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电力事业起步的地方。清光绪八年六月十二日(1882年7月26日)晚上7时,由英国人立德尔等招股筹银五万两成立的上海电气(601727,股吧)公司创办的上海第一家电厂开始供电。夜幕下,在6.4公里长的供电线路上串接的15盏弧光灯一齐发光,令人眼前一亮。成百上千的中国人带着惊讶又新奇的心情驻足围观,次日上海的中外报纸都做了电灯发光的报道。由此而后的130余年,电力事业在中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上海也是中国电能表计的渊薮和滥觞之处。从最早给第一批12户用户安装单相电能表,到如今上海电能表计总数超过900万只;从早期使用的电表均由外国企业生产,到后来

首页 > 输配电 > 输配电 > 智能用电 > 评论 > 正文

上海电表档案 讲述那些功成身退的电表

2014-09-19 16:11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作者: 陈昊南

上海是中国电力事业起步的地方。

清光绪八年六月十二日(1882年7月26日)晚上7时,由英国人立德尔等招股筹银五万两成立的上海电气(601727,股吧)公司创办的上海第一家电厂开始供电。夜幕下,在6.4公里长的供电线路上串接的15盏弧光灯一齐发光,令人眼前一亮。成百上千的中国人带着惊讶又新奇的心情驻足围观,次日上海的中外报纸都做了电灯发光的报道。由此而后的130余年,电力事业在中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上海也是中国电能表计的渊薮和滥觞之处。

从最早给第一批12户用户安装单相电能表,到如今上海电能表计总数超过900万只;从早期使用的电表均由外国企业生产,到后来国产电表逐步占据主流地位;从开始时的机械表,到现在的全电子式智能电表,上海的电表历史源远流长,堪称中国电表历史的一个全息微缩样本。

上海曾是外国电表的竞秀场

当上海电力(600021,股吧)事业刚刚起步之时,所发直流电力多供路灯照明使用,电力用户多按路灯盏数计费或以趸售方式计费,电表没有用武之地。因而,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也就是上海第一家电厂开始供电12年后,当时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才给第一批12户用户安装了英国产的“羌盘林•霍克哈姆”单相电表,这12户用户也是上海第一批实行计量收费的用户。

进入20世纪,交流电逐渐取代直流电为路灯照明供电。光绪三十年六月(1904年7月),电风扇登上上海的电力舞台。由于原先的单相电表不适用于记录感应负荷,于是开始使用英国西屋公司及汤姆生藿顿公司生产的交流感应式单相电表司职计量。

清宣统三年六月(1911年7月),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在英商增裕面粉厂安装了全市第一只三相电表,其为英国产的西屋电表。直至此时,上海各家电力公司对用户电价计算仍大多采用包月制,仅少数用户接装了电表。因而,虽然早在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设立的电能计量管理机构——电度表维修和校验所就已诞生,但真正大批量开展电能表修校、检验业务则要迟至20世纪20年代以后。

民国四年(1915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无限公司,并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简称申新一厂)。在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之笔的申新纺织公司由此起步、壮大。至民国11年(1922年),申新纺织公司资本已达300万银元,并已在上海扩建申新二场、在无锡建申新三厂、在汉口建申新四厂。民国12年(1923年),上海第一只最大需量表便安装在申新纺织厂(惜难以考证是申新一厂或申新二厂),实行两部制电价计费。所谓最大需量表,是一种指示用户在一个电费结算周期中平均最大功率的电表。随着轻工业、重工业的蓬勃发展,大用户的用电需求节节攀升。如果一定时间内用户的用电负荷过大,便可能对电网安全造成影响。因此,限定用户最大功率的最大需量表便应运而生,其最大需量值是用户与电力公司事先约定好的,如果事后发现超过了最大需量,电力公司将征收惩罚性质的电费,以此保证电网的安全。第一只最大需量表安装于申新纺织厂,从一个侧面映证了当时民族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在上海的快速发展。到1949年底,全上海共安装最大需量表3000余只。由于最大需量表几乎均安装于工业用户,这3000余只电表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的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电力事业至首只最大需量表安装的1923年已历时40年有余,但全市电能计量计费用户尚不足4万户,也就是说,安装的各类电表总数也就在4万只左右。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市电力用户达14.75万户,在用电表数增至12.8万只。

上海解放时,全市有五家电力公司——美商上海电力公司、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华商电气公司、闸北水电公司、浦东电气公司。五家公司自成体系,历史背景也各不相同,采用的电表也是五花八门,主要有英国的FC表、MV表,德国的S•S表、AEG表,美国的GE表,加拿大的GM表,法国的CDC表,瑞士LG表,意大利的CGS表,比利时的ACEC表,日本的TE表、AMCD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原供货渠道中断,又引进了属于共产主义阵营的东欧多国所产电表,主要有匈牙利的GANZ表、波兰的AT表、民主德国的SZG表、捷克斯洛伐克的K表、苏联的CCCP表等。据1958年的统计,当时上海全市共拥有各类电能表98种牌号、214种型式,堪称“万国电表博览会”。

功能先进的国产电表引领主流

电能表作为电工仪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整个电工仪表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我国电工仪表整体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电能表的生产和发展也基本与此同步,上海又成为这段历史的注脚。

