步优化华东地区能源资源配置,提高华东电网绿电吸纳能力,增强其供电能力和抵御重大故障的能力。

邵志清认为,应尽快核准建设相关特高压工程,保障东中部地区电网安全和电力供应,落实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治理大气污染,促进经济增长、加快产业升级、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实现我国能源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战雾霾 新能源汽车成“香饽饽”

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报告提出的治理工作涉及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为此,作为身负环保大任之一的汽车行业的代表们各抒己见。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各家建言献策的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针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动力电池技术制约,充电设施网络不完善、充电不方便等问题,建议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包括支持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传统电力供应央企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中石化、中石油等传统汽车能源供应央企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他建议,应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还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法规保障其权益,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力度,减免税收。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研究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原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建议,尝试在天津推动沼气公交车,将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技术统筹考虑,实现一箭“多”雕。沼气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它可用于发电、治污,代替柴油汽油作为发动机的效果也很好。

两会发出的防治大气污染的声音如此强烈,社会各界对此的关注度也史无前例。虽然承认并积极应对大气污染,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治本之路却依然任重而道远!

原标题:电网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破解之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