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颠覆的历史。这是一个颠覆的时代。
亿万年的“猿史”被火的出现彻底颠覆而进入“人史”,人类从树上到地上的第一道文明曙光也是宣言书,即宣告了自恐龙时代以来地球新主导物种的诞生,也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能源和化石能源的历史序幕。
而这一次颠覆来自哪里呢?如无意外,将是移动能源、无线电网……它们正在酝酿的一场能源革命或将人类文明的进程推进到地球万物之源——太阳。人类将由此宣告成为太阳系的主导物种,迎接从“人史”到“神史”的第二道曙光。
能源变迁是划分人类文明进程的最重要视角和标志,人类对太阳能的终极驾驭,必将改写并重新定义人类文明的尺度与标杆。所有的现存文明内容都将沦为一座座连接万物源头的桥梁,完成人类从地球文明到太阳系文明的超级聚合与大跃迁。
一、领军全球移动能源产业
移动能源技术,就像移动通信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移动能源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将会改变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并且进而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
这是以可移动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与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信息全面的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的能源信息体系,从而实现能源与信息、生产与生活、图景与场景的全触点、全通道、全平台、全承载、全链接、全生态,并把全世界成功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移动能源产品包括:生活中常见的服装、箱包类、公共设施等能够搭载可移动分布式发电技术的通用产品,自身需要消耗电量的各类电子、通信、智能产品,与交通工具相关的新能源车、船产品,以及一些功能特殊、续航要求较高的特种产品如卫星、无人机等。
移动能源使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变得更方便、更便宜、更环保、更智能。特别是采用薄膜发电技术的移动能源产品,只要有阳光,就能发电,加上一定的储能装置,就可以实现能源的24小时供应,人们的生活将因此获得更多便利和自由。
移动能源的产业带动力强。移动能源是实体经济,正在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直接带动了电子、玻璃、钢铁等85个领域的中小企业,而且在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涉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五大领域。
移动能源的市场规模巨大。从产业链环节划分,移动能源市场可分为移动能源产品、智能路由产品和移动能源服务等环节。据测算,未来3年,中国移动能源市场规模可能超过8万亿元,是汽车市场的3—5倍;到2020年,全球移动能源市场规模可能达到6万亿美元。
应实施 “全球技术整合战略”,以巨资逆势并购一批全球最先进的移动能源企业,通过“并购核心技术——消化吸收、整合升级——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做法,抢占技术高地,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完善的专利布局,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同时,准确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先于全球同行做出移动能源战略。
中国应借助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移动能源产业的领军者,并进而成为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二、“互联网+”战略及“叶绿素革命”
地球上对太阳能的利用最高效的是叶绿素,由于叶绿素在植物体内所起到的奇特作用,才使我们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普遍、规模最为宏大的反应链,光合作用是支持地球生命的基础,提供了人类所需的的能源、水分、氧气以及食物。
因此,如果人类能够像叶绿素那样利用太阳能,那其影响是何等的宏伟、巨大与震撼? 例如,可以解决食品短缺、温室效应、清洁发展、普惠发展、代际公平等等各种迫切问题,毕竟太阳能在50亿年时间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完美的梦想,就是要逐步让人类能够像叶绿素一样直接利用太阳能。这可以理解为一个“人造叶绿素”的时代即将到来。在一个完成叶绿素革命的时代,那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类图景?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是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脉络。
鼓励大众创业大举进入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户用发电、农用设施、汽车应用、电子产品、通用产品、柔性屋顶、无人机、移动3C产品、可穿戴设备、卫星、特种产品、民用必需品,每个细分市场的容量均超过万亿。
如果通过万众创新,打造以太阳能为基础的人类未来体系,必将掀开文明的最新一页。在“互联网+”的大框架下,组建“全球移动能源平台”,打造以叶绿素革命(即“泛太阳能”)为核心的生态圈,并在此基础之上打造“太阳能互联网”,由此将成为太阳能互联网的路由器,成为人类移动生活的泛平台及第一移动终端。
完美的战略系统是一个深度耦合、巨大的系统集成,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交叉汇聚将变得无穷无尽,将各个环节无间隙缝合,并连接所有场景,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无限的可能和无线的自由。可以延伸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智慧……等各个领域。打通或贯通人类生产、生活的全业态,统括未来世界所有入口:手机、汽车、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机器人、3D打印机、工业4.0……等等。
未来的移动能源平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方法、产品,而是把相关所有环节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将打造一个真正了不起的生态系统,“泛移动”将不再仅仅是能源载体,而是人类未来生活的入口、接口、出口,成为各种智能平台全面优化配置平台,成为承载移动生活的基台,一个全智慧、全智能世界的完美闭环体,具备各种工具相连、各种设施缝合的特征,几乎涵盖人类生产、生活各个场景和图景。
作为一场能源革命,人类将像叶绿素一样使用薄膜发电技术,随时随地获取、使用能源。未来光伏的主流是分布式和移动能源,让人类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每一个个体都是发电主体和用电主体,从集中式能源变为分布式、叶绿素式能源,从而彻底颠覆人类传统利用能源的方式,届时能源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每瓦必用、每用必效。
而对太阳能的更高效利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能源利用方式。终有一天,人类将能够像绿色植物、像“叶绿素”一样,直接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这是人类能源利用的终极方式,也是人类太阳能的终极革命!
