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家大业大
也经不住指缝里流沙子
时间回到2013年3月底,经历数月僵持后,五大发电公司在山东的电厂终于与兖矿集团签订了电煤中长期合同。
对兖矿集团来说,617元/吨的秦皇岛价格“利润薄如纸”,煤炭十年黄金期已然过去,而这仅仅是寒冬的开始。
兖州煤业洗煤厂改造每年可增加效益7亿元。兴隆庄选煤厂技改现场。资料片
形势急转直下。2012年,兖州煤业还是山东“最赚钱”上市鲁企,到了2013年,其母公司兖矿集团亏损50亿元,1380亿元负债悬顶,“每天不吃不喝,就要支出8000万元。”兖矿集团一位高层这样说。
千亿负债的压力下,兖矿集团只能采取更加残酷的措施降成本、保利润。
2013年5月,兖矿集团实行减薪计划,这是集团铁腕强推的“十项断然措施”之一,其中高管降薪50%,中层降薪20%,一线工人工资不变,但奖金全部取消。从今年初到现在,减薪计划已实施3次,而集团的“减员增效”计划仍在执行。
2013年7月15日,时任济南市高新区党工委主任张新文调任兖矿集团,而兖矿集团2013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令人郁闷:煤业、煤化、东华、物业、电铝五大板块中,仅一个板块微利。
“兖矿所有问题,都是大企业病。我们不需要另辟蹊径,只要把别人成功经验照搬过来,结合兖矿实际推进下去就行了。”张新文到兖矿后,基层员工和供应商向他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人情采购、关系采购问题。
在煤炭企业,大宗原料及辅料采购成本占到企业成本的大头,这也是最难管控的环节。据兖矿一位内部人士称,由于大额采购都由集团掌控,出问题的都是一些下级单位掌控的采购项目,涉及金额都不大,几千几万的,“但兖矿家大业大,也经不住这么指缝里流沙子。”
拿兖矿实施的“降本增效”而言,从“节约一度电”一点点挤水分降成本,结果今年上半年就“挤”出来31亿元。
人员调整都调不动
改革怎么改?
2013年9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创新管理破解发展难题》的文章,引起了张新文注意。文章介绍了首钢长钢公司2009年实施民主评价制度,不光消化了上半年4.5亿亏损,当年实现盈利。
与煤炭行业一样,同样处于寒冬期的钢铁业也在寻找“过冬”之法。长钢找到的切入点是成本管控—将占企业成本80%以上的大宗原燃料和辅助材料价格压下来,降至市场价格,长钢将扭亏为盈。
长钢买一吨进口铁矿石要1571元,而全国平均价才1086元/吨。长钢董事长郭士强看得很明白,人情采购、关系采购大量存在。“要解决问题很困难。内部,裙带关系和姻亲关系盘根错节,很多要害岗位的人员一家几代都在长钢工作,貌似不起眼的一个采购人员,可能有很深的背景。外部,不少与长钢有业务关系的小企业都有着不小的社会背景。”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郭士强感叹,有一次,公司供应处想对几个不称职人员做一下调整,都调不动。
采购价格居高不下背后,有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改革必须要触动一些人的奶酪。怎么干?
