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头顶“中国最大风电企业”的荣耀,以90元的A股主板最高发行价风光上市。时过境迁,三年半后的今天,华锐风电因连年亏损,披星戴帽,市值蒸发700多亿。如果在接下来的半年中扭亏无望,将面临退市的尴尬境地。形势不妙的是,在历经停产、降薪、裁员、高管离职等一系列挫折与考验后, 16个月内三次更换董事长,8个月内两次受证监会立案调查,这又让其命运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今年7月9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长王原的书面辞职书,王原因个人原因辞去除公司董事以外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以及公司各子公司的其他职务

首页 > 风电 > 风电设备与材料 > 企业 > 正文

“带头大哥”华锐风电之殇(图)

2014-07-21 15:40 来源:企业观察报 作者: 张起花

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头顶“中国最大风电企业”的荣耀,以90元的A股主板最高发行价风光上市。时过境迁,三年半后的今天,华锐风电因连年亏损,披星戴帽,市值蒸发700多亿。如果在接下来的半年中扭亏无望,将面临退市的尴尬境地。

形势不妙的是,在历经停产、降薪、裁员、高管离职等一系列挫折与考验后, 16个月内三次更换董事长,8个月内两次受证监会立案调查,这又让其命运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今年7月9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长王原的书面辞职书,王原因个人原因辞去除公司董事以外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以及公司各子公司的其他职务。华锐风电表示,将按照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尽快召开董事会会议选举新的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3年初至今,华锐风电历经三次董事长更替。2013年3月,华锐风电创始人韩俊良辞去董事长职务,曾经的上交所创始人、中国股市风云人物尉文渊接任董事长。但仅仅两个月之后,尉文渊便闪电般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代理总裁等一切职务。随后,有着“大连重工系”背景的王原于2013年5月14日被选为董事长,迄今执掌华锐风电一年零两个月。

我国风电行业曾经的“带头大哥”——华锐风电头顶光环上市,然而短短两年内就坠入深渊,连栽跟头。

如今麻烦缠身,命运多舛。究其所以然,除了受外部环境影响,其内部管理问题更值得反思

2013年5月,华锐风电披露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前一个月,华锐风电发布《会计差错更正的专项说明》,决定对2011年度财务报表有关数据进行更正。此次被立案,市场普遍认为或与虚增业绩有关。今年1月12日,公司又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因“其他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被调查。

业内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华锐风电如此频繁换帅不仅与其业绩持续滑坡、扭亏难度较大有关,亦与华锐风电两次被证券会立案调查之事脱不了干系。

频繁换帅扭转乾坤难上难

对于华锐风电频繁换帅的深层原因,以及此事对企业发展方针、政策、战略的影响,本报记者致电华锐风电品牌总监王文,她在电话中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董事长是因个人原因辞职。所有人事变动都不会影响公司既定的发展战略及目标计划。有新的情况会第一时间公告。”

但对于这样的回应,业界专家普遍持质疑的观点。前瞻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分析师李玲说:“从深层原因来看,三位董事长的请辞与公司经营不善又无力扭转有关。华锐风电上市后发展形势逆转,出现净利润大幅跌落,最终陷入大额亏损泥潭。同时,因出现过几宗设备质量事故,华锐风电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导致大股东大连重工对华锐风电很不满,华能集团也不再如往昔那样支持华锐风电,企业扭亏困难。”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华锐风电实现净利润28.56亿元,2011年下滑至5 .98亿元,此后接连下滑,2012年华锐风电净利润亏损6.57亿元,2013年亏损34.46亿元。今年一季报显示,华锐风电营业收入14.38亿元,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仍高达1.71亿元,与国内风电行业第一阵列企业相去甚远。

在风电制造业渐趋回暖的趋势下,华锐风电的竞争对手新疆金风科技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4.34亿元,同比增长50.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80万元,同比增长56.50%。

再看华锐风电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2011年,华锐风电被美国超导公司告上法庭,之后被曾购买华锐风电23台风机的巴西电力集团Desenvix起诉。斯凯孚之前也因为欠款准备跟华锐风电打官司,后被华锐风电压了下来。

所以,李玲认为,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华锐风电企业内部管理存在很大问题,才会出现频繁更换董事长的现象。但是无论董事长因公司经营不善主动请辞,还是公司为了扭转亏损局面重新选人,频繁更换董事长对企业正常发展影响较大。

“不同的管理者,风格与策略都不一样,频繁更换董事长影响公司的战略决策和日常经营。”李玲说。华锐风电的三任董事长韩俊良、尉文渊、王原风格都不一样。韩俊良属于价值派系,过于追求速度、规模,从而忽略了产品质量;尉文渊属于务实派,不求规模但求效益,因此其一上台便积极在内部推行改革、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并对外拓展新的盈利渠道;王原是属于慎重派,努力维持经营层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强化内部管理,消除前期因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对客户服务工作的影响。

