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在十三五期间,国家或将不再新增煤制气项目,煤制油仅可作为战略储备,而煤制烯烃也被要求适度发展。事实上,国家对待煤制气态度的摇摆不定由来已久,2008-2012年煤制气的发展一直受限,直至2013年,受政策支持,煤制气项目的审批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2013年至今审批煤制气项目达17个,涉及产能702亿方,远超前期所有已审批煤制气项目数量总和。
图1

国内煤制气项目现状
分布不均,西多东少。经统计,我国目前共有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55个(包含投产及在建、前期准备工作、计划、签约项目),涉及产能共计2410亿立方米/年。我国煤制气项目在分布上呈现出西北多、东部少的特点。
图2

项目规划多,投产少。截至今日,全国煤制气项目投产数目仅为5个,涉及产能为38.03亿立方米/年。仅占全部煤制气项目的1.58%。国内煤制气项目之所以规划多,投产少,与煤制气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关系密切。
图3

问题繁多 煤制气发展受阻
经济性较差。在煤制气生产成本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达60%,煤炭价格的波动对煤制气的成本影响较大,风险性较高。另外,根据示范项目运行情况,煤制气实际生产成本高于2.0元/立方米,仅低于进口气(进口气享受国家补贴),因此煤制气在生产成本方面几无优势。而在销售价格方面,目前,打入管道及液化制LNG,煤制气的销售价格均高于当地天然气门站价格,竞争力较小。
图4

技术有待检验。除经济性较差外,煤制气技术也是阻碍煤制气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已投产煤制气项目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碎煤加压气化技术以及水煤浆气化技术。其中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应用较为普遍,占比达89.48%,水煤浆气化技术占比为10.52%。两种技术各有优劣势,但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

实地案例说明:煤制气的技术迄今为止并不成熟,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环境影响。在技术尚未成熟前暂不适合大规模产业化。
分布于水资源贫乏地区,污染不可估量。目前有八成项目位于西北地区,而西北地区水资源贫乏,煤制气耗水量巨大,若大规模发展煤制气将加剧西部地区用水矛盾,后期也将加大项目资金投入。
除了高耗水这项难题外,煤制气还存在高碳排放的难题,尽管煤制气项目可以降低东部城市的碳排放,但会将其转移至生态更为脆弱的西部地区。而煤制气当时作为雾霾治理的措施被提出,却并未从根本上达到治理雾霾的效果。另外,在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难处理,对于环境的污染不可估量。
煤制气发展需谨慎
综合各种因素,以现有情况来看,暂时不适合规模产业发展煤制气项目。卓创资讯建议,在煤制气的发展方面,可以先示范,后推广,建立1-2个煤制气示范项目进行实验和研究,在煤制气技术成熟后予以推广。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严格审核示范项目,并制定严格的规范标准和技术指标。
原标题:煤制气-进退维谷陷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