以单相电能表为例。1952年,上海华通开关厂成立电表车间,3月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台单相电能表(仿美国产品);不久,阿城仪表厂也试制成功单相电能表(仿日本产品)。同年上海和成电器厂成立,并开始专业生产电能表。1956年7月1日,大型仪表企业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投产,成为我国第一个用当时世界先进技术武装的电工仪器仪表制造工厂。上世纪60年代中期是我国电工仪器仪表生产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相继在上海、黑龙江、江苏等省市扩建和兴建了一批大中型仪表生产企业。于是,在上海出现了哈尔滨电表厂DD1表,阿城D1表,和成S1表,向东厂DD14表、DD15表,杭州仪表厂DD5表。1976年,哈尔滨电表厂又生产出过载2倍的DD28表,在一段时间内,这种电表被大量应用于上海用户。经过建国后近30年的不断研发、改进、定型,国产电表产量剧增。1978年起,上海大量采用国产电能表,完成历史使命的超龄“洋表”开始分批退役。1986年以后,上海主要应用的是全国联合设计的86系列单相电能表。

上海的三相电表也走过了一条类似的从洋货到国货的道路。直到1976年之前,上海电力系统应用的三相有功电表、无功电表、需量电表都是洋货。1958年,从电度表维修和校验所演变而来、负责全市计量装置管理的上海供电局表计工场曾自行设计制造了一批三相表、需量表以供使用。1976年左右,国产表开始大量面市,逐步取代进口表。至1986年的10年间,上海地区使用的三相电表主要有4个厂家生产的15个型号,加上表计工场自己制造的5个型号。1986年起也逐渐主要使用全国联合设计的86系列三相电表。

1988年,上海全市电能表在用数达到85万只,1990年的在用数则历史性地迈上了100万只的整数关口。

1993年6月,作为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的“一户一表”改装工作正式开始。所谓的“一户一表”指一个居民用户安装一只电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市居民几乎均为合表用电形式,常常一幢楼只安装一只电业计量电表。80年代以后,新建工房改按幢装表为按楼层装表。合表用电情况下,电力公司只按总表上的计量数值收取每月电费,从总表分派出的各家各户还需自行安装一只电表,再按各自电表计数分摊电费。上海人习惯称那只总表叫“大火表”、称那些分表叫“小火表”。由于电力公司只管到那只总表,这也造成了在用电表数事实上严重少于实际用户数。随着家家户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火表有限的用电容量已很难满足几户人家的用电需求。此外,由于小火表在使用多年后常常计量失准,或因人为原因造成计量失真,几家人家因为小火表电费之和小于大火表电费支出而互相指责的邻里矛盾便成了上海别样的“城市风景”。好在推行“一户一表”之后,这些矛盾也随之不复存在了。数据显示,纳入1993年首批“一户一表”改装的用户为3万户,而到1998年改装基本结束时,共计改造近130万户。而且,此后新建的居民住宅也都实行了“一户一表”。

2001年,随着单相分时电表的推行,上海市民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模式。此前上海所有的居民电表只有单一的计价方式,也就是说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无论哪一分哪一秒,所用电能的计量单价都是相同的,每月电费只需简单地用电表上的本月抄见数减去上月抄见数得出单月用电量,然后乘以单价即可。随着单相分时电表的推行,实施分时电价也水到渠成。从那时起,24小时被分为2个时段:当日6时至当日22时为“平时段”,当日22时至次日6时为“谷时段”,谷时段的电价大约只有平时段的一半。用电有了优惠时段,过日子精打细算的上海市民自然乐于接受。单相分时电表很快受到上海市民追捧,一时间,到电力营业网点申请换装分时电表、开通分时电价的电力用户排起了长龙。2001年,全市便安装分时电表40万只。

电表不仅改变了用户的用电习惯,电表本身也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在分时电表之前,上海在用的单相、三相电表绝大多数为机械式电表,伴随着分时电表的推广,机电式电表和全电子式电表也慢慢取代机械式电表,走进了千家万户。而随着我国表计科研、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作为机械式电表与电子式电表过渡阶段的机电式电表只实际应用了较短的时间,上海很快便开始全面推广使用电子式电表。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12项智能电能表企业标准,统一电能表型式及功能要求。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除了具备传统电表基本的用电计量功能外,智能电表还具有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防窃电、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等功能,支持双向计量、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等实际需要,也是实现分布式电源计量、双向互动服务、智能家居、智能小区的技术基础。智能电表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为先进的电表。而从2009年起,智能电表也开始飞入上海的寻常百姓家。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已安装各类智能电表800余万只。

1990年12月27日,一幢高楼在上海市天山路1756号建成,这幢大楼被上海电力人称之为表计大楼。今天,这幢大楼的主人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下属计量中心,其前身,便是坐落于斐伦路上的电度表维修和校验所。虽然在百年过往中几度易主、易名,但计量中心仍就司职全市各类电表的校检工作。105年之后的今天,每年有250万只最先进的国产智能电表在这里经过校检合格后奔赴上海全市的各个角落,在液晶显示屏的闪烁间向电力用户生动演绎着上海电表的发展历程和以其为缩影的整个上海电力乃至中国电力事业的沧海桑田。

至于那些功成身退的“前辈电表”们,则静静地沉睡在计量中心的展示厅内,等待着人们去解读它们背后的故事。

原标题:上海电表档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