对此问题,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也表示认同:“华锐风电近两年经营状况大幅恶化,企图通过不断调整高层管理者来实现扭亏为盈,但所取得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人员频繁变动反而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经营困境,发展态势大幅放缓。尤其是企业战略、营销举措、高层管理、产品线布局等诸多核心工作难以保持长期稳定的状态。”

在王文给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中,华锐风电总裁刘征奇也直言:“今年必须扭亏为盈,这是我们整个全年最重要的任务。现在,证监会两次立案调查对企业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是资金问题,二是银行授信问题。接下来我们一定要把企业的信誉做好,同时通过增加销量、严卡预算、运用多渠道融资,解决资金困难。”

但目前来看,华锐风电扭亏情势并不容乐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直言:“频繁的人事变动,加之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身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消息会损伤到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而影响企业订单量的增加及市场上的信用评级和融资能力。”

外忧内困一泻千里入“谷底”

昔日是风光无限的风电领域“带头大哥”,而今却像被推下悬崖在惊恐中求生的“遇难者”。华锐风电缘何会出现如此大的转变?

萧函分析说:“华锐风电的经营状况出现逆转也并非个案,这和行业大环境的变化有很大关系,相比3年前国家各种利好政策对风电项目的支持,近两年我们国家对风电发展过热有些担忧,所以在政策上逐步采取收紧策略,各种管控和限制措施出台,使得国内风电市场进入‘寒冬’。但是,企业战略层面的失衡是导致业绩瞬间跌入谷底的根本原因,华锐风电过于激进的扩张策略使得企业在面临困难时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同时,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使企业信誉度受到了很大负面影响,品牌营销工作未来的开展面临更多问题。”

一位接近华锐风电的业内人士曾告诉本报记者,华锐风电短时间内崛起,有诸多政策因素的助推,其中最关键的是两项政策。一是国家发改委曾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否则风电厂不允许建设,这让华锐风电获得发展机会。二是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对大功率机组的青睐,让致力于发展大功率风机的华锐风电拿到众多风电设备大单。

然而,2011年,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两场大事故,由于风力发电设备电压不稳造成脱网,并引发人员伤亡,让国家能源局对风电设备并网有了更严格监管,并收紧了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同时,2011年以后,历经急速扩张的风电产业疲态尽显,风电并网、消纳问题日趋明显,国内各大风电企业陷入产能过剩、利润大幅下滑的境地。考虑到国内风电市场也已趋于饱和,风电产业已进入整合调整期,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渐渐减少了对风电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包括风电在内的多种新能源投资由此皆陷入行业低谷,“弃风”现象频现。

大环境急转直下带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华锐风电也未能幸免。但是,相比同样经历了寒潮侵袭,依然发展良好的其他风电企业,业内专家认为,华锐风电的陨落更多还是在于其内部管理问题。

“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核心经营者,创始人韩俊良对华锐风电的经营定位就已为其今日的衰败埋下伏笔,他的经营模式走的就是一条不成功便成仁的独木桥模式。”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如此评价。

据他介绍,韩俊良掌舵华锐风电时期是“铁血君王”,他借着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春风”让华锐风电横空出世,并凭借在国企历练数年深谙政策和政府资源之道的优势,与“胆大”、“敢干”的性格特征,给企业带来了一段时期内实打实的利润。但是,同时也给华锐风电今后的陨落留下太多“蚁穴”。

比如,华锐风电在2010年首批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上中标60%,成为当之无愧的大赢家。但是,其高压催生下斯凯孚提供的轴承被证明设计存在较大缺陷,这一质量事件使其行业声誉大大受损。

又比如,在华锐风电与政府高层关系日渐亲密的同时,与许多上下游客户间频生睚眦,许多供货商都对华锐风电故意拖压货款、刻意压价等行为颇为不满。

华锐风电曾拒收美国超导依照订单合同准备的部分风机电气部件。随后,美国超导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华锐风电支付未付货款及违约损失。9月,双方矛盾升级,美国超导就知识产权及软件源代码起诉公司。

华锐风电此举不但得罪合作伙伴,还让公司名誉一败涂地。有传闻称,正因为如此,不但使华锐与超导方面合作的数个大项目因此叫停,巴西、欧盟的公司也都避开了和华锐合作。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说,韩俊良由于对市场形势的错误预估,导致华锐风电一度陷入高库存、高应付账款。“和许多利用虚增利润造假财务的上市公司一样,韩俊良最初或许只是希望在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时采取权宜之策渡过难关,等情况好转再弥补造假窟窿,但未曾想,这个窟窿越来越大,以至于失控。”

“华锐风电管理和运营问题不断,加之未能提前意识到行业前景和动向,一味地大规模扩张,做出了一系列错误投资,导致业绩下滑,甚至巨额亏损。同时,公司风机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而且维修时间较长,破坏了其早先在业内建立的良好口碑,流失了很多客户。加之现金流遭遇压力,库存居高不下,多位高管离职,所以出现而今较难扭转的颓势。”李玲总结说。

