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五场,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清洁能源产业链链长王松杰,莱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钢,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梁景俊,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郝宏生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问:中国网:202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报道 > 正文

山东烟台:谋划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2024-05-24 14:24 来源:烟台发布 

5月22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五场,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清洁能源产业链链长王松杰,莱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钢,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梁景俊,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郝宏生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问:中国网:2024年烟台市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清洁能源产业链链长王松杰答:

2024年,烟台立足万亿之城的新起点,强力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提出清洁能源产业“开新局、强产业、谋突破”的发展目标。

推动产业链链式发展。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正在加快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中国(蓬莱)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夹河·幸福新城科创总部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发挥山东核电、中石化龙口、国家管网南山等产业链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成立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协会,促成新一代电池材料低碳产业园、天然气贸易中心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围绕产业链推进创新链。①推动核电技术及装备创新应用,搭建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平台载体,围绕“国和一号”“华龙一号”,建设国内领先的核能综合利用示范高地,核电技术及装备创新研发高地,布局核能长距离供热、核能制氢、高品质蒸汽资源转化、零碳能源综合供应区等一批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创新示范工程。②拓展海上浮式光伏技术创新应用,依托全国首个海上浮式光伏实证基地,加快建立国内首套完整的海上光伏运维技术系统方案,为国家海洋新能源应用开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③加快氢能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落实好《烟台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年)》的目标任务,打造烟台市氢能产业“一核、两翼、四基地”的创新发展高地。④编制出台《烟台市新型储能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将烟台市打造成为“北方储能之都”。⑤探索LNG冷能的多场景应用,利用冷能进行空气分离,生产液氧、液氮、干冰等,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借助国家管网南山LNG、中石化龙口港LNG和西港区LNG的冷能资源,规划建设1000亩冷能产业园,布局冷能数据中心、冷能发电等项目。

围绕创新链聚集人才链。依托烟台市“核、风、氢、储、LNG”清洁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工程建设、运维服务类人才。依托国电投核能总部、上海核工院北方分院等科创平台、央企总部建设,汇聚一批高端管理、科技创新类人才;依托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烟台大学等驻烟高校,培育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推动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链上企业与驻烟高校进行产学研融合发展,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人员培训、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围绕资金链支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梳理清洁能源产业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清单,在对上争取绿色低碳等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时,将清单项目作为重点关注内容。设立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基金,对有需求的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进行股权投资。同时,扩大绿色债券融资规模,积极发展绿色保险,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强化基础支撑,夯实能源安全保障。加快推进总投资150亿元的烟台南部特高压送出工程、烟台北部特高压输变电工程,2027年建成投产,解决烟台市未来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推进总投资23亿元的华能福山重型燃机项目建设,总投资17.5亿元的万华蓬莱分布式燃机争取2024年8月底前投入试运行,实现省内分布式燃机零的突破;加快推进总投资近250亿元的国能蓬莱二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中兴电力蓬莱2台100万千瓦机组、华电龙口第二台66万千瓦机组、华能烟台电厂2台66万千瓦机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动力中心等一批大型支撑电源和背压热源项目建设,保障电力和热力供应需求;2025年年底前完成30台30万千瓦以下,装机容量203.2万千瓦的煤电机组关停退出及升级改造工作。

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多方联合,努力实施清洁能源全产业发展,我市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为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提供强力支撑。

中新社:莱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目标是什么?

莱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陈钢答:

下步,莱州市将围绕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这一目标,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思维,力争到2026年,把清洁能源产业培育打造成为200亿级产业集群,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加快推进风光电站建设。结合莱州湾海上养殖、土山盐场发展和光伏电站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海陆风力发电机组,建设风光渔盐互补模式,推进风光同场电站建设,实现风光渔盐协同发展,提高海洋牧场和盐场地块综合利用效率。

优化提升电网消纳能力。加快推进电网升级改造,规划实施输变电、汇流站工程,建设烟台区域储能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市海陆风电、海陆光伏等清洁能源消纳外送能力。

积极招引装备制造项目。围绕装备制造、新型储能、绿电制氢和涉能配套4条产业链,突出核心组件、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加快推进高端海缆生产基地、异质结电池组件、绿色氢能链示范等新能源产业项目,提高清洁能源装备省内市场配套率。

强化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依托港口、园区及周边风光储优势,谋划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重点推动银海化工园区产业项目与绿色甲醇、绿电制氢、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能源联动发展,实现自发自用、就近消纳,打造绿色低碳化工示范园区。

大众日报:海阳市作为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的领建区市,正加快打造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下步将如何推进创新区建设?未来主要聚焦引进哪些产业?

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 梁景俊答:

园区建设方面:

加快编制园区规划方案。目前已编制完成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总体规划,正加紧完善综合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各类功能分区,合理安排开发时序,逐步实现区域发展的精细化管理。

谋划制定创新区建设推进机制。正在配合烟台市筹备成立创新区建设指挥部,拟采用“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重点推进虚拟电厂、综合能源管理、区域性储能中心等一系列事项落地。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探索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院校合作共建成果转化平台、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提升丁字湾科研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育能力。

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配套的道路、交通、雨污、热力、电力、管网、医院、学校、人才公寓等设施建设,满足企业项目落地多方需求。

丁字湾未来产业发展,离不开高品质、有价格竞争力的绿电、蒸汽等资源优势,海阳市将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为招引思路,重点布局对能源、水、蒸汽需求大的新质生产力行业。

新材料、半导体产业。该类产业对低价绿色能源有较大需求,将重点引进电池正负极材料、光纤等产业。

核能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开发工业蒸汽、远距离供水供热、大规模海水淡化、核素药物生产等领域的综合性利用。

高端钢铁、铸造产业。充分运用绿能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冀等通道城市钢铁转出产能。

大量用水、用电、出口型企业项目。欧盟将于2026年起实质征收“碳关税”,前期涉及钢铁、水泥、氢等产业,后期可能增加有机化学、塑料等,逐步拓展到全品类产品。海阳市将充分发挥区域绿电蒸汽优势,尽力引进上述产业,打造零碳出口的桥头堡。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国家电投在助力烟台市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郝宏生答:

国家电投积极落实与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务实推进相关合作项目落地。一是进一步加大在烟台的核电、风电以及海上光伏等清洁能源投资力度;二是继续放大国家电投在烟项目以及产业链带动作用,自海阳核电落地烟台以来,已与山东省内企业签订设备、服务等相关合同金额超112亿元,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超过316亿元;三是依托项目建设,吸引高端人才聚集烟台;四是持续做好“暖核一号”核能供热项目,切实做到民众、地方政府、热力公司、长输管网公司、核电企业等的多方共赢。

未来,国家电投将持续深耕烟台清洁能源产业,为烟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国家电投力量。

原标题:权威发布丨答记者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