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核电行业发展基本情况分析(图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1955年1月,中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创建我国的核工业。1958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研究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而后相继建立了铀水冶厂、同位素分离厂、铀转换厂、核燃料元件制造厂、后处理厂和一批研究设计院所。为推进核能的和平利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1983年确定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以来,目前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市场 > 正文

北极星电力网核电一周要闻回顾(6.9-6.13)

2014-06-13 14:47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当前我国核电行业发展基本情况分析(图表)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1955年1月,中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创建我国的核工业。1958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研究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而后相继建立了铀水冶厂、同位素分离厂、铀转换厂、核燃料元件制造厂、后处理厂和一批研究设计院所。为推进核能的和平利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自1983年确定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以来,目前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为实现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核电发电情况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13年我国核电总发电量为1,120.57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10%。

表:我国历年来核电发电量情况

详情点击>>

解读核安全监管体系

核安全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所有涉及核材料及放射性核元素相关的安全问题。其中包括放射性物质管理、前端核资源开采利用设施安全、核电站安全运行以及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及全过程的防核扩散等。

从全球核能利用发展中的几次严重事故可以看出,核安全事故具有高度的社会敏感性和广泛的影响性,以及对后果处理的艰巨性和难以恢复性等特点。面对核安全事故具有的小概率高风险的特点,在全球核能领域,对于核安全一直都秉承“认真、严谨、怀疑、保守”的理念,并对核安全执行着与其他行业完全不同的监管体系。

以美国和法国这两个核能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参考性的国家为例,美国将核管会置于国会之下,独立于美国政府管理部门,负责对核电项目的审批、监督、核发许可证。美国政府的能源部(DOE)、环保署(EPA)、美国联邦电力监管委员会(FERC)与核监管委员会相互独立并行。

详情点击>>

“会建增殖堆的国家就永远地解决了能源问题”——专访快堆专家徐銤

近日,在第十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快堆首席专家徐銤做了名为“我国快堆技术和核能可持续发展”的演讲。演讲的结尾,徐銤引用了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Enrico Fermi的名言 “会建增殖堆的国家就永远解决了能源问题”。这里讲到的增殖堆即是快堆。

会后徐銤接受了北极星电力网的专访。

北极星电力网:为什么叫“快”堆?

徐銤:快堆的中子速度是热中子堆的一千倍,平均能量是热中子堆的100万倍。所以,快中子打在可裂变的核上,能产生更多的二次中子。再加上快中子速度快,中子不容易被结构材料、冷却剂吸收,损失少,剩余的中子数多。消耗100个中子能产生130个中子。如果采用更快的中子,还不只这个数。

北极星电力网: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快堆?它的优势是什么?

徐銤:快堆与其他技术相比主要有两个优势。第一,快堆可以保障核燃料可持续供应,弥补铀资源不足的问题。快堆中的核燃料可以增殖,消耗一公斤核燃料的同时能生产1.3公斤,甚至更多的核燃料。此外,有别于压水堆使用在天然铀里只占0.7%的铀-235作为核燃料,快堆能使用天然铀中占99.2%以上的铀-238转换成钚作为核燃料。这保证了核能可以大规模、持续发展,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一个方案。

详情点击>>

国家核电欲与中电投重组核电资产或借壳上市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重组方案即将上报,从4月份开始的这一传闻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能电力正在申请IPO,有望成为核电第一股。随着核电建设的不断加速,核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言而喻。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核电有望借助中电投的平台,将核电资产整体上市。

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仅有中电投、中核和中广核三大核电企业具备核电项目开发建设资质。而中电投又是最弱小的一家。

分析师表示,与国家核电重组后,中电投可以增强核电板块。我国三足鼎立的核电行业格局将更加稳固。

今年可以说是中电投的改革年,中电投也是第一个宣布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电企。

详情点击>>

我国完成超临界水冷堆首阶段研发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副总工程师肖泽军日前在某国际核能会议上透露,我国超临界水冷堆技术研发第一阶段(基础技术研究)研发目标已完成,提出了超临界水冷堆总体技术路线,完成了中国百万千瓦超临界水冷堆CSR1000总体设计方案和材料选型方案。同时还完成了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初步构建了设计与实验研究平台体系。

