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全民动手、各方联动、合力共治,用我们的努力驱散雾霾,用我们的执着留住蓝天。”今年1月13日,在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安徽省省委常委、合肥市市委书记吴存荣语气坚定、字字千钧,发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宣战动员令。一声号角冲天起,万马奔腾旌旗猎猎。几个月来,在合肥这片广袤大地上,从大街小巷到建筑工地,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处处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战场。淘汰公务黄标车,治理建筑扬尘,关闭高污染企业,整治燃煤小锅炉,积极开展秸秆禁烧……一场场战斗在持续,合肥空气质量排名在提升。

首页 > 环境监察 > 报道 > 正文

合肥防治大气污染力度前所未有

2014-06-16 09:16 来源:合肥在线 作者: 梁昌军

编者按“我们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全民动手、各方联动、合力共治,用我们的努力驱散雾霾,用我们的执着留住蓝天。”今年1月13日,在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安徽省省委常委、合肥市市委书记吴存荣语气坚定、字字千钧,发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宣战动员令。

一声号角冲天起,万马奔腾旌旗猎猎。几个月来,在合肥这片广袤大地上,从大街小巷到建筑工地,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处处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战场。淘汰公务黄标车,治理建筑扬尘,关闭高污染企业,整治燃煤小锅炉,积极开展秸秆禁烧……一场场战斗在持续,合肥空气质量排名在提升。

这是一场攻坚战,这是一场主动战,这是一场持久战!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5天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全方位、多角度权威展示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举措与成绩。守护蓝天,人人都是参与者,行动没有旁观者,让我们共同努力!

立定“军令状”

一票否决严落实

自我加压成动力,誓要蓝天不退缩。一份《合肥市空气质量达标阶段性工作方案》,展现的是市委、市政府治理大气的坚强决心与不屈韧劲。《方案》除明确了省里对合肥市下达的大气治理目标(2017年PM10年均浓度从2012年的10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80微克/立方米以下)之外,还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增加了任务,提出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以上。

目标已明确,落实在行动,上下齐努力。合肥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开发区及市直相关部门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空气质量指标和具体工作任务纳入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层层分解任务,形成压力传递机制。责任书明确,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未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且考核排名末位的、发生重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

淘汰黄标车

政府先行做垂范

机动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黄标车尾气污染尤其严重,1辆黄标车的尾气排放量相当于28辆国Ⅳ标准车的排放量。1月26日,合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18辆黄标车在全市率先报废,拉开了全市黄标公务车淘汰工作序幕。到4月底,市级公务黄标车提前2个月完成淘汰。到9月底前,安徽省直单位公务黄标车也将完成淘汰。

一面淘汰黄标车,一面推广新能源车。目前,我市已推广新能源汽车8000多辆,98%为纯电驱动汽车,位居全国首位。同时,“气化合肥”步伐正在加快,到2015年将改装或更新LNG汽车1.4万辆。

大力治扬尘

部门联动举措多

道路一日两洒水、渣土车出门先冲洗、混凝土搅拌站加“盖子”、封闭物料堆放场、绿化裸露土地……全市上下统一行动,一系列治“尘”举措强力推行。

6月底前,市区储煤场将完成全封闭管理,年底前完成全部矿山整治。目前,矿山整治正在全面推进,大型储煤场全封闭已完成14家,全市12个港口码头和112个物料堆场整治工作正在开展,绿化裸露土地368万平方米。

治理工业废气

壮士断腕不吝惜

出重拳,下猛药,合肥治“气”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凡是不达标的企业、项目一律停产、停工整顿,没条件可讲。”这是吴存荣为环境监管立下的“三条铁律”之一。

今年初,以安徽锦邦化工各套生产装置关停、丰乐农化老厂区停产搬迁为标志,化工企业全部实现退城进园。而今,合肥市所有电厂烟气旁路全部取消,脱硝工程全部通过环保验收。

整治小锅炉

清洁能源代“黑烟”

取缔黑烟小锅炉,全面推广新能源。目前,全市服务业小锅炉904台,已整治拆除686台,占75%,其余尚在整治过程中。如今,市区、县城及省级以上(含省级)开发区,已被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根据《合肥市燃煤等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方案》,2014年底前,城市建成区及县城完成服务业小锅炉淘汰;2015年底前,市区完成除火电和集中供热外所有燃煤及其他非清洁能源锅炉、窑炉淘汰工作,其他县(市)、开发区完成10蒸吨及以下燃煤等非清洁能源锅炉的淘汰。2017年底前,禁燃区完成所有燃煤及其他非清洁能源锅炉(火电和集中供热除外)、窑炉淘汰工作。此外,我市将在年内完成全市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治理显成效

空气排名向上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气污染防治战打响后,合肥空气质量排名不断上升。

今年1~4月,合肥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54天(其中1月份3天,2月份14天,3月16天,4月21天),较上年同期增加7天。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分别排在第53位、37位、27位、21位,其中在省会城市中分别排第18位、12位、12位、8位,好于周边的武汉、郑州、南京、济南等城市。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我市空气质量首次进入省会城市前十名。根据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PM10全省的排名,1~4月,我市空气质量在全省16个地级市排名分别在第8、3、8、6位,1、2、4月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号角已吹响,上下齐奋进,合肥人决心以一抓到底的坚强意志,打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持久战。目前,合肥市正在强化全市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6月底前,建设省内首座空气质量超级监测站。与南开大学、中科院光机所合作,年底前完成PM2.5源解析研究工作。2015年底前,完成市级重污染天气预警系统能力建设。

为了蓝天,合肥人正在不懈努力!

原标题:合肥防治大气污染力度前所未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