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能源发展史,进入文明时代,能源就从来不是一国一地区之事,尤其是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之后,能源国际合作变得更为紧密。
我国的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能源装备制造、能源项目运维、能源人才储备、能源前沿技术研发、资本积累等领域走到了国际前列。时代的发展,让国际间的能源合作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也给我国能源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和“能源革命”强调的国际合作战略的高度契合,推动着我国的能源工业走到国际合作大舞台的中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放开发结合起来。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也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和专家热议的话题。

本期嘉宾
刘振亚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
陆启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
朱永芃 全国政协委员、国电集团原总经理
贺同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
张传卫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绍德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王毅全 国政协委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
南存辉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
李毅中 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
黄淑和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
周文重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李朝兴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工信委主任
赵磊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张蕴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涵霖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恒隆集团董事局主席
传统能源展开密切合作 新能源点亮丝绸之路
主持人:能源领域的合作是多样化的。在这个传统能源不断自我革新,新能源技术持续进步的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全球领先的能源技术、装备大国,我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既有油气、煤炭等偏重传统能源的合作,也有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偏重新能源的合作。请各位代表委员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如何更好的参与国际合作发表看法。
主持人:能源领域的合作是多样化的。在这个传统能源不断自我革新,新能源技术持续进步的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全球领先的能源技术、装备大国,我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既有油气、煤炭等偏重传统能源的合作,也有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偏重新能源的合作。请各位代表委员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如何更好的参与国际合作发表看法。
张传卫:我认为要围绕“一带一路”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定“一带一路”中国境内沿线每年新能源建设需完成的数量和标准,严格限制化石能源新增比例,制定逐年减少的刚性指标。支持新能源企业沿“一带一路”走出去,输出新能源技术、装备特别是新能源开发运用的整体解决方案。提高对新能源的补贴标准,在丝路基金中专项安排绿色可再生能源建设资金,适当延长投资期限。修改电力法,增加有关清洁能源入网、并网、电价、使用、建设等方面的规定。鼓励新能源推广使用,对新能源用户给予财政税收补贴、价格优惠等。对分布式离网型电站建设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支持广东打造粤西、粤东两个千万装机容量的海上风力发电大型基地。
李毅中:油气是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方面。中东、中亚国家有油气资源和出口的需求,我们有广阔的市场和进口的需求,双方不仅可以进行油气贸易,还可以在技术上和人才交流上进行合作,并且带动我国西部油气工业的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是如此,如今中缅原油管道开辟海上原油的管道来源,进一步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目前,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已经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未来油气合作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
刘振亚:我们能够和周边国家,尤其是和俄罗斯、蒙古、中亚、包括巴基斯坦做一些电网的项目规划,可以把周围国家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可以得到电力,同时我们也可以把电力送到其它国家去,实现互惠互利。
陆启洲:“一带一路”上相当多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电力比较缺乏,而我国在电力装备、电力规划、电力工程施工和电站应用等方面水平都相当高。通过走出去,可以促进当地电力事业的发展,同时带动我们电力装备的出口。
南存辉:从经济带来讲,丝绸之路从陕西开始。依托西安的人才、资源、文化优势,正泰集团去年在陕西咸阳设立了产业基地,现在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也都建立了太阳能发电站。此外,在东南亚以及印度我们也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太阳能发电站。
李朝兴:天津位于中蒙俄经济走廊节点,建议规划建设一批以蒙古至天津等特高压工程为代表的跨国互联互通电力通道,将新增入津特高压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能源电力规划,进一步提高天津供电保障水平。同时培育智能电网特色产业链,推动能源、电力、电工装备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动电子、家电、信息通信和电动汽车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天津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已走在世界前列,可以作为试点,先行先试。
能源国际合作需要各领域协作配合
主持人:正如能源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处于重要的基石位置,能源发展也同时与各领域密切相关。我国能源参与国际合作需要包括物流、基建、装备、金融等各个领域的相互配合。请各位代表委员以及专家就能源国际合作中如何开展多行业协作发表看法。
南存辉:欧洲出现了技术高地,但是它的发展当中遇到很多金融危机上的困难,特别是它现在的金融成本、资金成本很低,是资金的洼地,这时候对中国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是最好的并购时机,所以我们把并购整合作为第二大战略。欧洲一些企业,以前不卖的现在开始卖了,我们去年年初在德国收购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厂,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融资优势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及各大商业银行的资本资源,与国内外投资机构及投资人,咨询、财务、法律等服务机构展开合作。
抓住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过程中的有利时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聚焦与主业相关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海内外并购。同时,加强国际工程队伍力量,积极推进全球光伏电站、EPC工程总包、输配电工程投资建设;开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构建全球研发体系。
李绍德:我今年带来的提案都是关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方面的建议。希望我国加快海上石油储备设施建设,推动包括造船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并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延长国内老旧船舶提前报废更新政策的期限。
陈涵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振兴制造业,并提供各方面条件支持,听了很受鼓舞。在对外投资方面,仅靠企业自身力量去应对或与政府部门私下联系是不够的。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设立一个常设机构,对企业进行系统辅导,提供更多法律咨询服务,提高制造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让企业少走弯路。
赵磊:第一,不应把“一带一路”仅仅看成是沿线65个国家的事情,“一带一路”最终指向的还是发达的欧洲市场。第二,不应把其看做仅仅是能源和资源领域的事情,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市场理念同样是重要内涵。
贺同新:一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把关键共性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是中国经济实现由大向强的重要跨越,这既是历史任务,也是历史过程。二是走联盟、联合、联动之路,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走出去”战略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促进双边、多边经贸关系发展。在操作层面上要有贷款、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措施,也要有避免中国企业恶性竞争的协调机制。