就在5月20日,中国政府签署了加入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超临界水冷堆(SCWR)系统安排协议, 完成了加入GIF SCWR的全部法律程序,正式成为其成员,并随之参与国际超临界水冷堆技术研发。

信息显示,加入GIF SCWR标志着由核动力院牵头、协调组织国内相关单位代表中国参加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超临界水冷堆系统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我国今后将不再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该系统的相关活动,而是参加GIF框架下的相关超临界水冷堆研发活动。

详情点击>>

中国竞逐第四代核能

在全球在建核电都逐步过渡到三代技术的同时,第四代核能系统已经成为全球核能研究人员在未来多年内重点研究的课题。

2014年4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建”)在其展台展示的主角是60万千瓦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用核电站主题模型。

作为当前中国核建重点推荐的堆型之一,高温气冷堆被称为“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特征”的先进堆型,在这个以“三代核电技术”为主流的展厅内,引来不少参展观众对它的关注。

而与此同时,其示范工程——位于山东荣成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项目正在抓紧时间建设中。2007年1月,中国核建和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合作,各出资32.5%、47.5%、和20%组建了石岛湾核电公司,负责示范工程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此示范项目被冠以“世界首台具备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的商用核电机组”的称号。虽然装机容量只有20万千瓦, 中国核建、华能集团、清华大学对此都寄予厚望,因为这决定了它的扩大机组——6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高温气冷堆项目能否向前推进。

详情点击>>

内陆核电的新生:去西部无人区搞核电城

在众多有关核电厂的群体性事件中,人们大多成群结队站在一个重要的关口,手举横幅,横幅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符莫过于“NO”,或是骷髅,群情激奋。故事里的另一群人却总司狼狈不堪,要么站在风口浪尖上,拿着扩器喇大喊“请大家不要激动!”,要么在千万镜头前清清嗓子,用自己都难以说服自己的语气道“请相信,内陆核电是安全的”。

的确,我国的核能工作者用99.999%的努力确保核电厂事无坚不摧,却在0.001%的核事故发生几率后,不可逆转一切人身财产损失。这也就是我国目前发展核电最大的障碍——公众信任危机。

“我建议,到西部无人区集中搞一个核电城。”

这是一位权威水电专家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的提议。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只有17台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而且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2013年核能发电量只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2.11%。全世界四百多台核电机组中,内陆核电约占了到了一半,而我国在内陆核电建设问题上却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困难。

详情点击>>

AP1000核岛主设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图)

6月8日20时10分,由中国一重承制的国产首台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顺利通过水压试验。这是继2014年5月21日16时20分,哈电重装承制的国产首台AP1000蒸汽发生器顺利完成全部水压试验(一、二次侧)后,AP1000三代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国内企业已全面掌握三代核电AP1000核一级承压设备的关键制造技术,制造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达到西屋公司的验收标准,具备了三代核电关键设备批量化、产业化的生产制造能力,为CAP1400全面实现自主化设计制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均系反应堆一回路主设备,是包容放射性介质的最重要的屏障。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由西屋公司按照三代核电的安全要求进行设计,设计寿命由40年提升至60年,全面采用美国ASME标准,具有结构尺寸大、材料性能要求高、制造难度大、清洁控制要求高、检测标准严等特点,是AP1000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中的“硬骨头”。

详情点击>>

一周核电项目进展

陆丰核电一期计划2018年开始商运

阳江核电4号机组穹顶顺利完成吊装(图)

环保部关于福建福清核电厂一、二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行阶段)的批复

福清核电1号机组正式进入带核运行状态

一周国际核电动态

“步步为营”的美国近期核能态势

法国内陆核电建设与管理经验

英国人挺核依然

日本核电发展再遇阻(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