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工作回顾
1. 2014年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2. 能源、交通、环保、通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快。
3. 铁路、电力、油气、通信等领域对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国装备正大步走向世界。
4.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加强雾霾治理。
5.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三、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
1.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2.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健全节能环保价格政策。

3.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加快电力、油气等体制改革。
4.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5.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

四、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1.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主要是: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等民生项目……信息、电力、油气等重大网络项目,清洁能源及油气矿产资源保障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项目。

2.新农村建设要惠及广大农民。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

3.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
4.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
5.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
1.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

2.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

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4.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

5.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原标题:中电微博:2015政府工作报告“带电”内容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