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品”焦炉煤气,如今却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合成为天然气和氢气,并最终输送至天然气管网。在临汾古县的国新正泰公司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项目现场,就上演着这样“废品”变“黄金”的一幕。用清洁高效的燃气取代高污染、高耗能的煤炭,在“气化山西”的进程中,像国新正泰这样抓住机遇、顺势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产煤大省缘何走上“气化山西”转型路当煤炭价格一再探底,当环境污染成为能源城市发展之殇……产煤大省山西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报道 > 正文

气化山西:从能耗大省到清洁大省的华丽转身

2014-08-08 10:59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王佳

过去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品”焦炉煤气,如今却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合成为天然气和氢气,并最终输送至天然气管网。

在临汾古县的国新正泰公司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项目现场,就上演着这样“废品”变“黄金”的一幕。

用清洁高效的燃气取代高污染、高耗能的煤炭,在“气化山西”的进程中,像国新正泰这样抓住机遇、顺势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

产煤大省

缘何走上“气化山西”转型路

当煤炭价格一再探底,当环境污染成为能源城市发展之殇……

产煤大省山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走上了“以气代煤,气化山西”的能源变革路。

“气化山西”战略是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2010年7月29日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的,煤炭大省的能源变革由此引爆。

“气化山西,是一个产业工程,更是造福于民的生态工程。”袁纯清提出。而前瞻性的转型路,也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经济因煤而兴,问题由煤而生”,有人这样形容山西煤炭的功过。

据官方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生产原煤共140亿吨,外调出省100亿吨,占到各省外运煤炭的70%,产业低端,生态破坏严重,外界称山西为“锅炉房”。

2004年,在全国环境监测的113个重点城市排名中,山西的临汾、大同、阳泉曾“包揽”后三名。污染“黑三甲”成就了山西“全国污染大省”的“污名”。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加上煤炭过度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使地下水位不同程度下降,每挖1吨煤就损耗2.48吨水资源。由于煤炭开采使河川径流大量渗透,亿万年所形成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动态平衡和时空分布被打破。

在煤炭开采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煤矸石。平均每1万吨煤矸石占用土地0.3亩,几乎在各个矿区都造成了煤矸石堆积污染,既侵占了农林用地,堵塞了河道,同时又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煤矸石自然排放的大量有毒气体和热辐射,也严重危害矿区发展和居民身体健康。

煤炭造成的环境污染,让我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转型,迫在眉睫!

以气代煤,气化山西,呼之欲出!

效果显著

挽回资源浪费凸显节能降耗效果

“虽然采煤不是为了采气,但采煤之前必须先采气。”山西省煤层气(集输)有限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称。开发利用煤层气,既可预防煤矿瓦斯事故,又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

过往粗放的利用模式,造成的资源浪费也相当惊人。据初步统计,由于炼焦行业长期缺乏循环利用,仅全省每年“点天灯”白白烧掉的焦炉煤气,就曾超过100亿立方米,相当于国家“西气东输”一年的输气量,再加上空排的煤矿瓦斯,经济损失相当惊人。

“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同时可以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10年7月29日,袁纯清在我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如是说。

山西省首次公布2005年各市单位GDP能耗指标的公报显示,全省2005年万元GDP能耗为2.95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6.57吨标准煤,分别比国家公布的全国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59吨标准煤)高出1.73吨标准煤、3.98吨标准煤。

由此可见,山西能源消耗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要实现山西省“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单位GDP能耗指标到2010年要比“十五”期末水平降低25%,比全国水平多降5个百分点的目标,指标高、问题多,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而在2009年至2011年,山西万元GDP能耗由2.36吨标准煤下降到2.15吨标准煤。此外,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和废水处理回用率均达6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以上。

简单的数字背后,让我们看到“气化山西”的成效。一场“气化山西”的美好画卷正在山西大地上渐次展开。

四年坚持

为一个煤炭大省带来了什么

事实上,煤炭大省山西拥有无可比拟的燃气资源:五条国家级天然气输气管线过境;煤层气资源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焦炉煤气等燃气资源十分丰富。这一气源优势构成了“气化山西”独有的煤层气、过境天然气、焦炉煤气以及煤制天然气“四气合一”。

