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施工的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线路工程13标段处于江苏省南通市近海区域,这里河网泥沼密布、环境复杂,施工面临很多难题。
用飞行器找路线
13标段沿线村道、河流密集,需要拆迁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的房屋,让初来乍到的辽宁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摸不着头脑。
面对困惑,他们想到了本来要等到放线时才会用的动力伞和多旋翼飞机。在动力伞飞行队的努力下,13标段大多数高空远景地形都被迅速掌握。在多旋翼飞机的辅助下,低空地形信息得到细化。结合施工队实地摸排,辽宁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选择出一条条最佳路线,为线路施工打开了一扇大门。路线打通后,项目部工程科人员一户户走访村民,积极开展征地、用地沟通。在各组人员的努力下,看似高难度的交通运输路线问题迎刃而解。
绞尽脑汁想方案
H075+1基础开始施工时,大家又一次被难住了。
H075+1塔位施工场地狭小且位于河边,需先修筑围堰后施工。进场只能靠一条长3千米、土质松软的土路,路旁一边是灌溉主水渠,一边是水田。最令人发愁的是需经过一座宽3米、长30多米的桥,旁边立着牌子“危桥”。当地百姓说,桥下河水深4米多,淤泥非常厚。现场勘察组认为,决不能轻举妄动。
在项目经理主持下,项目部工程管理人员针对H075+1塔位进场道路想办法。有的说给河道填土,但是通航问题解决不了;有的说新架一座桥,但是造价高;还有的说用船倒运,但涉及混凝土装卸等问题,行不通。研讨会从傍晚一直开到午夜。大家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最后还是垂头丧气、精疲力竭,只好散会。
那几天,项目部人员没了笑声,每个人表情严肃,特别是项目经理更是眉头紧锁。在特高压工程建设现场,施工单位都在比拼竞技。“由于前期影响,13标段进度已经滞后。在施工黄金季节,施工队却被迫窝工,我能不发愁嘛!”项目经理说。
通过几天分头咨询、上网查询,项目部找到了一套方案:利用铁板、钢轨加固原有桥梁。方案一定,马上实施。项目部首先聘请路桥设计单位专家到现场勘察、论证,制定加固方案,提供验算书。依据专家编制的方案,项目部准备好材料及工具后加固了危桥。最后,混凝土泵车、罐车等顺利通过。
原标题:淮上特高压13标段 破河网密集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