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海上风电专场论坛上,八位专家就海上风电领域最让人关注的四大问题展开讨论。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整理现场内容如下:【主持人】:下午的研讨会主题是海上风电专场。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台上的嘉宾。高宏飙先生: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工程建设和科技创新领域里面成绩非常突出,作为江苏海上龙源关键技术带头人,配合龙源取得国家性的科技项目,获得37项专利,并且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审查,他的经验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张开华先生:他是上海东海风力发电厂副总经理,非常精通业务,通过考察学习和管理,成为上海第一批高级风电管理人员,他的经验也值得我们

首页 > 风电 > 海上风电 > 访谈 > 正文

八位专家畅谈海上风电四大问题(图)

2014-07-11 08:42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7月2日,在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海上风电专场论坛上,八位专家就海上风电领域最让人关注的四大问题展开讨论。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整理现场内容如下:

【主持人】:下午的研讨会主题是海上风电专场。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台上的嘉宾。

高宏飙先生: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工程建设和科技创新领域里面成绩非常突出,作为江苏海上龙源关键技术带头人,配合龙源取得国家性的科技项目,获得37项专利,并且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审查,他的经验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

张开华先生:他是上海东海风力发电厂副总经理,非常精通业务,通过考察学习和管理,成为上海第一批高级风电管理人员,他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大家好好挖掘。

余畅先生: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的,香港大学博士学位,07年加入南方公司,从事安全稳定的控制工作,现任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公司副总工程师,负责研究海上示范厂项目,非常欢迎有电网的专家加入风电开发。

刘琦先生: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高级工程师,国家“十一五”风电专家,资深科技负责人,曾负责多项国家科技公关项目。在海上风电设备研发和制造方面非常有研究。

朱荣华:明阳集团的,是海洋工程博士,毕业之后一直在墨西哥湾和北海从事海上设计和开发,早期一年转向海上风电工程,所以在欧洲参与海上项目的施工方案和设计。主要是协助明阳集团做技术工作。

孙黎翔先生: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进入风电机制造业20年了,是比较早一批的,做过多种机型,从600千瓦开始,到6兆瓦的海上基础,具有丰富的精彩。对海上风电的设备有独到的见解。

龙辛先生:湘电风能公司的副总经理,毕业哈尔滨理工大学,后来到美国学习一年。长期致力于风电机组的研制和开发,解决了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风机的技术,对质量控制方面了如指掌。

李泽先生: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是我国重要的海工设备公司,其工程和设备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应用。完成多期海上风电工程的施工和设备安装,并开发了大型相关设备。

这八位专家都是风电界的领军人物。

今天主要探讨的四个问题是:

一、海上风电厂怎样规划?怎样选址?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二、国家刚刚出台了海上风电电价,电价对海上风电开发的影响如何?会是利好吗?在这样的电价下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如何?

三、海上风电所用的主设备,风力发电机组应该怎样选择,海上灾害性的天气怎样防范?

四、电价已定的情况下,风电厂的建造成本以及发电量产出是关键。怎样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产出?

【高宏飙】:四个问题里面我觉得只能回答第二三个题,一个是电价问题,一个是设备选型问题。关于电价我个人持负面表态,因为我们都知道海上风资源和欧洲没有办法相比,以这个电价7点几米的风速,可能对海上风电的发展步伐会减慢。

第二个是海上风电设备的选型,从今天早上介绍的情况,包括以往大家从资料上看的,欧洲海上风电发展10几年来目前的平均千瓦单台机在3点几左右,最近几年风机的机型都选择大的。我个人认为海上风电由于成本问题,机型可能偏大一点更有利与单位成本造价的降低。我们知道海上风电海底电缆的铺设成本很高,包括以后单机的运营成本可能对小机型来说并不合适,包括我们联合动力今年也是3兆瓦的项目,但是我并不认为海上风电在3兆瓦的级别上有多的发展。

