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战略环评。”在1月15日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主政环保主管部门近10年的周生贤最后一次行使环保部部长部署全国环保工作的职责。
这种推动环评管理转型更进一步的思想有望在其继任者处延续。1月28日,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履新环保部。根据公开资料,陈吉宁本人对环评工作极为看重。其于2005年负责完成了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的环评,作为首席专家参加了“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生态影响评估”,还从2009年起担任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项目集成专家组组长。
“当前,我国对解决产业布局、解决环境与资源的关系、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的内在需求,表明我国进一步实现环评管理转型势在必行。”国家环保部评估中心专家顾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规划环评升级战略环评势在必行
将环境的考虑纳入到经济社会综合决策中,能够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从“两张皮”拧成“一股绳”,统筹推进现有环境问题的解决 顾明是在2月11日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炭基地规划环评会议的间隙接受记者采访的。“从这个会议可以看出,加强规划环评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的优化是多么重要。”他介绍,根据鄂尔多斯煤炭基地编制之初的规划,该地区大约需要建设3万多千瓦的火电装机。
但环评单位认为,按照鄂尔多斯的环境质量现状和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来看,这一目标会极大地挑战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因此将规划中涉及火电的规模和布局均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装机规模大致下降了40%,电厂建设布局也更加注重与煤炭产能的匹配。
当然,这并非孤例。在此之前的宁夏宁东煤电基地规划、山西低热值煤发电发展规划等环评审议过程中,环评单位都对当地的环境容量做了深入的摸底调查,并结合规划环评的适应性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布局、时序作出了调整和优化。
从1979年我国在首次颁布的《环保法》中提出项目环评概念,到1993年《环评法》中明确提出规划环评,我国的环评制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规划环评作为当前主要的环评手段,也起到了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但规划环评并未真正实现政策层面或者战略层面的环评,也具有其局限性。
顾明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为了让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期间首都能有优质的环境质量,作为 “奥运战略”中的一部分,将首钢集团从北京搬到了河北唐山。现在来看,这项措施却变成了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确实对改善北京空气污染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另一面也带动了河北省的钢铁产业乃至高耗能产业的跃进式发展,又回过头来对京津冀地区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当时在做决策时有战略环评机制,或许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顾明表示,战略指导计划,计划指导项目,从战略层面考略环境影响和项目布局的问题,将环境的考虑纳入到经济社会综合决策中,能够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从“两张皮”拧成“一股绳”,统筹推进现有环境问题的解决。
顺利实施首在法制护航
战略环评注重的是长期利益、全局利益,往往与重审批轻规划的部门利益和短平快出业绩的地方利益相冲突,致使很多地区和部门对这项工作不支持 记者了解到,我国战略环评的起步始于2009年“五大区域战略环评”的启动。即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其涵盖了15个省(区、市)的67个地级市和37个县 (区),覆盖国土面积111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5,涉及石化、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10多个重点行业,是目前为止涉及地域范围最大、行业范围最广的战略环评。 之后,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于2012年启动,一年后完成验收;2014年末,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召开成果验收会,标志着我国第三个大区域战略环评工作圆满完成。
“环保部提出今年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战略环评,也是建立在此前的几大区域战略规划取得了实际效果的基础之上的。”顾明分析,随着这些战略环评项目的启动和完成,业内对战略环评的必要性和意义将更清晰。不过,目前来看,妨碍战略环评成为我国主流环评手段还面临不少的阻力。
首当其冲就是立法的缺失。以规划环评为例,有《规划环评条例》和《环评法》为其保驾护航,而针对战略环评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提倡层面,并非强制性制度。且公众对战略环评的认识不够,战略环评尚未形成完整的框架等因素,也决定了其过渡到立法阶段尚需一段时间。
其次,战略环评涉及的时间长度和空间广度非常大,且不说在专业性和经济投入上面临挑战,仅其中涉及的利益冲突就难以协调。
一般而言,战略环评注重的是长期利益、全局利益,往往与重审批轻规划的部门利益和短平快出业绩的地方利益相冲突,致使很多地区和部门对这项工作不支持。
不过,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的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和减排目标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大,这一瓶颈有望有所突破。
环评审批权下放落地在即
按照国务院基本的思路,是要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但放权之后的监管必须跟上,这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 除此之外,还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环评单位的职责分工将得到进一步明确,环评的内容也将进一步优化。
据顾明介绍,多年来,环评界人士对于环评究竟应该做哪些工作看法不一,在制定一些评估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理解上也不一样。根据《环评法》规定,环评报告书至少应包含几条基本内容:项目概况、环境状况、环境影响、污染治理措施论证,环境经济分析、环境监测计划、结论等。
“但现在编制的环评报告书动辄十几个章节,有很多工作内容还与其他政府部门交叉。为改变这一局面,环保部正在研究对环评内容做优化,厘清各部门职责分工”。
另外,现在社会对环评审批权限下放的呼声很大。一般而言,环评包含两个基本环节:一是编制环境报告书;二是评审、批复报告书。以火电项目为例,火电项目的核准已经下放到了省人民政府,但火电项目的环评都由环保部审批,因此各个地方政府对火电环评权力的下放也抱有期待。
“按照国务院基本的思路,是要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但放权之后的监管必须跟上,这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顾明表示。
原标题:环评审批权下放将落地 三大动作提速管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