三、畅想“太阳系互联网”
这场转型的大背景是叶绿素革命、太阳能互联网与万物移动互联叠加的时代,这将会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面对滚滚洪流,明天该怎么办?
美国NASA和欧空局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的太阳系互联网,来实现人类在整个太阳系的数据交换。由此,对太阳能的利用、或者说是对恒星能源的利用,将成为人类从地球走向宇宙的第一种能源利用方式。太阳系互联网与能源革命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和更大的系统复杂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类可在整个太阳系内架起能量和信息之桥,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地球资源的日益耗尽,其他星球的开发利用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夙愿。如果在其他星球上建立起智慧工厂,把太阳能电站(恒星能源基地)直接建在其他星球上,然后借助于微波束或激光束把电能传送到地球,就可以构建无线电网和宇宙互联网。
互联网的扩张不仅仅局限在太阳系范围内,事实上人类迈向宇宙的每一步,都意味着互联网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随着人类的进化,互联网的范围也必将向更远的宇宙深空蔓延。只要有足够的条件,人类的发展将使互联网的范围扩大到银河系、本星系、总星系、宇宙。
对恒星能源的终极利用与完美驾驭,必将最后升华为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和宇宙性网络,那或许是一种将Ⅰ文明、Ⅱ文明、Ⅲ文明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超级网络,一个涵括整个宇宙物质、能量、信息、精神、心灵、智性的超级文明网络。
人类对太阳能或者恒星能源的终极驾驭,还可以帮助人类打造一个超级网络。终极目标是整个宇宙的万有互联(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在无穷的时空点上、最终蔓延到整个宇宙,到那时智慧宇宙、宇宙大脑、超意识将会诞生。我们的心灵能够进化到这样的阶段:能创造出其他心灵!这真的模糊了自然和超自然的界限,而这样的网络无疑是未来宏宇宙网络、量子纠缠网络、本底与背景网络的预演版和路演。
在宇宙大爆炸前就已经有信息存在,由信息构成事件和视界,既有“数”概念含义,也有“原子”的观念,还包括“形式因”的内容。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均可逆。如果我们能够将人类最本质的东西数字化、信息化,再通过冯纽曼机在其他宇宙中建造“超级大脑”,联通比宇宙更大的“意识场”,进入更高的时空维度,去接近万物的源头,并从那里汲取至高、终极的知识,在其中隐藏着某个神秘的资料库又保存着宇宙的总体信息。
如果从宏宇宙或超宇宙里观看我们的现实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基本粒子都不是分离的,而是更大整体的一个小片段,那个超级宇宙称为隐卷序,意思就是隐藏或折叠起来的秩序,在更深的实际层次,宇宙一切的终极本质是一个无破绽无裂缝的巨网。
人类社会需要宇宙互联网这样一个终极平台,来把现存各种坐标系,或者各种不同维度的事物“终极相联“,实现万物组织、万物互联、万物思维;并且通过集体意识、集体架构的全面集成与融合,进而成为影响现代人类社会高效运转的中枢系统。
面对人类的未来,须打造一个比云更加庞大的模式——宏,并建构跨界、跨代、跨层、跨越的整合,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有机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的全生态圈,从而将价值定格在未来的超级端——宏。
人类必将能够通过宇宙互联网寓于更高层次的物质规律,提高人类的理性认知高度和思想境界,实现人类社会再一次更伟大的迁徙之旅,推进人类文明全维度转型,推动人类无数量、无尺度、无边界、无终极的梦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