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4˙11”自来水污染事件的这场安全危机,尽管看上去不像青岛“11˙22”爆燃危机那样剧烈和惨痛,但其背后同样隐含着巨大的安全风险,揭示着中国炼油化工工业必须开始正视的问题和酝酿的一轮改变。
兰州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逐渐兴起的西北石化重镇。翻开地图可以看到,兰州石化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处于兰州市的西部偏北20公里处。通常来说,这是一个上风上水的位置,即这是冬天常见的西北风的上风口,也是黄河东流的上游水源。
依照现行的《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中规定“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排放有害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应位于当地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下游”,兰州这样的布局存在很大的环境敏感性。不过标准中唯有工业企业与城市距离的参数指标。
时过境迁,现如今的不少大型炼化项目投资决策争议尚无法评判,更何况当时兰州石化选址时的历史镜头早已很难还原。而在此后50多年的变迁中,兰州石化和水源地附近不断集聚林立的化工企业,这些石化厂的地下管道盘根错节,和兰州自来水系统的“自流沟”水源近在咫尺,安全环保隐患随着岁月的侵蚀而不断积聚,也是此次危机发生的根因。
同兰州石化一样,中国还有一些同样处境的老牌炼化项目也正面临风险和考验。公开资料显示,如抚顺石化二厂、吉林石化以及茂名石化,分别位于抚顺的新抚区、吉林的龙潭区和茂名的茂南区,距离这些三线城市市中心的直线距离小于10公里。此外,像大连石化、广州石化、上海高桥石化、辽阳石化、济南石化、青岛石化等都在城市市区内,距离新兴的繁华市区距离小于10公里;而诸如金陵石化、扬子石化、镇海炼化(宁波)以及安庆石化、武汉石化、长岭石化(岳阳)等沿江的炼厂也都分布在城市的20公里距离附近。
对上述大型炼化企业(以及如钢铁等其他重工业)来说,随着城市的膨胀扩展规划和开发商的高歌猛进,数年前偏僻荒凉的工业腹地被城市包围,发展开始受到明显制约,同时随着社会安全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重工业项目越来越被视为“宜居城市”的障碍,越来越多的大型千万吨级炼厂大举搬迁的构思也不断浮出水面。
兰州政府曾表态,正在研究将兰州石化搬迁到北部50公里远的兰州新区;此前安迅思也报道过大连正在规划和推动大连石化搬迁至新规划的长兴岛;上海高桥石化的搬迁也提上日程。南京市政府更是在近期表态,将在“十年之内,以铁的决心,强力推进金陵石化……等四大片的工业布局调整,逐步将石化、钢铁等重工业的“经济支柱”地位削减乃至取缔,闹市炼油工业宛如昨日黄花。
然而,过去十年,在油品和大宗化工品短缺的大背景下,中国炼化项目满足了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投资回报清晰可见,搬迁又谈何容易?其巨大复杂的搬迁成本、供应能力和供应链的衔接统筹、是否有环保方面的补贴和支持、地区之间的利益博弈,都是对炼化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巨大考验。
中国炼油工业正在面临新的历史关口,搬迁也实非治本的最佳解决之道。更重要的是加大环保HSE方面的投资、技术和管理,规范透明公开,改善环保安全形象,至少不要让大家像现在一样谈之色变。
(作者系安迅思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