“从上至下,一来阻力太大,二来瓜田李下,会不会折戟沉沙、碰得头破血流,真不好说。”在郭士强看来,以“获取更大权力来制约权力”是企业治理的惯常思路,其实不妨换一种思维,走群众路线,再难的题都会有解。
郭士强想出的办法是,由职工代表和相关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当评委,对公司采购项目搞民主评价,通不过的项目移交纪检部门进一步调查落实,该处理的处理,绝不含糊。长钢的这套办法行之有效。民主评价制度实施四年后,与2009年相比,仅2012年一年可比产品成本就降低了29.12亿元。
二次取经
“长钢也是老企业,亲戚、朋友关系层层叠叠,利不出门,招投标都自己干了。”张新文说。他随即安排现纪委书记林海波去长钢调研,按长钢套路制定了一套政策,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执行不下去。
就在兖矿摸索民主评价机制时,内部又曝出几起腐败案,一家公司的采购人员用有缝钢管代替无缝钢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197万元,以至于这家公司最后把所有的阀门和钢管都检查了一遍。
这些腐败案件的曝光,让张新文下定决心要把民主评价工作推出来。今年8月6日,张新文又派现任工会主席顾士胜二次去长钢调研,张新文给顾士胜下了死命令,让他此次去长钢,务必把民主测评会搞起来。
22天之后,兖矿集团召开了第一次民主评价会。
“发人深省,令人震撼……”
由于兖矿集团产业跨度大,涉及的行业多,单位多、规模大,民主评价会重点选取了产能过剩、经营亏损的企业作为试点评价。
据兖矿工会主席顾士胜说,兖矿集团旗下有七大专业公司,其中煤业公司、东华公司、物业公司以及贵州能化公司尚有盈利,煤化公司、电铝公司、新疆能化公司有不同程度亏损。煤业公司和电铝公司未完成利润考核指标,“这些企业问题集中,矛盾尖锐,具有典型性。”他表示,民主评价的基础工作在市场调研,难点就是冲破人情关。
这一点,兖矿集团党群工作部女工部副部长杜青深有体会。民主评价会需要12位人品好又懂采供的职工代表给参评项目打分,一开始集团让大家主动报名,结果偌大兖矿10多万人,没一个报名的。
“在长钢,基层员工争着当职工代表。咱这里都怕得罪人,没人愿当职工代表。”最后,由集团硬性指定了职工代表参加民主评议。
今年二季度,兖矿集团市场风险部、审计部抽调3名人员对新疆能化公司、国宏公司、鲁南化工公司等5家单位进行调研。
工作组进驻评议单位后,查阅了采购合同、比价、招标等有关资料,收集整理了各单位2011年1月—2014年5月间所采购的物资设备基础数据,并到单位库房进行实物核对,确定了金额、数量、单价、供应商等采购信息,光收集数据就是近20万条。
审计法律中心的岳兵是这个工作组的成员之一。他在对比中发现,企业用的阀门、仪表、化工剂料等厂家、规格型号、标准差异很大,核实对比难度非常大。
工作组随后改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分年度分别选取了采购量大、使用频率高、可比性强的部分钢材、化工原料、土产杂品及设备作为评价项目。通过内部资料核对、进厂实物验证、网上查询、电话传真询价以及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了物供中心1.3万种钢材1500种阀门的历史采购价格数据,与同行市场价格、ERP系统历史价格、网询价格进行比较。
作为民主评价的主管领导,顾士胜遇到很多人情公关,不少熟人前来求情,希望不要被评价,“好在董事长早就料到了,当时就说了,谁求情先查谁。”顾士胜说。
“你看,站在陈述席上,他们的脸都红了,出汗了。”顾士胜说,如果看到市场调研情况,相信许多人都会“出汗”:10种阀门中采购价最高的高出原价371%,最低的也高出30%;6批次盐酸最高的高出原价225%,最低的高出110%;18种型号钢材,都高出物供中心价格30%以上。
“为什么所有采购价格都高?是规律性还是普遍性?不管这件事背后如何,值不值得我们深思?我想这就是让职工参与的目的和意义。”张新文在呈报的材料上写下:“发人深省,令人震撼……”
砍掉一千家中间商
“9台设备,8台的供应商是邹城的企业,连滕州的一家企业也将贸易公司开在了邹城。由此可见,采购环节周边的利益链条多么错综复杂!”9月25日在做总结发言时,兖矿集团总经理李希勇指出,寄生在兖矿周围的中间商,是推高企业成本的祸首。
以济三电力公司2013年4月份采购的油泵为例,该油泵的供应商是邹城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既不是直接制造商,也不是一级代理商,而是N级贸易商,采购价格是79000元/台,调研组选择了上海、深圳三家公司询价,获得的到货单价分别是21600元、27000元和29600元,价差分别是57400元、52000元和49400元,价差比为266%、193%、167%。
“一般的情况,价差比在20%左右是算正常的,超过40%肯定有问题,而如此高的价差比,说明问题相当严重了。”兖矿内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中间供应商肯定是“朝中有人”。
畸形的中间商,是张新文、李希勇改革兖矿首个剪除的毒瘤。目前,兖矿集团已将一千多家中间商清理掉,购销制度逐步向“两头见市场”过渡发展。
“现在,我们的采购计划都事先向集团申报,由集团统一采购,联系配送。”新疆能化公司采购部部长刘勇告诉记者,现在再没有人敢违规操作了。
原标题:兖矿“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