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资、外资、民资这三者不太合理的地位与待遇,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作为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主体,民企应该被给予公平“入席”地位,这当是油气领域推动混改的真义所在。近日,中石油披露了四种页岩气开发模式,分别为75%国内合作开发、10%国际合作开发、3%风险作业开发、12%自营开发。据中石油官员介绍,中石油已经与壳牌、康菲、赫斯等展开国际合作,而国内合作则是以地方国有资本、地方国企为主。在这份合作名单中,央企、外企、地方国企全有,唯独没有民营企业的影子,虽然我们不能由此直接引申出巨头垄断的结论,但这恰恰正是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格局的一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评论 > 正文

中国油气垄断现状反思:外企尚能分羹 民企为何无缘?

2014-11-10 11:13 来源:华夏能源网 作者: 吴可仲

导读:国资、外资、民资这三者不太合理的地位与待遇,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作为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主体,民企应该被给予公平“入席”地位,这当是油气领域推动混改的真义所在。

近日,中石油披露了四种页岩气开发模式,分别为75%国内合作开发、10%国际合作开发、3%风险作业开发、12%自营开发。据中石油官员介绍,中石油已经与壳牌、康菲、赫斯等展开国际合作,而国内合作则是以地方国有资本、地方国企为主。

在这份合作名单中,央企、外企、地方国企全有,唯独没有民营企业的影子,虽然我们不能由此直接引申出巨头垄断的结论,但这恰恰正是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格局的一个缩影:“三桶油”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不可撼动,外企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民企则在夹缝中苦苦求生(目前仅在页岩气招标中有所突破)。

很显然,这样子的现状与当前大潮涌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不相匹配的。吴可仲认为,作为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主体,民营资本有权利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拓展自己的空间,在我们的自己的国土上,外资尚能分羹,民企岂能总是无缘?

当然,造成这样子的怪现状,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战略物资,石油被视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因此一直由政府管理。上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能源体制改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相继成立,形成了中石油垄断石油勘探开采、中石化垄断石油炼化、中海油垄断海洋石油勘探开采的“三足鼎立”格局。随后,在1998年,我国石油产业按照南方、北方、海上三方地域划分,“三桶油”被重组为纵向一体化的全业务公司。

在当时,中国石油产业非常落后,需要借助国际先进石油公司的力量来发展我们,中国政府领导人作出了“技术换市场”的战略决策。由此,众多石油外企凭借其技术、规模、资本优势迅速登陆中国市场,并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进入新世纪,外资油企进入中国迎来了新一波高潮,主要原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一方面中国有对外开放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入世”协定中,放开油气领域垄断也是基本要求。根据国务院发布、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境外公司将有权在政府许可的合作开采区块进行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并在未来分享石油产品。

近几年来,页岩气开发热潮成为外资入华的新一个驱动力。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等官员多次表态,欢迎外企来华参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开展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其中,壳牌、雪佛龙、BP就凭借先进的页岩气开采技术这把“金钥匙”,顺利打开了中国页岩气市场的大门。除此之外,包括埃克森美孚、康菲、道达尔、赫斯、科威特国家石油在内的其他外企也陆续开辟了中国市场,并与“三桶油”建立了进一步的合作关系。

这就是外资油企来华的简史。虽然在很多时候,外企也在抱怨中国油气市场开放度不够,但基本上外资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方参与者。反观民营企业,则尽显凄凉,在中国本土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几乎是毫无建树。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等法规条例,石油、天然气划归特定矿种,为国家集体所有,不论是勘探还是开采,都必须经国务院和地矿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意。不要说民营企业,就是其它一些中央大企业,比如想进军石油领域的中化集团,也没有通过相关的审批。

民营企业要想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必须与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央企合作。由于资源禀赋较好的区块几乎掌握在“三桶油”手中,民企有幸获得的也是没有价值的低产油区块,极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天则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行政性垄断的原因、行为与破除》报告称,民企还必须将开采出石油的20%无偿交给中石油,其余石油要按中石油定价全部卖给中石油,导致民营企业亏多盈少,发展一直难以壮大。

外企则没有这些限制。在与国内油气央企合作开发的过程中,有些外企在利益分成中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例如,中海油在与外企合作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时,双方权益一般为中海油占51%,外方占49%,开采生产出的石油由双方按照权益来分成。当然,这是在国际惯例通行的产品分成合同模式,并非中国对外资给予了特别关照。

但是,对于这样子国际通行的合作,中国的民营企业恰恰是无缘参与的。资质的限制,资金规模的要求,各种明里暗里的不公平待遇,民营资本基本是被排除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之外。好在页岩气第二轮招标中,放开了民营资本限制,这算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

吴可仲认为,中国油气开发中,国资、外资、民资这三者不太合理的地位与待遇,存在着很大的改革空间,尤其是一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被排除在外的民营资本,应该被给予公平“入席”的地位,这当是油气领域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真义所在。

中国未来油气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必然要以充分的市场竞争为前提。在外资企业不断涌入的形势下,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允许并鼓励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油气业务,不仅能解决油气产业资本投入的问题,更能激活市场竞争,优化产业格局,民营资本更可以成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增进中国能源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何乐而不为之?

原标题:中国油气垄断现状反思:外企尚能分羹,民企为何无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