我觉得海上风电风机的性能要求比较高,我个人觉得有两条路:第一个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有一个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把技术工作做好,不管是风机可靠性研究,还是我们海上其他各方面的研究,我更倾向把基础工作做实,我们再往前走。

【张开华】:第一个问题是我认为海上风电的电价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当然其中也不缺乏海上风电面临很多的风险,科技才是海上风电长治久安的翅膀。第三个是包括地方的财政补贴,我们整个行业很多的设计、制造、施工方方面面的标准,由这三个构成海上产业发展的牵引。

现在电价我们的海上风电发展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看到今年6月5号国家专门发布了海上风电8.5毛的电价。我觉得由于电价已经落地,相比原来北京指标的6毛到7毛,似乎海上风电春天到了,有这种想法的可能会有问题,这个电价是我们千呼万唤使出来,但绝对不意味着海上风电又一春,我们要持审慎的态度。

今天许多人对电价解读了。我的解读第一这个电价的实现是到17年,按照工程的建设,一连核准,两年施工至少10年,所以从6月5号文件发布到现在,只有现在已经做好准备的基本符合条件的已经走了三分之一路程是可以立马成为下一步稳定科学的海上风电电价基础。

第二同时也对我们前一阶段特许全招标中标而没有开工的项目进行了维持,明确对它的电价就低不就高。我们要珍惜国家终于下达了临时电价,所以我们所有进入这个笼子的小白鼠要认认真真,切切实实把我们06年年底之前的试验项目做好,为国家海上风电长期稳定科学的电价做出我们必要的准确的答案。

只有电价合理我们这个产业才有可能做到有序的发展。但是这个问题我说完之后,还想说因为我们前段时间关于电价是高,还是低专门有争论,我个人感觉电价出1元可能有问题,出到6到7毛结果证明也不行,所以放三年做海上风电厂的探索,为我们稳定科学的电价发展政策是良策之举。

第二个海上风电毕竟是高危产业,目前我们的认知还比较低,我感觉海上风电产业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不像对于有些东西的处理一样,完成在初级阶段就把它置身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下让它自生自灭,海上风电整个产业链要把它当多是出生的孩子,既生又养。

我想两个问题可能是对我们上海风电良性发展,长期发展的考验,一个是主机,我感觉设计、施工,包括其他的政府手续,它的价格随时间的变化是不大的,反而是主机的价格波动相对过于频繁,幅度过大。所以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在某些方面能够考虑,风机主机能够相对稳定,风机主机是相对稳定得才能把风机做强做大。

我们东海风电一期主机价格8800元,占我们总投资的35%,我想说在总投资中,风机的价格可能不能反应真实的重要性,我个人的观点是风机的价格不管是20%,还是40%,我们所有对它的重视程度达到90%,因为我们主要靠它产出。随着主机龙头和配套的产业链,确保风机不坏,必要的损坏能够通过我们上下游的产业链使主机的稳定性、质量能够达到接受的程度。这样才能确保我们这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今天会议的主题“运维”,我觉得运维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我们开发商的积极性和收益。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业内同志的努力共同把这两个大头做好。风电中还有几个顽疾,在路上风电已经发现的,是不是能够在海上风电提前处理,比如各道工序的程序不清,整个债务链的形成,能够打通整个海上风电的产业链,使我们海上风电能够在路上风电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台阶,从一开始就拥有比较好的基因。

