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混合所有制改革口号提出之后,掺杂着左派舆论大军的反对声音,大有吞没改革之势。但是不改革,中国的能源央企就会有下一个陈同海和下一个蒋洁敏。

终于赶在6月的最后一天,中石化公告了其下游油品销售板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案。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资委尚未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因此,率先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央企前路依旧不明。
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中石化在下游油品销售板块的重组引资问题上越来越淡化“混合所有制”五个字。2月19日中石化公告称,公司全体董事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启动中国石化销售业务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的议案》。此后有关该事项的进展多是以“销售业务重组”来指代,混合所有制五个字很少提及。
此次中石化详细公布了下游油品销售板块重组引资的具体方案,但全文未提“混合”二字。由此可见,政府迟迟不明确混合所有制的定义和路径,已经让冒头急进的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自提出来之后,只有一部分央企表现积极,其他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民营企业都冷眼以对。部分央企表现积极是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政企不分大环境下的真正承受者。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国有企业处境尴尬,无法像一个真正的经济主体在市场上冲锋陷阵,亏损了会被说成是国资流失,盈利了又被骂侵占民营企业空间,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一方面要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头等大事,一方面又要小心翼翼伺候好赋予自己权力的政府婆婆,既要有市场手段,又要有政治觉悟,真真是难为死人。
而混合所有制口号的提出,可以说是给了国有企业挣脱政府高度管控的一个绝好的机会。话说得明白点儿,混合所有制就是希望能够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实现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摆脱政府管人管事又管资产的状态。
改革的过程中,永远是受益的一方会有动力去推动,而利益受损的一方则会极力阻拦。混合所有制改革口号提出之后,不少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反对,再掺杂着左派舆论大军的反对声音,大有吞没改革之势。
反对的力量一方面来自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尽管很多中层领导都希望国有企业改革,但国企领导者愿意推动改革的人并不多。因为他们的权力来自于某一个人,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之后实行真正的董事会选举制度,恐怕他们也会担心自己会被选下来。
反对的主要力量则是来自于部分政府高官和国资主管部门。政府没有明确的声音反对改革,毕竟口号是高层提出来的,执行者怎好公开悖逆,但是从动作来看,不情愿之心已经人尽皆知。如国资委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能的出资人职责,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应由国资委牵头制定,但迄今为止,连最基本的中央国有企业分类方案都还没有确定。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的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配套细则共有71个。按照目前的进度,71个配套细则还没出炉恐怕改革已经无疾而终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出了国企改革的方向,但仅此还不够,当下中国的改革环境已经十分复杂,既得利益群体的力量十分强大,而改革者往往动力不足且力量弱小,所以才会政令难出中南海。
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央企先后启动下游油品销售板块以及管道业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敢于率先破题,如今形势并不乐观,来自其他央企和政府私下的批评和质疑声音不少,在必要的时候,一顶“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拿出来可以压死任何一个央企领导。
所以,既懂市场更懂政府的央企领导们自然要小心翼翼避开“混合所有制”字眼,然而观察中石化此次公布的重组方案,却恰恰是在履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原则。
如《决定》中提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中石化此次将下游油品销售板块进行重组引资,引入资本将优先产业投资者、国内投资者、惠及广大人民的投资者,引入资本之后将建立多元化的董事会,除中国石化派出董事以外,还将引入代表社会和资本的董事及独立董事、职工董事,明确了目标是推动销售公司从油品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增强活力。
现在中石化和中石油单独一个板块的“抢跑”已经让一些部门不太高兴了,之后集团的整体改革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运营可以想见推进难度有多大。但是不改革,中国的能源央企就会有下一个陈同海和下一个蒋洁敏。就在中石化公布此次改革方案的同时,中纪委宣布蒋洁敏因严重违纪开除党籍。
改革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原标题:中石化为何不提混合所有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