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会同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海油设计公司、中国船级社等单位共同编制《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按编制大纲要求,《规范》囊括风能资源、电力系统、总体设计、海上风电机组选型及布置、电气、建筑与结构、施工组织设计等十多个板块,贯穿整个海上风电场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在吸收总结国内外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建设得失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单位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海上风电技术培训、咨询和交流方式,解决不同气候特征下近海风电开发精细化资源评估、风机选型及风机布置,海上风电机组基础设计关键技术,海上风机基础施工及风机机组安装等问题,为国家海上风电行业提供科学、可靠的规范指导。
7月10日,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编制专家组开展国内首次调研工作,参与本次调研的单位有10个,人员达50人,分两小组分别前往上海东海大桥一、二期海上风电项目和中水电如东海上风电场(潮间带)100MW示范项目地开展调研工作,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如东新能源公司给予了本次调研大力支持。

图1 上海东海大桥100MW一期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调研小组前往东海大桥K14平台,俯视东海大桥一二期风电场,参观了上海东海大桥一二期变电站、主控室、站内电缆排布等,并在现场会议室召开技术讨论会,会上由上海东海风电公司副总经理张开华、总工程师任浩瀚等管理和技术人员针对调研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主要围绕风电场信息采集系统、监测系统、电缆敷设及登陆方案、海上风机运维方案、风机和基础的防腐措施、测风塔及风场功率预测系统、风机质保、电站电气配置、风机运维人员海上生存集装箱的配置等事项。
上海东海大桥一期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我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也是亚洲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项目位于东海大桥东侧1~4km,浦东新区岸线以南8~13km的上海市海域。风电场由34台华锐3MW风电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102MW,工程于2008年9月正式开工,2012年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二期项目于2013年7月取得上海市发改委核准,2013年12月开始桩基施工,计划安装27台单机3.6MW的和1台单机容量5MW的风力发电机组(其中1台3.6MW上海电气和1台华锐5MW样机已于2011年10月并网发电),装机总容量102.2MW,计划2015年建成投产。
同时,中水电如东海上风电场(潮间带)调研小组深入另一项目现场,先后参观了风机机组、风场变电站主控室、GIS室等,并召开技术交流会。会上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如东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林晓强、风场场长刘晓林针对调研专家提出的关于风机基础选型、潮间带施工组织、基础防腐、风机安装工艺、风场消防等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中水电如东海上风电场(潮间带)100MW示范项目工程位于如东县洋口渔港凌洋外滩,处于黄海海域潮间带,场址沿海岸线方向直线距离长约7km,垂直海岸线方向(离岸)宽约3.7km,场址范围总面积约16.1km2。场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0.5m~4m之间。总装机容量为100MW,分二期开发。一期工程包括潮间带升压站和10台2.0MW风电机组,二期为32台2.5MW风电机组。2013年11月20日,如东项目安装工程全部完工,同年12月27日,土建工程全部完工,2014年5月26日,成功并网发电。

图2 中水电如东海上风电场(潮间带)风电机组
本次调研工作覆盖运营、在建近海风电和潮间带风电项目,调研小组深入现场,汲取风场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教训,结合《海上风电场设计规范大纲》内容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后期规范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