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是每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和期待的领域。我国能源保障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的现实,以及雾霾天气频发等环境问题,正倒逼能源产业尽快完成结构调整、提升能源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开采与应用等。”今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委员关于能源发展问题的议案及提案,让能源生态化建设热度进一步升温,正掀起一场能源领域的“绿色革命”。中国能建铸就了三峡水电工程、特高压智能电网、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风光储输等一座又一座世界绿色能源建设丰碑,必将在能源“绿色革命”时代到来中,锐意进取、奋发有为。
常规能源打造“绿色升级版”
今年全国“两会”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煤电、水电、核电等常规能源将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实现“绿色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丁焰章表示:“能源行业应该开展几项重要的工作:建立以电为中心,以大型煤炭基地、大型水电基地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为重点的能源开发格局;转变能源的消费方式,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推进终端节能消费,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陈进行表示:“推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变,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无疑是节能减排、治污治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领域取得较大进步,中国能建建设的一批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相继建成投产,在火电领域的“绿色升级”过程中,正在研究和推广700℃超超临界发电、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碳捕捉与封存等绿色火电关键技术。
1月26日,中国能建承担全部机组安装任务的云南龙开口水电站工程3号机组正式投产,至此,该水电站全部5台360兆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创造了2014年我国水电建设“开门红”;同时,其承建的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工程也进展顺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 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计表示:“在巨大的能源需求压力下,今年大水电或许将迎来‘最后的晚餐’。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的装机容量有可能再创新高。”中国能建承建了国内近4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水电技术上,正努力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超高坝筑坝、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百万千瓦级混流式水电机组安装、调试等绿色水电关键技术。
“我国电力需求面临两‘大’——增长空间大、结构调整压力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贺禹认为,“巨大的电力需求必然会给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极大的挑战,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不可持续,需要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目前,AP1000成为内陆核电启动键,中国能建承建我国首座AP1000核电站非能动压水堆常规岛、第四代实验快堆核电站常规岛等工程,力争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运、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示范、快堆核电站常规岛等绿色核电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孙勤指出:“中国核电产业正在走出福岛事故阴影,2014、2015年预计每年将有4-6台机组开工,‘十三五’时期年开工机组数预计将达到6-8台。”在过去的一年,中国能建凭借阳江核电站项目成功进入核岛安装施工领域,旗下设计、施工、装备企业协同建设的海阳、台山、红沿河、防城港等一批核电项目纷纷实现重大里程碑节点,大力推动着核电发展提速。
新能源构筑“绿色政策体系”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太阳能发电装机的增速亦位居全球首位。中国能建建成世界最大的离网光伏电站、世界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纯燃生物质发电站、世界最大的国家风光储输工程、世界最大的地下分布式电站、世界上一次性投产最大的垃圾发电站以及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场等工程,积极研究应用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和风光储输、分布式发电等绿色新能源、新技术发电关键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认为:“要把新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长期战略要点,从科技、政策、体制等方面推进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稳步发展。”
针对新能源这一能源生态化建设的“绿色之路”,部分代表委员认为,无论风电、光伏发电还是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都要强调多种主体参与,并加强政策体系的引导作用。
“应该将新能源利用纳入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全国政协委员、中南电力设计院副院长尹镇龙建议,“城镇化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大力发展新能源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张传卫希望进一步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激励措施,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据了解,由中国能建与该公司联合建设的全国目前唯一结合海岛新能源综合开发的示范性项目——广东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已开始实施,第一期100兆瓦工程有望今年投入运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太阳能光伏再次成为能源产业讨论的焦点,尤以分布式发电最为明显。部分代表委员建议,我国应加快启动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发展与应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有关数据显示,国家计划2014年实现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4吉瓦,其中分布式发电8000兆瓦、光伏电站6000兆瓦,预示分布式发电市场将成为新能源主战场。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已涵盖在新能源的表述之中,在节能减排方面被寄予厚望。全球最火的电动汽车企业美国特斯拉公司日前宣布在中国正式接受预定,更是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全国人大代表钟发平认为:“政策应大力扶持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上,混合动力车作为最具产业化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是解决我国能源困局最现实有效的途径。”
在关于生物质资源如何合理高效应用的热议声中,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邢新会强调:“要更加注重脚踏实地,加强基础研究,通过国家和地方两级政策引导,加强生物质资源转化以推动新能源发展。”
跨区电网铺开“绿色大通道”
“有网无电送”、“有电送不出”、“弃风限电”等问题被代表委员们广泛提及,跨区域构建连接全国各类大型能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破解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的坚强智能电网成为众所期待。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一批急需的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重点工程,实施“一特四大”战略,通过特高压电网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并全面推进电能替代战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喻新强认为:“我国要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实现远距离跨区输电;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特高压、跨区域电网及智能电网建设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能建承建我国“两交六直”特高压、首座物联网技术智能变电站等特高压智能电网工程,参与完成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积极研究实践1000千伏交流/±800、±1000、±11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智能化输配电等绿色电网关键技术。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满足5.5亿千瓦清洁能源送出和消纳的需要。
近期,中国能建参与建设的“川藏联网”工程全面开工。这是继青藏电网联网工程之后,又一条西藏电力进出大动脉和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这项工程既可以解决有电可用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有电可以输送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抒祥建议大力支持四川省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建设,推进跨省水电外送通道和跨省受电通道建设,促请核准1000千伏雅安—武汉交流特高压工程、启动1000千伏绵阳—万县交流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开展±1100千伏准东-四川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俊表示:“解决各种新能源的接入问题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近年来开展了系列技术攻关,并取得不少成果。”2013年底,中国能建以EPC模式协同建成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南澳±16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该工程作为国家863课题“大型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接入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示范工程,有效解决了风电接入中的难题。钟俊强调“新能源要想快跑,配套电网核准要跟上”,并透露今年将投资近800亿元用于支持智能电网建设以及云南的西电东送项目。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能源领域的“绿色革命”为各能源企业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国家电力与能源建设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中国能建履行“世界能源,中国能建”使命,将充分发挥集规划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承包、装备制造、投资运营等于一体的完整业务链优势,为我国能源产业优化结构、完善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