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本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而在“新常态”的基调之下,改革措施会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带领下推进,能源行业将会迎来哪些利好消息?“一带一路”推动能源投资能源是经济的动力,也是风向标之一。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定调来年发展基调的同时,对能源领域影响也很大。具体到能源领域,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及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市场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细数能源行业的契机

2014-12-17 09:21 来源:南方电网报 作者: 陈克迁

备受关注的本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而在“新常态”的基调之下,改革措施会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带领下推进,能源行业将会迎来哪些利好消息?

“一带一路”推动能源投资

能源是经济的动力,也是风向标之一。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定调来年发展基调的同时,对能源领域影响也很大。

具体到能源领域,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及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门讨论后,改革一直在推进。“产业转移、对外投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项目投资,真正将合作落到实处。”一家央企的副总如是说。

“一带一路”沿途既有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产出国,如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等,也有着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潜力巨大的赤道和北极地区。化石能源丰富的地区也在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所以,“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出海,参与海外建设。石油、天然气、新能源、核电都将在海外获得机会,同时也有利于能源安全。

今年11月的APEC会议上,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发改委最近也宣布,将启动七大工程包,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其中多数是能源项目。

价格改革是能源领域热议话题

价格改革是能源领域持续热议的话题。“价格改革对能源领域真正的市场化至关重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很多领域即使局部放开,民企和社会资本也不敢轻易进入,因为政府定价,国企可以持续投入,向国家拿补贴,民资要担心经济后果,症结都在价格机制没有理顺。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曾预计,在通缩压力加剧的背景下,价格改革将加速,可能进一步放松对能源、公用事业价格的调控。

国家一直在推动的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仍会继续。为了治理空气污染,河北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一定成效,钢铁产能即压减数千万吨。

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高于年初确立的目标。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曾分析说,国内经济不景气是暂时现象,但国内能源消费增速降低将持续,所以国内的排放压力会逐渐减小,到2030年实现排放峰值不会有难度。

多个大型能源项目将开启

按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出下一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确定包括经济增长、通胀、货币供应、财政收支、进出口贸易等在内的多个经济目标。当前市场对经济增速下调的猜测日益增多,普遍认为,7%~7.2%为合理的增长区间。从今年的政策脉络来看,国家持续推进高铁等大型基建投资项目,进行稳增长经济刺激。

近期国家发改委再批4条铁路建设项目,总投资662.4亿元。至此,10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共分6批集中批复铁路等基建投资项目,目前累计投资额度已经超过9000亿元。铁路投资无疑已是未来大型投资基建项目的重要区域。

除此之外,有消息称,特高压项目已获得国务院认可,开始进入常规建设期,在完成2014年招标工作之后,预计未来的投资额度达到600亿元以上,2015年至2017年为密集交货期,行业高成长确定。

另外,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7个重大工程包已报经国务院批准并下发文件,下一步,发改委将进一步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切实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2014年

定调2015

经济发展

进入新常态

2013年

定调2014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2012年

定调2013稳中求进,首提稳妥推进城镇化

2011年

定调2012稳中求进,首提推进房产税改革

2010年

定调2011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

2009年

定调2010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链接

建设智能电网迫在眉睫

雾霾倒逼之下,清洁煤驱动大气治理进入“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我国政府庄严承诺,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利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新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

将为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很多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激励政策,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为8277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6.2%,是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2015年,国家将继续向新能源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等政策优惠,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明显提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节能环保被赋予了大量篇幅,可见我国在此方面的压力之大、决心之强。“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压力的进一步增大,绿色、低碳将继续作为电力工业的显著特点和宗旨,贯穿“十二五”电力发展之中。

“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出色并超额完成小火电关停目标,为全国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阶段性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必须看到的是,今后电力工业减排空间将逐步缩小,节能减排难度加大。走绿色、低碳电力道路,一方面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电力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不懈地继续推进电价、电力体制等多项改革,并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多方面、多角度谋求电力工业的变革、发展之路。

电网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产业,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新能源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转化为电力,是实现新能源高效利用最主要的方式。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远离负荷中心,需要大容量、长距离的电力外送;同时风电、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特点,发电出力波动起伏较大,给电网调峰调频、无功调压、电能质量以及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

智能电网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自动化、储能、运行控制和调度技术,具有抗冲击能力、故障自愈能力,能够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系统安全稳定问题,有效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促进新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因此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解决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和远距离输送就显得迫在眉睫。

原标题:“十二五”收官之年:看2015年新常态下的能源注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