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本文为一篇    很久很久了,一直想写些什么,也许是希望别的朋友能避免我走过的一些弯路,也许是近年来心里太多的感触需要宣泄,也许是总有太多难忘的回忆认为自己不应忘记。但是一直却迟迟没有动笔,慵懒?忙碌?还是什么原因。自我责备的同时也不愿深究。直到今天中午,看着窗外,远处的玻璃钢大厦闪着光,似乎融入到晴朗的蓝天中,灿烂的阳光给办公室中的我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恍然如梦――我知道,也许我应该开始写我要写的东西了!郁积在心里许久的东西,我会用以后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给大家讲述出来。或许传奇或许平淡的经历对某些朋友只是闲暇时候的随意浏览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报道 > 正文

醉里挑灯看剑 献给电力的朋友(长篇连载一)

2014-11-03 09:31 来源:电力人生微信 

长篇连载,本文为一篇

    很久很久了,一直想写些什么,也许是希望别的朋友能避免我走过的一些弯路,也许是近年来心里太多的感触需要宣泄,也许是总有太多难忘的回忆认为自己不应忘记。但是一直却迟迟没有动笔,慵懒?忙碌?还是什么原因。自我责备的同时也不愿深究。

直到今天中午,看着窗外,远处的玻璃钢大厦闪着光,似乎融入到晴朗的蓝天中,灿烂的阳光给办公室中的我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恍然如梦――我知道,也许我应该开始写我要写的东西了!

郁积在心里许久的东西,我会用以后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给大家讲述出来。或许传奇或许平淡的经历对某些朋友只是闲暇时候的随意浏览,对我确是一段生活的总结和证明。在这个我生活中比较特殊的一段时间,我会趁着内心尚未冷却的激情,把它叙述出来。这不是什么成功者自大的独白(那种东西主流媒体上尽是),只是北京上下班茫茫的人流中一个平凡身影的经历;我不能保证它多么精彩,但是如果我们有相似的成长背景,靠自己在这个社会奋力的打拼,相信其中会有你我的共鸣!

以后的文字中会有校园的美好惬意、电力生产企业的磨砺锻炼、欧洲外企的成长提高、海外工地的艰苦辛劳、国有单位的博弈制衡……我想前边的文字会比后边的轻松明确,我会在那段相对纯洁的日子中加入随后数年回头的一些回顾和思考;后边的文字会比前边更有深度,却更含混,因为最多的对生活的感悟都是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而我也不会让自己过多曝露在同行朋友中。下面就是含笑回望过去的日子,重新体味曾经的悲喜……引子:如果回首过去的日子,能够面露微笑,我想我还是对得起那段无悔的青春岁月。

残酷的高考

90 年代的高考,虽然不好仍象80年代那样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但是作为高校收费扩招前的高考应试者,竞争还是很残酷的。对于东北省会城市的学生,我记得当初大家说的是理科8-9取1,文科12-14取1。高中时期的学习成绩是很稳定的,高考前的三次大型模拟考试排名次次总是稳中上升,到了临考之前心里有底:我的成绩基本可以超过本科录取线50分以上,可以顺利进入国内的重点大学(大致相当于比清华北大在我们省的录取线低十分的样子)。于是,高考前的奋战是有的,但是没有对考试的太大的压力和恐惧。呵呵,记得考前复习,我家2楼,楼下就是那些平房的人没日没夜的打麻将。我关上两层窗户(东北人都知道那是冬天防冻的),然后在家里用水盆泡着脚,把湿的大毛巾披在后背上给自己降温并专心做习题。那时候真是很有劲头的,对照现在的我也常常自问,你还有那样的冲劲那种精神吗?回答只是茫然和无奈,呵呵。

最后高考成绩发挥稳定,但是因为和人家争热门专业最后没有能被第一志愿录取,而在当时这就意味着投档被耽误,只能在第二批录取院校选择了。记得知道消息的时候,几个小时我的嗓子就哑了,年少轻狂的我不能承受这样的结果。前途的不测打击真是很大的。

好在我还不是一个和自己特别较真的人,所以还不至于问题太大。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觉得遭受了特别大的困境和打击,这时候再挺一挺,千万别太较真。挺着就能过去,千万别觉得自己挺不过去,那就糟了。

然后呢?然后就是进入了这所当时第二批录取的电力院校,在这个全国招生的学校我大概是班里前两名的入学成绩吧,好像是第一。刚开始自然是带着学校入学新生并不少见的那种不得志的心理,但是随后的几年,我已经逐渐的发现了这个占着行业优势(电力)和地域优势(北京)的大学的好处了。到了大学后期,我就觉得这样挺好的,虽然学校名气资格还有不足,但是对于学生最重要的前途就业方面,这个学校似乎具有着比名牌大学都不差的优势。现在的我回头看看,去设想我当初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经常会庆幸这次的失利和命运对我的安排。于是,一个对我以后生活影响非常大的人生观念就此形成,并在以后无时无刻的在我遇到逆境时候帮助着我。即使现在遇到困难我都会对自己说:塞翁失马,塞翁失马啊……2逝去的大学青春和 多数学生一样,上大学之前总是对大学生活有很多憧憬。也许我这样有些自由散漫的人就适合普通大学那种轻松的生活,这种情况下我往往能发展的很好,有自觉性的做事情,也能主动规划好自己。以前当过兵的父亲总想让我考军校,母亲好像有点想让我学医。但是即使是中学生我都能感觉那些学校的情况不适合我(比如严格的军校),好在我家里的氛围从来都不强迫我做什么。上了大学我就给自己定下大致的原则,学习上不用拔尖,中上等就行;多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丰富生活;多读好书,多四处游玩,增加阅历。我觉得这是适合自己的。

