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全面提升电力产业价值的必由路径,不仅是体制、机制、流程、架构的深刻变革,更涉及重大的利益转移。北极星电力网本周继续梳理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同时整理了央企薪酬改革、APEC会议、中国企业500强、东北窝电、企业年中报等电力行业的重要新闻:
Top1:【观察】新电改方案的三大关键:输配电价难回避
电力体制改革再次走到关键期。近日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稿已起草完成,进入讨论阶段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也是继2002年拆分国家电力公司和2011年进行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后,电力改革再度提上日程。尤其“输配分开”不再纳入本轮电改讨论范畴,以及电改目前重点讨论的是“搭建独立的电力交易市场”的动向,让一度陷入僵局的电改受到市场新的期待。
“输配分开”或不再提输配分开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最新的消息显示,即使是到了改革动力空前强劲的2014年,输配分开依然没有被列入最新的改革方案之中。

笔者了解到,在方案的几轮讨论中,很多人认为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来看,想要进一步推动改革,让输配一体化阻力更小,也符合目前电改“放开两边,管住中间”的总体思路。
首先,从所谓“软件”即输配电的主体——电网公司的态度看,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曾撰写的《中国电力[0.86%]与能源》一书中,曾提出电改的方向应是构建政府监管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关键要放开发电市场和售电市场两头,改进中间输配电网环节的监管,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格局。也就是说,刘振亚认为,现行的输配一体化和电网调度一体化符合国情,能够实现各方高效协调运作,最大限度降低电力系统瓦解和大面积停电风险。
更多详情
Top2: 吴疆:电力体制改革的价值、动力与策略
电改价值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行业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规模调整发展,成绩显著;但电力紧张的问题依然没有完全消除,地区性、季节性、时段性的电荒甚至有长期存在的趋势。而不独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长期遭受着更为严重的缺电困扰,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电力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至今没有最终完成,大规模停电事故在各大洲屡见不鲜。

电力供应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概因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占用大量资金与资源,归根结底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来埋单,因此其发展态势在根本上取决于其所创造的价值——如果这种价值明显高于各项社会成本,“经济发展、电力先行”自然水到渠成;而如果增值空间有限,在对公共资源的竞争中缺乏显著的比较优势,则往往陷入一种缺之可恼、增之无报的决策尴尬。
更多详情
Top3: 央企薪酬改革终敲定:“三解”新方案(附部分72家名单)
中央审议通过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相关细节近日披露,被业内称为“有一锤定音之效”的方案一经出炉,立刻引起各方关注。
“一个标准”
根据《方案》,对中央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负责人,即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党组书记)、总经理(总裁、行长等)、监事长(监事会主席)以及其他副职负责人,原则上确定相同的基本薪酬。
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负责人也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其基本年薪应由国家通过市场价格统一规定,“就像省级官员,不管在上海、青海还是西藏,基本工资是一样的。”
更多详情
Top4: 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在APEC会议的发言
2014年9月2日,在第11届APEC(亚太经合组织)能源部长会议期间,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与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共同主办 “APEC能源部长与企业家午餐会”,来自APEC地区21个经济体的能源部长及观察员、国际组织、各经济体驻华大使以及国内商界领袖等约180位高层出席。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会长张国宝和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致欢迎辞,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刘振亚分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并指出了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两个替代”)的重要性。他指出,应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应对挑战的关键是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力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两个替代”)。
更多详情
Top5: 政策频频“光顾” 东北窝电困局曙光重现
近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东北地区电力消纳及电力工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力争2020年前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国家能源局关于缓解东北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的意见》(国能电力[2014]350号)。
这被视为是《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出台后,解决东北“窝电”的具体措施之一。
东北“窝电”到底有多严重?
因为经济疲软,近年来,东北三省面临着史上最严重的窝电情况。东三省负荷中心辽宁省曾长期面临电力短缺局面,但2013年电力装机富裕超过500万千瓦,东三省总体电力装机富裕超过2000万千瓦,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更多详情
Top6: 揭秘中国企业500强(按利润、企业规模及地域)
“十年前,中国企业500强高峰论坛第一次走出北京就是在重庆举办的。那时候我们认为重庆作为新兴的直辖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商机的城市。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重庆新一轮发展的大机遇。”在2014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媒体通气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这样说道。
据了解,今明两天,201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将在悦来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多场精彩对话将在此展开。
更多详情
Top7:前瞻储能技术:6种储能技术发展可期
储能是涉及甚广、影响甚深的基石产业。储能使电能生产和消耗的时间变换,并可在离网或移动状态使用,这里孕育着重量级应用:电力存储和动力电池。