【余畅】:张总是海上风电的管理专家,他的一些话我都非常认同。关于新出台的海上风电的电价,我认为电价出台总比不出台好,因为有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电价或者比较清晰的电价才可以敲动我们海上风电市场快速的形成。我们第一期的海上4个项目拖了4年没有动工,每个开发商都可以算帐,要投入下去一定是亏本,那时候大家知道是6毛到7毛,现在这个电价已经到了0.85元,资本是逐力的。电价现在有两年多的有效期,我们对它不要有太多期望,我们通过这个电价把项目启动,来验证海上风电真正的成本是多少。我非常赞同路上的标杆电价是多少年才成型的,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我认为这个电价政策的出台总的来说是积极的,是对海上风电下一步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个现在的电价跟欧洲成熟的海上风电电价相比,它确实是偏低的,特别是在我们国内起步阶段,这样的电价会使我们的开发商,使参与海上风电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面临一定的风险。但是反过来想,海上风电再也不能走路上风电的老路,如果随便谁进去都可以赚钱,变成非理性的投资,我们海上风电会有灾难性的结果出现,我觉得可以引导开发商理性投资,算得过账,对项目的管理,对整机的技术,对项目的管理,风险的控制,具备了这个能力,在这个电价是能算得过来,有回报的就做。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我们海上风电能够比较有序往前发展,而且在这个电价上,我们国内的海上风电的相关技术才能得到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升。所以从这方面它也是积极的。

第三我觉得有点遗憾的是临时电价没有把特权四个项目包含进去,上海电气在第一期的四个特权项目中我们拿了东海的20万海上风电项目,但是这个项目已经4年了没有启动,电价是最主要的原因,临时电价没有把这个包括进去,我们这个项目才6毛开发商没有办法做的,我们主机设备也没有办法在海上风电项目上得到验证和完善。因为四个特权项目要启动,可能又等新的一轮电价出台以后才会启动。我们做海上风电这四个特权项目的初衷难以体现,这是有点遗憾的。

第四是在这一轮的项目启动之后,我想整个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改变一些路上的做法,这也是跟张总讲的问题关联,我觉得在海上风电项目上形成几个机制:一个是风险公担机制。第二个是形成风险分解的机制,我们在融资方面,保险方面,项目的风险管控方面也需要形成分解机制。第三个是形成利益共享的机制,在海上风电特别要避免利益的不均衡。

最后一个是在我们电价颁布以后,很多海上风电项目可以启动之际,我们更多要大胆借鉴和学习特别是欧洲的海上风电经验,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放下身段,我们认为我们跟西门子合资以后,从西门子的海上风电方面我们学习到很多,确实海上风电和路上风电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要向西门子这样的企业进行学习,以他们海上风电的项目作为标杆来做好我们的海上风电,只有这样我们未来国内的海上风电才会有序发展,健康发展,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刘琦】:我谈几点:第一个是海上风电的注意事项,作为我们开发商来说,从江苏、上海、山东、河北和辽宁大连国家已经审批有规划的,我们作为开发商拿资源的时候一般都有一定的条件从地方政府拿到资源,拿的时候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个是跟经济上不要有冲突。最主要的是海上风电前期投资很大,正常得有800万到100万,前期的海洋环保有关专题的投资相当大,可能是前期10倍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要比较慎重。

另外就是开发的位置和有关的航道主要是跟政府地方的港口规划留意一下。所以这是作为我们开发商考虑的一块儿。第三块儿是我们开发中可以借鉴刘总的说法,尽量借鉴国外海上风电的成熟经验,国外也是挑选水深比较浅的区域,这样对我们基础投资明显会降低。

另外我们国内我们海洋的面积不会大,海洋部门也给了我们一个条件,就是中间可以有缓冲期,布置的时候尽量留出来。

电价这块儿我是这样想的,8毛或者7毛刚刚张总提到,我们正常一个项目从开始到成熟正常是两年,两年周期现在到16年底项目投,项目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应该是到科研阶段了,所以我们总的盘子就出来了,现在科研阶段总共有多少项目,一个是高于0.85元,一个是低于0.85元,如果是高于0.85元的不能做了,投资风险很大。沿用了传统的工程项目,实际上光科研的在我们目前探索性的海上风电项目里面这是不够的,这要用大量的专题,比如说基础施工,配套的陆运有关的一定做到,如果做不到位,尽管0.85我们可研低于这个电价,很有可能这个余量不够,我们国内缺乏后期费用到底是怎样的,昨天也提到25%到35%的占比,所以一定要留住比较多后期的运维费用,不然可能利益不怎么乐观,所以做到0.85元以下的要做深,在这个前提下继续往先更有利,我们对0.85元出台之后,国内海上风电推进情况总体是好的,现在把我们财务评价中很关键的要素解决了。