大学4年很多美好的经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太多,有趣的经历太多:在楼道里养兔子;把老鼠追杀的从6楼跳楼;在食堂排队买饭或者打水时候遇到朦胧喜欢的女孩;弹着吉他和大家一起在夜里的操场上唱歌;校门外小饭店的高谈醉酒…….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要么还是聊聊社团活动和几个好友吧。

我觉得学校生活的魅力很大程度是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展现的,文艺演出,讲演赛,辩论赛,卡拉OK。在学校做些社会工作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在准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中会有很多难忘的回忆,同时也是对人的锻炼和提高。讲讲老C和小D,常怀念毕业前夕,长谈未来,胸怀壮志,拎着啤酒、抱着半个西瓜上立交桥,然后把瓜皮扔向远方那种青春年少的情景。

如今大家的联系仍然很多,老C,这个贫困地区出来的孩子,入学就比较成熟。他小时候挨过饿,对我们这个年龄真是很少见的(这个年龄的小时候大多是很少能吃肉而已)。现在的老C平步青云,仕途顺畅,娶了美丽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北京女孩作夫人,并把她也安排进收入丰厚的电力单位,生活幸福,又凭借自己的特殊位置为各个电力行业的高层人员解决对他们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的事情,积累了广泛的高层人脉。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老C都是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小D的聪明能干也是出众的,虽然他缺少电力行业很重要的关系背景,职务上没有进一步提高,但是优秀的人哪里都是优秀,小D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熟了以后,开始借助自己掌握的资源做公司,公司就他一个人(除了有时家人帮他打理一下帐务),一边不显山露水的上班成为工作骨干,一边悄悄的把自己的小公司弄的有声有色,单位没人知道他的经济实力。小D高峰时在北京有四套房产、一辆车并为亲人换了一个肾。现在也许3套?不详。好像最近又在关注房子。

毕业年头虽然也不能说很多,但是同学间的差距已经渐渐拉开,总得来说谁好谁坏并没有太大的意外,成功的你能知道他是凭借他身上的那些长处,混的不那么好的你也能知道是他哪些的性格缺陷制约了他。其实好坏本来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只要能自己满意、快乐就是好。我所说的不那么好的就是指他们不但以社会的实际标准来衡量不好而且自身的心态也不那么好。3走上工作岗位无

论经历了多少毕业的离情别绪,最终还是各自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上研与进电建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同学还都是进了电厂。我因为在学校时候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在各电力部门与学校关于学生就业的第一轮就被省局要了,分配到我家这个城市的电厂。当时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刚一进电厂的门,甚至就在培训期间就有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很有关系。问的人各个都问的理所当然,仿佛惯例就是这样,要是没有什么关系背景能进来反而奇怪了。我后来才慢慢知道,我毕业分配进来的这个电厂的特殊性。国内的多数电厂都处于距离市区较远的地方,而我所在的热电厂就是我家的这个东北省会城市的市区里,地理位置很好;同时,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电厂,机组先进,保持着很多国产同类机组的电力行业生产记录,待遇处于全省电力企业最好的水平,就连这个厂的厂长都被认为是省电力局重点培养的人,无论谁来当都肯定将来是要“上”的。

回头分析我之所以能进入这个电厂,当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深厚的关系。学校管就业的老师很欣赏我(这位老师也是一个能人,非常优秀,现在已青云直上,但不是我在这要说的范围了),记得他当时说过,省局接纳学生的人事干部看到的履历表现后就很满意(加上我就是本市市区的人,连家都距离那个电厂很近),我们老师立马加说你真会选人,接着就把我各方面的情况介绍了;还记得进省局报道时候,那个干部曾经微笑说小伙子好好干,我还奇怪,怎么初次见面就对我这里亲切,要知道主管电力人事的干部在地方上都是大爷,多少人提着猪头想给人送礼都找不到庙门呢。

同时进入电厂的有我们几个少数的本科毕业生和一些技校毕业生,在以后的日子渐渐知道了,谁是厂里谁谁谁的侄子,谁是哪个哪个领导的外甥女。特别是还有一个省电力局高层领导的儿子G,用后来单位里一个主管分房的人的话:那关系可不是一般的硬,那是真硬啊!而我懵懵懂懂,最初与他相识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什么都不知道,很巧合的是G的妹妹是我的校友,而且在校时候就认识(我那时当然也不知道她父亲就是那个谁谁谁,呵呵),所以大家认识时候就觉得很有缘,一来二去就很熟关系很好。以后的日子,我们各自考研,他还上了博士,多年来一直都有联系,建立了很不错的友情。而我也在随后的日子与他和他的家人渐渐熟悉,我们两家有了不错的关系,那是后话,不是我在帖子里要说的内容了。G是一个很厚道的人,待人义气,在学校是也是成绩优秀,因为家庭条件一直较好,当时他的阅历等方面在我之上,而他后来不顾家庭强烈反对毅然坚持自己选择爱情的举动是我对貌似书生气的他另眼相看的开始。此老兄现在正在欧洲做访问学者,算来今年也该快要回国了,G兄保重。

原标题:醉里挑灯看剑,献给电力的朋友(长篇连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