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比较感性的原因吧,我很容易被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动。在燃料除灰部有一位师傅,瘦小的身躯,黝黑的脸庞,内向的性格,以特殊的年龄奋战在特殊的工作岗位。他是输煤维护专业的技术员、共产党员王金珠同志。因为“默默无闻”,人们常常将他“遗忘”。

8月25日,11时35分,王师傅拖着疲惫的身躯从现场回到班组,蓝色的工作服已经变成了黑色,脸上的煤粉被汗水冲刷成了花脸“包公”,整个人就象刚从煤窑里爬出来一样,像今天这样的场景对于他而言,就象“家常便饭”一样平常。
下午14时,我徒步来到封闭煤场,煤场东侧门口处,地面上已是厚厚一层细煤粉,脚落下去,粉尘象热气腾腾的蒸汽向上“飞舞”,站在门口向里望去,粉尘弥漫,我低着头、掂着脚尖缓慢地朝斗轮机方向走去,感觉不能呼吸。斗轮机的底部被粉尘包围,象屏风一样挡在前面,根本看不到里面,来不急多想,捂住鼻子,摒住呼吸飞快向前跑去。一口气跑出大概20多米,回头一看,才发有人正在斗轮机底部平台清扫撒落的煤粉。
斗轮机是输煤系统的重要设备,它担负着燃料资源的堆存和提取,尤其是雨天,更能凸显其重要性。王师傅主动承担起了斗轮机检修维护的工作第一负责人。
为切实加强生产现场防火防爆工作,王师傅对所辖易燃爆区进行巡回检查,针对斗轮机处在封闭煤场的工作环境,煤粉污染严重,易引发煤粉爆炸和着火事故隐患。王师傅更是尽心尽职,冒着弥漫的粉尘污染用电吹风吹扫着设备死角,尽力保持设备见本色。
“我得把他的工作画面记录下来。”心里暗暗想着。
慢慢靠近王师傅,他却根本没有意识到我的到来,仍然在认真地清理着煤粉。想近距离抓拍几张照片,却无意打断了王师傅的工作。
“你怎么上来啦?”
“没什么照的,这么脏,赶紧回吧。”
没呆几分钟,王师傅就把我“撵”了出来。
我边走边回头,见王师傅又登上了斗轮机平台……
走出封闭煤场,他“高大”的形象久久浮现在我的眼前,一股沉淀着的“正能量”在凝聚、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