电力储能在自身技术进步和新能源发电推动下,处于需求启动初期。目前最成熟的是抽水蓄能技术,这是偏向发电端的技术;化学电池、超级电容具有效率上的优势,但存在成本偏高的问题;液流技术系统需要较高维持费用,且应回避效率偏低的技术类型。目前看来更有希望的是循环寿命较高,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国内的峰谷调节潜在需求年化为73GWH/ 年;快速的负荷平衡需求占3%的装机总量,国内需求年化为5.2GWH/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输出平滑的储能需求,全球保守来看为8GWH/年。其中,后 2个市场在目前的价格水平应该就可以启动,而调峰需求启动条件是储能成本下降到峰谷电价差以下,国内为0.60元/度(相当有挑战性的目标),我们估计 2016年储能成本下降到接近1元/度水平,届时,可能会出现扶持政策,而启动这一市场。全球来看,高电价国家的分布式发电+储能应用正在兴起,德国在储能政策补贴下,2016年将到达普及条件,这是一个海量市场。这个市场的未来玩家是储能单元厂商、如比亚迪和电子控制厂商,如阳光电源。
更多详情
Top8:纪实:国家电网去除痼疾 重整许继、平高集团
工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0年,在中央政策引导下,为破解许继、平高集团发展困局,支持做大做强,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提议,经国资委批复同意,国家电网公司正式重组整合许继、平高集团,开始了推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光荣历程。
2014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省考察工作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有许多短板,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更多详情
Top9: 年内第一条特高压主设备招标结束 四大厂商市场份额揭晓
8月29日讯,国家电网公司于8月28日公布淮南-上海北环线交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主设备推荐候选人结果,平高电气(600312.SH)、中国西电(601179.SH)最受益,初步测算中标额分别在16亿元、14亿元左右;此外,特变电工(600089.SH)、*ST天威(600550.SH)也分别获得相应订单。
四大厂商市场份额均达预期
就单条交流特高压线路而言,其主要设备为1000kv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GIS等;而国内能为之提供设备的厂商主要为中国西电、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天威保变。
更多详情
Top10: 西北地区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电费结算情况(2014年二季度)
一、基本情况
2014年二季度,与国网西北分部和各省(区)电力公司结算的发电企业共有920家,涉及装机11951.01万千瓦,上网电量1215.4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117家,装机6531.00万千瓦,上网电量862.09亿千瓦时,占总电量的70.93%;水电306家,装机2892.49万千瓦,上网电量200.30亿千瓦时,占总电量的16.48%;风电197家,装机1528.48万千瓦,上网电量108.47亿千瓦时,占总电量的8.92%;光伏292家,装机986.94万千瓦,上网电量43.77亿千瓦时,占总电量的3.60%;其他8家,装机12.10万千瓦,上网电量0.81亿千瓦时,占总电量的0.07%。
国网西北分部和各省(区)电力公司2014年二季度应结算电费367.01亿元,实际结算电费367.01亿元,电费结算率100.00%。国网西北分部和各省(区)电力公司具体电费结算情况见下表:

更多详情
Top11: 国网2014年第三批信息化项目(硬件设备、调度硬件及开发实施)中标名单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项目2014年第三批集中招标-调度硬件设备招标(招标编号:0711-14OTL10112001)中标候选人公示活动已经结束。现将中标人名单公告如下。

更多详情
Top12:中国电建上半年业绩、重大项目一览(附2014年中报)
中国电建(601669)8月28日晚间发布2014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2.04 亿元,同比增长1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6亿元,同比减少3.82%;每股收益0.2225元。

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12.9%,依然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受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约为902.6亿元,同比减少11%;合同存量4115.29 亿元,同比增长19.49%。以下为中国电建2014年半年报全文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