据了解,2013年,山西省新增燃气管网1303公里,总里程达到7019公里,覆盖人口1200多万人。

目前,山西已建成24条长输管线,年管输能力超过100亿立方米,近1000万人实现气化,特别是向1000个新农村供气,使其成为全国少有的新农村使用燃气的省份,农村分散燃煤导致烟熏火燎、垃圾遍地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气化山西”的主力企业——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关人士介绍说。

据测算,2013年山西省用气量25.6亿立方米,约可替代近1200万吨燃煤,减排氮氧化物3.01万吨、二氧化硫9.41万吨、烟尘5.06万吨,对环境改善贡献明显。去年,全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但山西省的空气质量却明显出现好转,优于周边的北京、河北等地区。

按照规划,到2020年,山西省燃气管线总里程将突破1.5万公里,气化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结合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的推广,逐步实现燃气在民用领域全面替代燃煤,在重点工业领域部分替代燃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按届时全省224亿立方米年用气量计算,将能够替代燃煤约1.13亿吨,这将对山西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改善产生根本性影响。

预计到2015年,全省城市供气人口达到1500万,城市供气管网达到1.75万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提高2.22个百分点。

气化之路

为山西未来发展将注入什么活力

2013年,我省“煤层气20条”的出台,全面开启了煤层气的商业化发展之路。在这场能源变革中,涌现出许多紧抓“气化山西”政策的投资企业。

从单纯的天然气批发商,到多气源综合开发利用,从第一根管线的开始建设到纵贯全省的管网建设者和运营者……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紧扣山西燃气产业的发展脉搏,在“气化山西”的道路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气化”的标签在山西15.67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生长蔓延”。

蔓延的,还有燃气产业本身。

今年9月底前,在国内首个煤层气、天然气综合利用示范园区的寿阳,将投产天然气液化发电项目。

随着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中的不断提高,天然气发电清洁环保的优势也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

无独有偶。截至目前,山西国际电力太原嘉节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基本完工,已落实调试气源,正准备进行系统调试运行。据悉,嘉节燃气热电厂是今年供热的主要热源,计划扩网1000万平方米以上,占太原市区扩网任务的40%以上,替代223台、1167吨分散燃煤锅炉,冬季减少采暖燃煤32万吨。

燃气发电,不仅延伸了燃气产业链,还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还有区域、经济形式上的延伸。

平遥液化天然气项目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新成果。山西平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由国新能源旗下的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与平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公司承担的这个项目是我省核准的最大的液化工厂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液化天然气28.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总额1.1亿元,上缴税费1亿元。

天然气不仅满足了全省城镇及工业用户的用气需求,而且推动了玻璃制品、陶瓷、碳素等全省产业集群的发展。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是全省20个转型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转型升级之后的祁县玻璃器皿企业,取缔淘汰了土圆炉,形成了以电熔炉、天然气炉等节能环保炉型为主的装备格局,拥有电熔炉生产线29条、天然气炉及煤气炉100多盘,年可生产各类玻璃器皿30万吨。

应县10家陶瓷企业,投资2500万元对15条生产线进行了燃煤隧道窑改造,全部使用了清洁能源,其中13条使用了冷煤气,2条使用了天然气,当年减排一氧化硫2225吨。

气化山西,是山西省经济转型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强音!

项目亮点

国新正泰公司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项目

国新正泰公司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项目是山西省首个利用焦炉煤气制备合成天然气(SNG)项目,产品合成天然气输送至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天然气管网。预计达产后年产气量达到1亿立方米,可替代燃煤145万吨。

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历时两年,采用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由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古县正泰煤气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山西国新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承担建设,是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十大发展项目之一,也是“气化山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国际电力太原嘉节燃气热电联产项目

山西国际电力太原嘉节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是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型跨越战略发展目标和气化、净化山西的总体部署,解决太原市热源紧张局面,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而建设的一项惠民工程;是全省首家“二拖一”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空冷热电联产机组,装机总容量864MW,气源为河东煤田和西山煤田煤层气。

项目建成后将为太原市城南地区提供热源,可替代供热区域内38个锅炉房62台燃煤锅炉,替代“城中村”土小锅炉3855台;全年可节约标准煤17.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921.32吨、二氧化硫排放1594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原标题:气化山西:从能耗大省到清洁大省的华丽转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