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2014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分布式能源及技术储备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下午主题为“中外智能电网大战规划与国际合作”的演讲环节,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华为企业业务能源行业解决方案销售总监陈彩林做了主题为“创新通信技术支撑智能配电”的演讲,全文如下:陈彩林:感谢边先生的精彩演讲,其实我们在韩国已经有很好的合作,五年之前我们就跟韩国电力有一个长期的合作。我来自华为公司,企业BG,来自能源解决方案。从2010年开始华为公司成立了一个专职团队持续的投入到这里。韩国谈的时候,现在的智

首页 > 泛在电力 > 智能配电网 > 技术 > 正文

创新通信技术支撑智能配电

2014-04-28 10:18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独家) 

2014年3月31日,《2014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分布式能源及技术储备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下午主题为“中外智能电网大战规划与国际合作”的演讲环节,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华为企业业务能源行业解决方案销售总监陈彩林做了主题为“创新通信技术支撑智能配电”的演讲,全文如下:

陈彩林:感谢边先生的精彩演讲,其实我们在韩国已经有很好的合作,五年之前我们就跟韩国电力有一个长期的合作。

我来自华为公司,企业BG,来自能源解决方案。从2010年开始华为公司成立了一个专职团队持续的投入到这里。韩国谈的时候,现在的智能电网加上SID技术等于智能电网。

我们很早之前,包括开始是通信服务智能电网,到2012年变成了支撑智能电网,2013年是通信与智能电网,这是一个演变的过程。我们知道在2014年配电自动化投资接近1500亿人民币。华为作为第一名的通信供应商,怎么样更好服务智能配网呢?讲一下华为在智能配电领域的中心,标题是融合异构、华繁为简,极致安全。

第一部分我们华为在2013年销售收入2400亿人民比,利润210亿人民币,全球第一大供应商。财富五百强排名是315位,依托我们世界级的管理实践保持了六年持续增长,财务非常健康。

我们说我们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销售收入70%来自于国外,30%来自于国内。我们全球16个研发中心,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全球某一个领域最顶尖的区域人才聚集在我们公司,我们做到每一个领域突破和创新。我们在全球28个顶级公司联合创新,成立了45个培训中心。为了保证我们公司是一个技术公司又是创新公司,我们每年15万员工一半投入到研发当中,2013年达到三百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

在2010年华为决策成立企业业务BG,我们看到跟运营商网络和消费者BG并列了三大业务支撑,我们未来是一个带领和主要增长点,我们去年31.7%的增长率,相当于我们十倍的运营市场。我们要聚焦价值行业,我们选定一些特定的行业比如说能源、电力是我们聚焦的行业。

第二个是原则上华为只提供基础设备和硬件产品,由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渠道一起提供整合解决方案给我们不同的行业客户,这是华为公司在企业整体的战略。

介绍一下华为公司在配网这一块的考虑和创新,我们都知道上午很多专家讲了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在全球走的很前列,配网这一块我们作为全球性的公司看,配网是中等发达,而不是特别发达。我们说配网的话,2008年开始我做一个自动化的改造,现在我们说1500亿做一个智能化的改造。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可靠性问题,包括自恢复问题。从原来的孤立,到配网和互动的系统,同时实现了智能完善和恢复。

随着它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网架过去是竖形的,现在是环形网架,这些繁网的。到未来的业务是实时控制的,而且是区域自己控制的。我们说多个业务存在,我们还有视频监控和无人监测和传感器的监测。传统的技术会逐步被淘汰,比如说短波技术和GPRS技术在未来是无法满足新的业务的要求。

同时,我们说在配电自动化这一块的难点我认为在场景太多,通信这一块难于选择。配电同样面临很多选择,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些地方做光纤,有些地方私有化了,是不能挖了。还有所有地方是专网为主,在中国已经达到了。有的地方不可到达怎么办?比如说工业区域、制造区域怎么办?老城区都是走头上线,怎么办?施工也很困难,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认为在通信上面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限制或者障碍,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是华为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

同时,我们认为在新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安全这一块,我们说原来中国的国家电网在安全这一块要求非常严格,包括安全分区、网络分区、专网建设、加密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当我们走向配电、用电的时候,你这些安全马上敞开大门,形同虚设了。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很多在野外、路边的时候,随时有可能攻入你的网络怎么保证你的安全?现在中国抄表和配电一体化网络,同样我们集中在楼宇内的时候,户外的时候怎么保证安全?无论是物理、逻辑、网络上的安全都是谈一保证的。

这里华为公司就提出了一些理念,叫多种技术的安全解决方案。第一个我们叫做配用电一体化物联网观,这是国内基本上的道路。配电是传统的,工业交换机和专网的也好,包括边界的网关防护等等,未来向物联网引进。包括电力物联网未来这里就是一个设备。

