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座500 千伏交流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集中监控,变电站集中监控覆盖率100%;电网在线安全分析完成率达到99.99%,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99.97%,配抢指挥业务合格率99.97%;14 人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专家,15 位人当选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这是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收获的成绩单。2010 年年初,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大幕正式拉开。作为试点单位,国网江苏电力率先实践,经过不断磨合和完善提升,到2014 年年底,实现了更集约、更扁平、

首页 > 输配电 > 智能变电站 > 报道 > 正文

45座智能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 江苏电力进入智能调度时代

2015-01-21 17:26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45 座500 千伏交流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集中监控,变电站集中监控覆盖率100%;电网在线安全分析完成率达到99.99%,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99.97%,配抢指挥业务合格率99.97%;14 人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专家,15 位人当选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这是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收获的成绩单。

2010 年年初,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大幕正式拉开。作为试点单位,国网江苏电力率先实践,经过不断磨合和完善提升,到2014 年年底,实现了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目标,大电网的调控能力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南京青奥会、国家公祭日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保障任务,更经受住了近50年来最长、最热夏季高温负荷和灾害性天气、特高压入苏等考验。

积极转型优化业务管理模式

2014 年4 月28 日14 点30 分,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保护整定专职易新通过“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及预警系统”,对4 月29 日电网设备检修计划进行校核。突然,该系统发出隐患预警。经确认,是220 千伏保护启动电流定值灵敏度不合格,存在拒动隐患。据此,江苏省调及时制定系统运行方式调整方案,成功地消除这起电网安全运行隐患。

“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及预警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3 年3 月国网江苏电力率先开展试点建设。该系统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获取相关信息,实施在线校核计算,提供预警信息,由此及时发现和消除电网安全运行隐患。该系统在江苏投用以来,已累计校核保护装置10622 套、保护定值102178 项。

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早在2010年年初,国网江苏电力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调度一体化”的实施路径,通过实施电网调度运行“一体化运作”、电网调度计划“一体化编制”、电网运行方式“一体化决策”、各级调度内控机制“一体化建设”等一些举措,重点推进电网在线安全分析、电网综合智能告警应用、日前计划量化安全校核等工作,不断深化调度业务模式转型,全面实现调度业务智能化、在线化、精益化,电网运行预控能力有效增强。截至2014 年12 月19 日,该公司共编制电网在线安全实时计算分析报告34080 份,合格率达100%。

针对县级调度存在继电保护、方式计划等专业人员少、专业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2013 年11 月,国网江苏电力分别在苏南、苏中和苏北选取南京、扬州和连云港(601008,股吧)三个地区开展“地县调业务一体化”试点建设,由地调统一开展停电计划、保护定值审批等业务。2014 年1 月,三个试点地区通过了国网江苏电力组织的专题验收及国调的检查评价。随即,“地县一体化”在江苏全面推进建设并于当年4 月全部完成,形成了地县调业务一体化运作模式,即由地调统一实施专业一体化管理,县调运方、保护、自动化等专业管理集中由地调开展,突出体现地调对县调的专业管理职责,强化了地调对县调业务的统一管控,实现了调度专业管理的集约高效,有效提升了专业管理规范性和电网运行安全性。

提质增效实现业务集约融合

2014 年12 月17 日,江苏省调监控员崔健通过智能操作票,关联解锁监控实时系统中廻峰山廻天2Y04 开关的控制权,经过身份认证,成功实施了拉开该开关的远方遥控操作。

2014 年年初,国网江苏电力根据“杜绝误遥控、兼顾操作效率”的原则,在公司系统率先提出并建立了大运行“一二三四五”遥控操作防误体系,即构建“一套体系”、强化“二个抓手”、编制“三项规定”、实施“四点要求”、开发“五条措施”,通过配置个人安全认证证书、开发手动遥控关联闭锁功能及遥控指令双重校验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了监控远方操作的防误,以此有效保障操作安全。2014 年5 月20 日,国网江苏电力全面开展监控业务的常态化远方操作。

“该措施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了监控人员误操作的风险,为‘大运行’模式下遥控操作常态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国网江苏电力调控中心主任朱斌说。至当年11 月月底,短短半年时间内,全省完成遥控操作62011 次,操作成功率达99.81%,未发生一起遥控误操作事件。

为进一步提升电网运行绩效,实现调度体系功能结构优化调整,构筑电网运行的新型体系,2010 年,国网江苏电力率先开展“调控一体化”探索和实践,通过整合调度和设备运行业务,实现省地县三级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的高度融合,同时推广应用“配电网调控对象一致性运行模式”,开展监控远方操作,全面开展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建成了设备监控管理标准体系,电网调控运行效率效益全面提升。

实现融合的不仅仅是监控这一项业务。从增强配网抢修指挥与调控业务协同、提升配网抢修效率出发,2013 年12 月31 日,国网江苏电力所有地县公司的配网抢修指挥业务也正式纳入了大运行体系。为此,该公司完善配抢指挥业务工作机制,在健全省、地、县三级配网抢修指挥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跨专业协同机制及日常沟通机制,实施配抢指挥“日分析、周简报、月例会”常态化管理,组织制定了配网抢修业务补充规定、应急预案、知识手册等专业制度、资料。

“以往发生故障后通常会造成整条线路停电,检修人员驱车赶到现场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找故障点,现在供电人员能够远程实现故障快速定位、故障隔离、非故障段及时恢复送电,有效减少了故障停电时间,抢修效率和优质服务水平大大提升。”国网扬州供电公司配网抢修指挥班班长杨金喜说。据统计,2014 年1 ~ 11 月,国网江苏电力接派单及时率为99.97%,配网抢修指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精益智能强化技术平台支撑

“江苏省调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不仅按照国调统一标准进行建设,而且在江苏电网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网江苏电力技术力量优势,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创新。”朱斌介绍说,2014 年,国网江苏电力各地区调度开始统一建设全新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并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结合科技创新,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一体化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是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组织研发支撑“大运行”体系全面建设的技术支持系统,该系统集电网控制系统以及非控制类的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电量计费系统等为一体。2014 年4 月,江苏省调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顺利通过公司组织的首批实用化互查,为推进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该系统兼顾了功能与效率,可同时满足业务的实时性要求和分析类业务全网计算要求,实现了调控体系的全局与局部的协调统一。“结合本次全省规模的系统建设,江苏调度自动化专业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利用云技术统一全省系统模型就是其中一项。”朱斌说。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建设初期,江苏省调已组织地区自动化专家参照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标准,编制了江苏省系统图元规范,同时利用计算机云技术,建设了省级及地区云平台。

从经济和人员效益方面来说,江苏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成效非常明显。原先一套地调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一般包括3 ~ 5 个分布式采集节点,每个节点建设约100 万元,备调系统投资约300 万元。现在一套区域调度控制系统可支持原来两个地调范围电网调控,每套区域系统可节省备调系统投资600 万元,分布式采集节点全部以远程终端方式建设,约节省投资600 万元;全省可节约备调及分布式采集节点系统投资约7200 万元。另外,原先一套地调系统运维人员包括地调3 ~ 5 人、县调2 ~ 3 人,通过合理利用区域调节资源,现在两套地调调控系统组成区域调控系统,运维人员仅包括区域调控8 ~ 10 人,区域电网的运行经济性与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

“展望未来,国网江苏电力将继续按照‘2014 年系统建设、2015 年上线运行’的总体目标推进系统建设工作,年底前将完成系统在全省各地区的现场部署变电站接入工作,为2015 年系统上线运行打好基础。”朱斌说。

原标题:江苏 率先跨入智能调度新时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