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大唐发电煤化工业务重组的猜测终于被证实。昨日(8日),大唐发电公告称,公司已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重组框架协议,双方拟就上市公司煤化工板块及相关项目进行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波折不断的大唐发电下属煤化工业务,在累计投入584亿元后,因进展缓慢等原因一度被看做是公司的“拖累”。此番重组消息发布后,昨日大唐发电股价飙涨,最终涨停收盘。而今天股价则高开低走,继续放量。
大唐发电称,重组事项的顺利开展,将有利于优化公司业务结构,目前重组细节尚无披露。不过,据大唐发电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此项重组将是“双赢”的选择,因为重组也对几个煤化工项目的发展有利。
电力企业从当年的拓展煤化工业务,到如今的纷纷重组剥离,原因何在?接手大唐煤化工业务的中国国新能否拯救煤化工产业尴尬的局面?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阻碍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公司接手后能否重振该业务,也要继续观察。
记者:发电企业搞煤化工向来搞不好,大唐发电当时为什么要搞煤化工,又为什么搞不好?
林伯强:大家当初对煤化工都很感兴趣,现在还是很多人想做煤化工,但是想归想,现实总是不同的。从国家宏观的角度看,因为煤化工本身是一个制造过程,从排放角度讲它并没有优势。从经济性的角度讲,更早的时候煤价很贵,煤化工赚钱很难。此外还与煤化工产品的一些标准的问题,市场准入问题都有关系。总而言之,煤化工在我国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做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把产品做的很好的人并不多。所以从大盘的角度来看,它可能是一个战略性的转移,也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不赚钱。
记者:大唐发电把这些业务剥离给了国新公司,是国资委的一个全资子公司。那么未来在管道的分配上,国新公司可以打通煤制气、煤化工领域政策性的壁垒,因为管道打通之后,可能制约它长期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有望突破了。
林伯强:煤化工是更宏观的问题,是整体市场的问题。整体市场政府的职责导向怎么样,准入以及市场的标准,乃至今后的管道是否是通畅,与这些都有关系,但是这些关系应该比较复杂。
大唐发电2013年报显示,公司分为发电、煤化工和煤炭三大业务板块,而电力销售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85.39%,另外电力行业毛利率为31.06%。相比较而言,煤炭行业和化工行业毛利率分别为5%和3.55%。
其他财经媒体的相关评论:《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此次重组对大唐发电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而电企发展煤化工业务,是“走了弯路”。报道认为:煤化工业务是大唐发电近年多元化发展的重点方向,投入资金不菲。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大唐煤化工业务累计投入达到584亿元。不过,内蒙古多伦煤制聚丙烯、年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三大项目,被视为公司煤化工板块的“中流砥柱”,均在此次“重组”行列。
瑞银证券今年3月份的一份研报直言,大唐发电的非煤业务在拖累公司主业。“多伦煤化工项目亏损额大幅超出我们预期,我们认为公司煤化工项目或普遍存在煤炭供应问题。”
以大唐煤制气项目和新疆庆华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此前,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因管道不能建成而持续延期。据参与该项目的人士介绍,该项目对接北京440公里的输气管线被分为三段,克旗到北京段,由大唐国际建设;入京部分由中石油集团建设;门站和市内接收管线部分由北京燃气集团建设。其中,由中石油建设的入京部分115公里,迟迟未能完工,延误了投产时间,延期的原因是征地问题没有解决。
以下为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关于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就煤化工及相关项目签订重组框架协议的议案决议公告,以下为公告全文:
特别提示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或“本公司”)第八届十一次董事会于2014年7月7日(星期一)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宁伯街9号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1608会议室召开。会议通知已于2014年6月27日以书面形式发出。会议应到董事15名,实到董事12名,李庚生董事、关天罡董事、姜国华董事由于公务原因不能亲自出席本次会议,已分别授权周刚董事、刘海峡董事、赵洁董事代为出席并表决。会议的召开符合《公司法》和《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公司章程》”)的规定,会议合法有效。本公司4名监事列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董事长陈进行先生主持,经出席会议的董事举手表决,会议一致通过并形成如下决议:
一、审议批准《关于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就煤化工及相关项目签订重组框架协议的议案》
表决结果:同意15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同意公司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就煤化工及相关项目合作重组事项签署框架协议。有关上述重组事项框架协议详情,请见公司同日发布的《大唐发电关于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重组框架协议〉的公告》。
原标题:大唐发电战略转移 重组煤化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