第二个是创新的多媒体无线款待LTE,引入到我们的专网,这个不是新技术,两三年之前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我们说的新技术是我们把多媒体,就是说我们视频的、对讲的功能引入到公网、专网上来说,包括我们的现在路,或者作业端,什么都是一体的。

第三点我们说PON技术,现在发展十年了,当PON技术引入到我们的电力网络以后,同样面临安全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提出一个安全PON的理念。

第四个我们说引入这么一些技术,会导致管理不容易,我们又提到一个新的低年叫ICT融合网管,如果这三四种技术统一部属就解决了。

下面我就每个技术展开一下,介绍一下具体怎么做。

第一个我们说叫电力互联网,也是中国电力发展的一个远景,未来一切都是连接的。首先我们这个设备叫接入,这个接入是传统的都能支持,101、103等等都能支持。

第二个把所有的用电接口,包括欧洲的和中国的都可以,这一系列的技术都集成在一个设备。就在用电和配电下行的所有协议和结果都支持,上行有线、无线融合,可以支持3G、光纤、电力宽带,就是说这一个设备就搞定了,下面的配电就接入了。所有的协议和可靠性,在硬件上这个是保证宽温,零下40和70多度工作,防尘、防水。

在软件上面,首先我说是一个互联网关,必须是一个路由器,意味着现在的模式应用的这些会被淘汰,路由器是一个网关,才能保证未来的多种技术。

第二点我们讲无线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引入到配网以后举了一个例子,跟有线有什么区别呢?每个点必须连光纤,无论是怎么样也好都必须持续的光纤。引入无线以后一个站覆盖一片,比如说点和线去接入,未来从一个面上覆盖。意味着面里面的所有设备,比如说新增一个线,都是不做新的改动,就像一个手机一样,部署扩充都非常灵活。

改动是点覆盖和面覆盖,这个东西本身实现了,华为是国内目前十个城市都要用。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独创了视频对讲,我们传统的进入短波的,集成到4G技术。语音对讲解决了,同时把视频解决了。比如说现场维修的时候,实时把视频拍回去,送到你的中心实时把你的东西同步。过去你看到的东西是不能实时决策的,现在可以实时决策了。

第三个是创新的全频段支持,350M到5.8G都是可以高清支持的,过去在国内做无线宽带,现在我们有很多选择,多个频点的支持,解决你频点层的问题。

第三点讲安全的技术,我们讲了面临很多安全的挑战,第一个是物理攻击。在路边有人在黑客或者别有用心也好,可以接入到某一个端口,直接到你的配电化系统里面,虽然你有很多防止方法,但是很容易会被攻破的。现在华为能够实现物理端口隔离,保证你无法接入。未用的端口也是被管理的。

在业务上面,首先你说是配网共用,也可以隔离,一边是去我们的抄表系统,一边是配电系统,物理上业务都是隔离的,这样也是保证它的安全。同时,我们说安全的PON,我们这个技术应用在我们的无线和PON技术,包括CPE,4G终端和未来的按照路由器上面都有这样的功能,每一台连接电网的设备都是安全的。

第四点就是说融合网管,化繁为简,轻松运维。实际上这些通讯设备要到你的服务器上面,还有存储、防火墙等等一系列的设备,这些信息要传递过去你还要有你的通讯设备,有路由器波峰,一个配电公司有大量通信和IT设备,我们公司就开发了一个U2000的网管功能。就是我们下面的所有设备是统一显示,极大的减少了运维成本和效率。

比如说可能在配网和集中器领域,上百万级的设备,如果说纯人工部署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可以远程部署。现在携手的问题软件要升级,所有的设备都可以,在同一个上面,业界是没有人做到的。

以前说通信设备坏了只看通信设备,现在是通信设备坏了是服务器有问题还是什么有问题,同时我们把所有的信息都统一的传到我们的客户和运维人员。实际上解决了前面所有的问题,包括通信的融合、技术的融合和运维的融合,真正的解决配网的通信问题。

最后我介绍一下华为公司目前在电力领域,在国内其实1996年服务国家电网了,我们现在服务了大概65个国家,156客户,10万个变电站。包括日本、韩国、俄罗斯都有大量部署,所有的公司都已经突破了,这是华为公司持续投入的结果。我们全球170个国家代表处都有人,保证深入的跟客户交流,电力领域所有的都能覆盖到。

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前面讲的实际上在通信领域,配电未来是一个智能配电,对通信提出了诉求。不同的覆盖需要不同的技术实现,不同的技术怎么样实现统一的网关。包括电力物联网关,配电和用电一体化管理,集成的上线和下线协议。

第二是视频的对讲、回传、监控进行到4G终端里面去。

第三个是实现了在物理端的隔离,达到一个安全。

最后提供一个统一的融合网管,实现远程的升级、部署、维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