另外一块儿作为国家来说也做了很大努力,相关职能部门跟我们说国家再生能源补贴这里面有比较大缺口,总的往好的方向看,不过还是要谨慎看待。

【朱荣华】:我也是对定价发表一下我的观点。现在0.85元的电价,他的态度决定是积极的影响,但是这个电价究竟欢迎的程度怎样,现在并不是受到所有人的欢迎,确实是价格偏低。我补充一个信息,我们讨论欧洲所有的电价,建造成本是不包含,这样讲我们电价确实很低,但是要看到国家制定这个电价,如果电价制定很高,我们中国的制造业,安装公司怎样跟国外的企业相抗衡,中国的优势就是低价,如果在这个情况下把价格定得很高。

我们跟全世界是没有办法竞争,我们看这个地方,除了福建,江苏,广东,一小时是多少?德国和比利时都是四千五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通过较电价促进风电发展的话,我们将来怎么走向世界。我们第一点对这个电价是认可,这个态度是很积极,我是代表一个制造厂家来说,这本身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参与到海上的风电项目,我个人是这个观点,能最早参加到海上风的电厂的厂家,未必是一个好事。如果是第一个介入到海上风电的厂家,我觉得在中国也有这个风险,我们这么低的电价,投资商有这么苛刻的要求,你的可利用率,同时对我们这个分支的质保,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我们中国企业,我们的路在哪里,我想不在中国,应该在欧洲,我想通过海上风电的建设,培养中国的高端制造商,让我们的海上风电厂家,包括运营团队和厂家走向世界,这个是有利于世界人民的事情,我们的中国的政府应该做,中国高端制造业一定是扶持,我们现在就像一个小鸟,翅膀还没有长全,我觉得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对高端制造业用这种方式,包括西门子,包括其他一些在欧洲比较成熟的厂家,作为我们的中国开发商,把他们引入到中国来,对中国高端有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我们怎么做?

【朱荣华】:我们作为一个投资商,包括国家海上风电战略这一块,要比较宽容看待中国海上风电刚刚发展的一个阶段,对我们的制造商包括安装公司,包括我们的厂家,给我们一些包容,允许发生一些错误,最终从一个国家的宏观战略来讲,凭我们的制造成本,将来我们可以走向世界去,我想这个是民族产业。

【主持人】:谢谢您。

【孙黎翔】:非常荣幸,也是非常激动参加这个大会,作为电网公司,我是生力军,我们也可以说小学生,但是我们很高兴加入到这个海上风电的行业。我们就刚才几个问题,提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也请大家批评,第一个是海上风电厂怎么规划,怎么选址的问题。我们的个人感觉,作为我们的个人中国海上风电,前期的工作,可能是没有做的很充分的情况下,就去上吧,我觉得风资源,这个测风工作做的很充分,另外一个早上专家也提到,和海洋功能一些协调,我们要在政府,或者是国家的层面去把我们风电产业和海洋,还有军事部门去协调。把一些问题暴露在前面,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自己开发这个项目的时候,实际上碰到一个问题,当时再广东风电厂的时候,都是在珠江口的延伸区域,我们实际不知道,这一块因为我们当时不了解,可能没有主管部门的意见,导致我们做这个前期的工作的时候,当时风电厂的厂址,包括一些方案,使主管部门对我们一些意见,实际上这个问题也导致风电厂的发电的效率和经济性有所下降。在前期的时候,要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

第二个问题是电价,我个人感觉,为什么是一刀切的电价。我们中国海岸线有1万8千公里长,从南到北也不一样,绝对各个风电厂建设成本也不一样,为什么是一刀切的电价,我个人感觉是不是风资源情况有不同电价的等级,0.85电价到底是高还是低,我觉得主管部门还有他们的考量,我觉得这个电价在中国只有部门的供电厂在盈利的条件下,有建设的可行性。