力挽狂澜希冀扭亏再逢春

去年3月10日,华锐风电自曝财务造假“家丑”三天后,原董事长韩俊良提交书面辞职书,称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同时辞去除董事以外兼任的公司及各子公司其他职务。随后,尉文渊出任董事长。

尉文渊倡导的变革关键词是:压缩、再压缩。他在组织结构调整、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多元化经营等方面都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上任第一个月,大幅度精简、压缩、合并部门,把华锐风电27个部门压缩为9个部门,并将华锐风电员工总数从4000多人减少至1600多人。同时,致力于把一个大华锐打造成若干个具有完全独立功能的市场主体,将部门包括人权、财权、供应管理、日常生产等大量权力全都下放,意图让各个子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知情人称,尉文渊比较务实,不求盘子最大,但求效益最好。然而,或许意识到华锐风电已积重难返,去年5月14日,华锐风电在被核实造假近1.8亿后,上任仅两个月的尉文渊“闪电离职”。

据李玲介绍,王原接棒已是“千疮百孔”的华锐风电后,努力维持经营层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强化内部管理;全力稳定客户服务队伍,消除前期因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对客户服务工作的影响;加强对项目的执行管理,提升项目执行的精准度,保证重点项目的执行;在保证生产供货人物和机组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机组零部件的新增采购,优先使用库存整机和零部件,大力消化库存;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的机型,积极申请专利,参与标准制定。

虽然极力求稳,但这一切对于存在太多变数的华锐风电而言也难有明显成效。最终王原也难逃请辞厄运。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帮助华锐风电扭转颓势的下一个接棒者会是谁,但毫无疑问,扭亏已经是其头号重要的任务。

在接受采访时,刘征奇表示:“现在,应该说整个行业陆陆续续地有所好转,尤其由于雾霾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让发展新能源受到了政府比较高的重视。加之近两年来,风电行业在解决‘弃电’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也比较大。这些迹象都是企业复苏发展的希望。而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说,成立到现在依然坚持‘技术领先’的长期战略,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尤其在海上风电领域有很多机会。此外,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在同行业当中还是比较领先的,在美国、南非、瑞典、意大利、巴西等国已批量化装机,累计出口了30万千瓦。”

据他介绍,为了扭亏,他们在管理体系上进行了完善,在业务模式上搞了一些核心工程,比如分布式能源项目,与业主合作开发风电场等,此外也进一步强化了客户关系管理工作,以重塑华锐风电的形象。

但华锐风电扭亏希望几何?李玲分析说,看一个风电企业能不能实现扭亏或者盈利主要看其订单状况,特别是当年的新增订单。华锐风电去年新增订单只有303兆瓦,加上今年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前期项目的建设规模、进度及投资额都远低于原计划,还有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投资者的法律维权、竞争对手的进一步蚕食,全面分析,华锐风电通过正常生产经营来扭亏摘帽比较困难,除非通过变卖资产来缓解压力。

萧函也表示:“行业大环境没有出现根本扭转时,华锐风电很难通过正常途径扭亏为盈。变卖资产、兼并重组等方式或是被迫选择,企业或将被迫采取收缩战略。”

但他提醒,华锐风电是国内风电行业的佼佼者,其没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行业政策、信贷政策、并网政策的失准,政府部门应及时作出调整,避免其他巨头步华锐后尘。

链接

与行业整体发展背道而驰

华锐风电巨亏滑向退市边缘

中国风能协会今年3月发布的《2013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16088.7MW,同比增长24.1%;2013年底,中国累计装机容量91412.89MW,同比增长21.4%,其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两项数据均居世界第一。这表明2013年风电设备整个行业已经恢复。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风电产业企业经营情况好转,整机企业总体告别亏损。秦海岩称,风电机组价格在4000元/KW-4100元/KW,设备销售整体盈亏持平,风电场运营成盈利主体。据悉,风电正成为重要的替代电源,在部分国家已经成为主力。

2013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占全球新增装机近45%,累计装机占全球近三成,中国是全球最大、最稳定的市场。

公开资料也显示,风电设备制造业的金风科技、天顺风能、泰胜风能等主要几个上市公司2013年盈利稳定恢复,2012年亏损的湘电股份在2013年也已实现扭亏。然而,2014年已经过去一半,华锐风电依然预告业绩为亏损,加上此前连续两年的巨额亏损,若今年仍不能扭亏,公司股票将会被暂停上市。

目前,距离年底只有六个月时间,这是华锐风电的危险期,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扭亏。

一位接近华锐风电的人士向媒体表示,华锐风电之前换董事长的目的就是扭亏,但到现在还没有起色,估计资本方不干了,想夺回经营权,但华锐风电今年凭借正常的生产性经营仍然很难扭亏,除非变卖资产。

原标题:“带头大哥”华锐风电之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