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就这样火了。“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15日,在总理记者会上,面对记者提问有人对网购会冲击实体店的担忧时,李克强总理回应,“网上网下互动创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间。”向总理抛出问题的新京报在第二天的社论上自问自答: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互联网+”并非无根之木,而是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进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第三产业中,“互联网+”模式实际上已经得到全面应用,比如电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评论 > 正文

“互联网+”就这样火了 谁是真正的主角?

2015-03-24 10:35 来源:企业观察报 

“互联网+”就这样火了。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15日,在总理记者会上,面对记者提问有人对网购会冲击实体店的担忧时,李克强总理回应,“网上网下互动创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间。”

向总理抛出问题的新京报在第二天的社论上自问自答: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互联网+”并非无根之木,而是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进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第三产业中,“互联网+”模式实际上已经得到全面应用,比如电商的京东模式和淘宝模式,都有大批传统第三产业参与,网上银行也是以实体银行业为基础,滴滴快的模式正在改变传统交通业,而大批的传统媒体也正行进在媒体融合的路上,这还没算几乎席卷整个服务业的O2O模式。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究竟到底是啥?媒体的追溯都指向了2013年“三马”(马明哲、马化腾和马云)在众安保险(据说这家新型保险企业线下没有一个员工,也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开业仪式上的发言。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提出“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的小米科技总裁雷军居然找到了来自发改委的官方解释:“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他用手机逐字逐句把这些内容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

澎湃给了一个通俗解释:“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打个比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互联网也会像电一样,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

互联网的加上传统的,很容易解释。不过,在企业家那里,还是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

互联网界的大佬们无疑觉得自己是最有发言权的。

雷军用“前所未有”四个字形容政府的重视程度。

马化腾做了一个比较贴切的比喻,“没有电之前有没有娱乐,有没有媒体,有没有产业?都有,有了电之后,对每个行业有什么改善?有什么改进?是颠覆性还是改良性?从这个角度思考的话,可以寻求一些答案,一部分有颠覆性,一部分可以改良顺理成章、过渡成功”。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嗅到了O2O的味道,“O2O的本质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以互联网理念武装线下渠道。过去十年,线上电商火了十年,可是零售市场的趋势可以看得出,纯线上的增长空间已经接近天花板。互联网零售的下一个十年,一定是‘渠道下沉+O2O’”。实际上,张近东已多次提及,“渠道下沉+O2O”是这两年苏宁的重要战略。

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则直接把自己所在的电商行业形容为“互联网+”的代表行业,“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智能、O2O、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移动购物这些领域都在进行大量的创新,这些创新将大大带动传统行业快速升级、更迭,形成新的以互联网和电商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和价值链”。

谁是真正的主角

不过,互联网大佬对这个话题信手拈来的“卖萌”并不能意味着他们就是主角。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或许说出了围观者们的心声:“过去我们关注互联网,仅仅只是关注那些互联网企业,关注互联网企业所能够带来的那些虚拟的产品和服务。而关注‘互联网+’的话,未来行业都要用互联网来改造,来升级。而且你要是不改造自己,你就被改造了。很好的例子是像滴滴打车,这是对我们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一个互联网化的转型。”

真正的大戏,还是要看传统行业到底怎样才算“互联网+”了。微博上已经有“段子手”将过去的发展模式总结为“山寨+”,由“山寨+”到“互联网+”,企业真能找到“替代药品”吗?

物美集团总裁张斌认为传统行业应当从商业本质理解互联网,“现在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络虚拟店铺,如何使你的供应链效率比竞争对手高,这是最核心的。有些传统企业效率也很高,但不是说我们有了互联网才这样做的,而是有了互联网之前就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如何建立有高效的供应链”。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形容“互联网+”是“利用智能加互联网,产品加服务”。他认为,这是TCL能够超过国外领先企业的一个机会,是商家战略转型里的弯道超车。

“无论是传统制造还是智慧制造,企业都不能浮夸,量力而行才能细水长流。”伽力森主食产业董事长王伟强对此颇有感触,“身边出现不少老板,总希望能一蹴而就,不切实际地动用各种资源,结局可想而知。”

仍需努力

邮政行业不努力,顺丰替它努力;银行不努力,支付宝替它努力;通信行业不努力,微信替它努力;出租车行业不努力,滴滴、快的替它努力……

评论员宋晓华就此段子总结:互联网和各个产业的跨界融合,使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个行业,传统企业的概念也越来越模糊。传统业态如果停滞不前,很有可能在哪一天会突然莫名其妙地被取代。

评论员罗新民对段子中的笑点进行了延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互联网+’也好,传统行业也好,本质都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比如汽车跟互联网,车企应该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在设计、动力、做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互联网更加关注的应该是整合数据、通信、导航等资源,为驾乘人员带来更加丰富与人性化的体验。再比如医疗和互联网,网络医疗平台的最大优势是让医患之间直接对话,提高了沟通效率,这正是互联网的本质能力。而医疗行业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提供更好的医疗资源,更优秀的医生,不是打着‘医联网’的噱头,来吸引眼球。”

学界对“互联网+”的警醒更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忧虑的是互联网络与传统产业融合“法律依据”太少。“到目前为止,我国涉及互联网络产业发展的专门法律只有一部《电子签名法》。虽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商事法律规范中,涉及互联网络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但是从整体而言,我国尚未建立互联网络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法律制度体系。

乔新生说,部分互联网络经营企业采取特殊的方式强行进入金融领域,迫使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不得不制定部门规章,以解决互联网络金融中发展的问题。他提醒,现在看来,这种被动式的监管政策不适应现代互联网络发展的需求。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担忧的是企业只会“加”。他说,“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不仅仅是工业化,而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

媒体嗅觉最敏锐,诸如“史上最全‘互联网+’概念股一览”“‘互联网+’概念股风口点兵”“‘互联网+’概念股现涨停潮”引发舆论追捧。言外之意,不少人依然以为“互联网+”的风口只属于某些企业,既然如此,总理何必吹风?

原标题:【七日谈】“互联网+” 风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