王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出口信用保险工作提出了要求。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全球同类信用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一,主要支持中国大型成套设备走出去,为我国铁路、电力等出口提供了资金和安全保障。
增进共识注重风险防范
主持人:世事皆存风险,国际能源合作亦然。对于我国能源企业在开展国家合作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请各位代表委员以及专家学者发表看法。
黄淑和:企业“走出去”通常会面临五个问题:一是对投资地的法律不熟悉,二是项目的市场调研论证不全面,三是能够胜任海外投资业务的优秀人才太少,四是国内的一些配套政策和机制跟不上,五是外界打压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所以一些“走出去”项目亏损是难免的。我们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交点学费,但是时间不能过长、数量不能太大。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研究如何更好地推动和帮助企业“走出去”。
朱永芃:我们是比较年轻的企业,对一些国际招投标的准则还不太熟悉,需要积累经验。目前的形势比较好,我们也在积极尝试。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地区‘游戏规则’不是很稳定,我们还要有个探索的过程,需要谨慎介入。
陆启洲:我们在“走出去”之前,要分析投资所在地区的风险要素———政治、法律制度、宗教、民俗文化、安全、环境、劳动用工等,要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对企业来讲,面对机会,永远不能忘了风险在前。
张蕴岭:“一带一路”要特别关注的风险包括:共识不足、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不稳定、资金风险。要使“一带一路”顺利进行,一定要赢得当地公众的支持。现在一直强调政府间的参与,其实公众参与也很重要。
特别是修路、修桥、建产业园等,都涉及占地、拆迁、补偿机制。如何使当地公众支持、理解、参与,并且从项目中取得收益,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一带一路”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有长远打算、长期推进的准备,不能急功近利,特别是不能盲目竞争。
周文重:推进“一带一路”面临着地缘政治和国际金融两大战略风险。沿路沿线的合作伙伴中,许多是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普遍存在不确定性矛盾,其中地处中东、中亚以及南亚这一“战略不稳定弧”的国家尤其为此。今年美联储将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和日本央行则在扩大,这将加剧国际货币市场的动荡不定。此外,全球债务规模的膨胀速度远高于全球GDP增速。
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须对合作对象逐一具体分析,防范汇率波动和债务风险冲击战略大局。
权威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加强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建设,深化泛珠等区域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重点能源合作区域建设,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培育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大市场,共同维护市场稳定。制定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原则,形成消费国、生产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经济学家看“一带一路”
从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来看,关键是制度创新,要复制一批可以推广的模式。海上、陆上的“一带一路”,都是在上海自贸区的影响下能够发挥作用的,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贸易和投资是并重的,不是单纯为了贸易,也不是单纯为了投资,适合投资的就投资,适合开展贸易的就进行贸易;第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很多基础设施要做,把基础设施搞好,对整个路线将来的畅通是有好处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样如此;第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跟沿线国家更好地合作,更好地谅解,这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相互信任、拿出诚意,这样“一带一路”一定能搞好。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在基于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大背景下,我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促进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各国比较优势,构建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形成互利共赢的全球和区域经济布局。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林凌
将“一带一路”完全打通是一项耗时较长的巨大工程,并非拿“丝路基金”任性地去花。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一带一路”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消化过剩产能,通过“一带一路”实现贸易的便利及增值,我国和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各行各业都会因此受益。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特约经济学家宋清辉
“一带一路”在改善沿线国家经济结构方面大有可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可以缓解长期制约这些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而通过互联互通设施的建设,这些国家之间以及与中国之间也能加强经济融合,从而打造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
能源国际合作的目标
●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投资与贸易并举、陆海通道并举,加快制定利用海外能源资源中长期规划,着力拓展进口通道,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积极支持能源技术、装备和工程队伍“走出去”。
●加强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重点能源合作区域建设,深化国际能源双边多边合作,建立区域性能源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统筹协调,支持企业“走出去”。
●坚持立足国内,将国内供应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牢牢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发挥国内资源、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加强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完善能源替代和储备应急体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优质能源保障水平,加快推进油气战略进口通道建设,在开放格局中维护能源安全。
●加快海洋石油开发。按照以近养远、远近结合,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并举的方针,加强渤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加强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跟踪分析,积极推进深海对外招标和合作,尽快突破深海采油技术和装备自主制造能力,大力提升海洋油气产量。
“一带一路”概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是新时期推动互联互通、实现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创举,蕴藏巨大潜力。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总数达46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与29%。沿线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它们普遍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因此,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实施,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极。目前,约60个国家表示将参与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我国政府已经成立“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任组长,相应战略规划不久将正式颁布。
“一带一路”也为能源合作带来新的契机。比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亚国家有着良好的资源基础,在与中国庞大市场对接方面也有着良好意愿,加之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为双方能源合作打下扎实深厚的基础。
原标题:【两会·能源】“一带一路”推动能源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