刚才也就风电厂一个成本,我觉得建设成本是其中一个部分,可能运维的成本,这一块我们中国还缺乏相应的经验,这也是个暂时的电价,后面的话,可能电价还有调整,我是这么认为。作为电网企业,当时我们公司一个主旨做好电网和发电企业一个协调,我们电网管理一个转变,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我是服务于分布式的发电,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介入。对我们电网一个安全稳定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说从我们电网来说,我们一方面做好配套海上风电,一些规划和建设,另外我们还要做好一些调节可再生能源的措施和手段,我们南方电网在建设方面还是下了很大的工夫。我们会配合可再生能源,我们电网公司会做出自己的工作。

【龙辛】:这几位专家都发表了很好的建议,我个人的评价中性,我们按照炒股的说法应该是中性,第二个对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我觉得风电产业能不能健康发展起来,成长下去,设备是最重要的。关于电价,为什么是中性的。我们陆上风电出现同样的问题,这个风电厂风最好,我们这些设备制造厂,大家为什么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大家几乎是拼死,不光后果,哪怕是悬崖也跳下去,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大家仔细研究一下,从过去四五年,我们制造商排序的变化来看,就得出一个结论。这个说明什么问题,有很多的企业家,可能对股东对它的信托责任,这个信托责任没有充分的考虑,但是我们的质保期现在是5年,甚至有的是20年,这个大部件都不能损坏,凭这一条我们一直琢磨,我们怎么走下去。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我们管理学有一个说法,尤其是风电这么一个高危的企业,对我们的制造商来说先驱就会变成先烈,这个例子太多了。欧洲的例子非常多。我们可能比欧洲差那么一点,我们这样一个电价,我们比欧洲2000年的水平还高了,这个电价成本,我确实感觉这有问题的。作为投资商来讲,我不知道这个0.85是怎么测算起来的,我觉得总归有一个算法,这个电价比如说10米的风,10.4米,你也是0.85,都是这个价,我觉得有点不太合理,我觉得是矛盾的事情,有些问题我们一直没有想明白,我们在混沌的状态下还在往前走。谢谢大家!

【李泽】:刚才几位专家谈了很多,我们主要是针对产业链施工这一块,我谈谈个人的想法,作为龙源振华公司,2006年成立。这个4年过程中,我感受一个很体会,我们在针对海上风电,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你怎么克服这个困难,怎么在海上风电施工这一块,开创中国自己的特色,大家认为电价这一块,近海是0.85。上个礼拜曹妃甸的,它的水深很浅,因为水势比较缓,跟我们如东不一样,我们是振华自己研发的,这个船,我到这个曹妃甸就不能进去,这个怎么开发。非常困难的。为什么最后我们跟龙源,跟合作合作,是为什么针对星开发这个传播。我们在如东船的开发非常成功,我们的水全部推出去,那个坐探可以承受这个重量。还有施工工艺,在国外主流都是用单管装,这个单管装打下去以后,这个垂直度很难保持,所以国外他们大概04年在丹麦有十几台,但是后来一直不敢做。我们在2010成立这个公司的时候,我们直接焊接这个桩,我只要保持这个桩,我就可以吊风机,应该说我们突破这个困难,我们当时也是失败,因为没有经验,但是我们又把这个打下去了。这个期间也有很大的艰辛。我是平均控制在垂直度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

第二个是潮间位最高移船的时间只有5天,一个月里面,能干活只有10天,就是我做到10天桩,我们也创造了一天打两根桩的的效率,所以这里面为什么这个国家定价能源,把这个定到7毛5,我觉得是针对如东。所以这是一个,另外对近海,第二条船刚刚交付,7月份拖到如东以后施工,我们这两年也动了很多,作为我本人也是政法的公司的总经理,这个船也是我负责,这个船的制造的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完善,提高,把这个船提高效率,我们认为还是比较好。既可以打单桩,又可以打多桩,根据我们的目前的运营,一个月可以四台套,完成打桩,吊桩,这里面针对国内的风电,真正要做好,还是我们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探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